对于《对于神威大炮哥的文章《我还是想说点什么。》的回应》的回应

今天赴茶陵县出差,刚回家。我将逐一回应《对于神威大炮哥的文章《我还是想说点什么。》的回应》中的部分和我的论点相关的内容,做补充也行。
以及,友好交流。民国时候一帮文人报纸上互相喷来喷去,最后还能坐一桌上吃饭。如果我们这样的交流最后会上升到双方互相拉黑,就真的是两败俱伤了。(没有任何指责,只是说@小乌鸡崽萌萌哒 和@赟瑾和鸣 不要做这样的操作,因为对辩论双方都没好处。)
我尽我所能把《对于神威大炮哥的文章《我还是想说点什么。》的回应》这篇文章所有的评论回应一次。嗯。
以及,很有可能本文当中我对诸位朋友的评论会出现理解错误,如果我理解错了,评论区现场讨论,感谢。
最后,套娃流天下第一。

第一个回应,关于@小乌鸡崽萌萌哒,十分对不起,我在文中引述的那句话我有写明,并不来源于本站讨论。我就直说,这是我在一个微信群看到的。具体的说,腾讯艺术专门开的芭蕾舞一群(这个群基本上是2019年国芭赛的时候腾讯艺术为了做用户运营开的,氛围良好)。以及,我反复查看了微信群聊天记录,“而大炮哥直接歪曲说我当着马林总监的面骂”这个锅我接了,我不该这样形容你们的行为,首先你们的行为非常有勇气,其次我这么说非常有问题,容易让人觉得我动机不纯——要知道人心隔肚皮,“动机不纯”这个指标很难证伪,尤其是你加重了别人的语气的时候。对这些,再次郑重致歉。

第二个回应,关于@宅阿枝,首先你的评论一大截,我一个一个来,其次,真的别把这个东西上升到一个啥啥啥的高度。说得好玩一点,你们是不是觉得你们在做的事情就相当于在保卫耶路撒冷?
第一:关于评论风向的讨论,首先我们在讨论一个事情的时候不要总觉得别人有预谋好不好,我承认可能敖定雯把我当朋友而不是普通粉丝,我承认她够给我面子,我我承认我想帮她说两句,这也是写原文的初衷,但是接触了不少评价之后我原文开始写的很跑题了。但是你总觉得别人发的评论也有可能是有导向有什么的,拜托,新涌入的芭蕾舞爱好者们还没有发展到开始搞舆论导向的地步,远没有。
第二,“你们固执的认为,对艺术作品的严格要求,就如同追求真理一般的正确,任何试图辩驳你们对于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尖锐批评的观点都应该遭到驳斥,都要么属于没你们专业,要么有私心等等你们看着不入流的行为。你们真的认为自己的想法都是对的么?”这些话,是一个怀疑主义者的日常。我承认后面的说三遍是加重语气你可以理解为诘问,但是这也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在想不清楚怎么说服别人进行自我怀疑时候发出的无能狂吠。
第三:我从来没有在之前发的文章当中说我有看过这个视频下面所有评论,我的原文是“至少我能保证这一楼的评论我都看了一次”,我就看了@周新周新 置顶的那一楼,以及看到了一些别的楼,我也只是想针对一些人的情况说一说问题——我们这一行虽然是要抓被调查一方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没法直接去把别人的场子掀个底朝天吧。以及,我真的没有时间看完所有的评论,写一个文章意味着我放弃了今晚的加班。
第四:我不带节奏,带不动。
第五:“或许在某些特殊场合,指出真理的做法会为一些情况而让步,但我们永远,绝不,为维护那些固步自封、因自我吹嘘而满足、不肯承认真相而为了面前的假象去各种找借口强行挽尊的庸人脆弱的自尊心而让步!”这段话,我真的使劲想了想:固步自封?别说你不知道了,我都不知道我在哪里行走,就固步自封了?因自我吹嘘而满足?请记住,怀疑主义者通常是拒绝给人当吹鼓手的——他们在做这类事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内疚,哪怕是帮朋友。不肯承认真相而为了面前的假象去各种找借口强行挽尊?谁在挽尊?我只是说了两句。对他人严肃批评结论的承认也属于严肃批评的范畴,我和你们一样对敖定雯目前的一些能力啊什么的是持批评态度的,我也觉得她离首席有距离,可是总觉得假如你这些是要形容我,是不是该让我直接开喷她你们才会觉得“嗯,做的不错”。我反正不会。以及,“脆弱的自尊心”,敖定雯面对这些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脆弱(我观察的结果),我就更没必要了,我脆不脆弱跟绝大多数人无关。

第三个回应,关于《对于神威大炮哥的文章《我还是想说点什么。》的回应》一文的正主@赟瑾和鸣。你的文章都不能复制粘贴搞的我手忙脚乱,真的。
首先,第三次致歉。我回去仔仔细细的按照我们工作的标准看聊天记录,是我曲解了原文发言人的意思,然后很多当时一起给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提建议的人把自己的角色代入进去了。简单来说这不是伤一个人的感情,是很多人的感情,这个坑我填不上了,第四次致歉。
其次。“自我吹嘘,自我标榜”。谁在自我吹嘘,谁在自我标榜?辽芭?敖定雯本人?这个东西实不实锤我先放一边,以后写很多东西先注意一下主语的范围。我是很注意的。“粉丝视而不见,一叶障目的态度”,这属于粉丝日常,我昨天都因为粉丝实在是难以控制并且一叶障目,第二次退出敖定雯的粉丝群了。“艺术流量化,艺术圈粉圈化”,流量化我不谈,粉圈化,你真的觉得粉圈化是洪水猛兽吗?而且我也没觉得粉圈化之前,这个地方七里八里的事情少过。
任何趋势都是有逻辑起点的。流量化,粉圈化的逻辑起点,是多方都想多赚钱。艺术家们希望能够取得自己多年付出应得的回报,艺术院团的经营者,节目制作人,经纪公司,很多东西助推这个事情,就是因为能一起赚钱。能让多数人都赚到钱,最后损伤一些眼光高口味挑剔的观众的双眼,他们反正觉得没问题。我是这样分析的。换言之,都不用我们抵抗,我们早已身处孤岛。
以及,这个世界上我认为最胡扯的逻辑就是“默认逻辑”——你没有说不,就说明你默认了。完全忽略了很多应该有的方向,强行让人在两条路上面做选择。拜托,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为什么一定要把沉默理解为默认?然后,敖定雯一定要对这些明确说不才算对吗?在这样的场合说不会造成什么后果是不是很多人都不思考?最后,你又不说不,你又不说认,那我就当你默认了,不觉得这个推演过程非常的像霸王硬上弓吗?
还有,我看到你打出来那句话“我们要做芭蕾的标准”的时候我真的是后悔莫及——她貌似真的没怎么注意到这句话的威力。她可能只是觉得没啥人把这句话当真但是节目组到了最后决赛你当然要说点有分量的东西让人觉得决赛确实是值得的就说了。很多人做事情到了关键时刻脑子就不转了,这没啥好“洗”的。说大话就是说大话了,该背的锅要背。
然后就是我的问题。你想从我写的东西里面提炼出一连串逻辑严密的整套结论是不太可能的,我写的是散文:
1,@周新周新 和很多人的批评都属实,我也认为属实。
2,我没有指责某某人的意见是一面之词,我只是给一些没有建立基本评价体系的人一个评价体系:业内人士一定能看到最多的情况,因此他们的观点是最有分量的,意见权重是最重的。其次是资深观众,基于长期的观演积累,对不同流派不同剧目的要求的理解,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出来的评价和意见也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这些需要排排坐,我只是说出来。
3,如何界定什么是经验主义的东西呢,很简单:就是那些在积累的过程中难以出现质变,或者说质变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是量变的数量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你一年吃三次类似鮨·数寄屋桥次郎这样的江户前寿司专门店的当季二十选套餐可能吃不出什么大问题,但是你一年吃三十次,你肯定能输出点啥,比如谁家针对当季某种原料的鲜鱼的采购选择会不会达不到这种搭配应有的要求,等等。结合这套逻辑,我发现写观演后评论基本上就是这种类型的东西,跑不掉。
4,这样吧我告诉你我引用的那些是谁说的:

你可以去看她的演出,如果你觉得她不够资格,告诉我谁够格评价,我去问。如果你觉得她判断敖定雯的表现力方面标准不如你,那当然不如你,她正式成为职业舞者进团也就5年多的时间。如果你觉得她对表现力的要求也有问题,你去跟她聊吧,我要说的是我也不确定她跟我说的原文这些东西到底是不是真的指表现力,原文是“非常会跳舞”我不知道是她表达的问题还是我理解的问题,总之你觉得有问题我现在自己都认了。我觉得你针对舞者在舞剧表演当中的情绪变化能写这么多,这些资料广泛传播肯定能给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意义,我这句话既不是反讽也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
5,你想让节目组说啥,你给拟一个。在不影响湖南卫视对于该节目的投入和对收视率的期待下,你给拟一个你觉得合适的,嗯。我这么说,是为了尽可能让你设身处地,而不是开始抱着“你行你上”的逻辑喊真香。我当然认同,若批评无自由,则赞美无意义,但是我还想加一句,若批评无法做到结合实际,则批评无意义。以及别人当真了,跟我们也没什么关系。你如果一定要把好多新粉当真了这件事情渲染的非常有危机感,非常像对面的敌人要冲锋了,我早就说了:都不用我们抵抗,我们早已身处孤岛。
接下来的部分基本上都是你自己的判断了,我节选这个也只是说明一些问题,并没有想要带节奏的意思,我说了我带不动,你一定要我带,总给我一种在练习膜哈的既视感。

好了,我今天是彻底别想加班了
你有啥说的,发评论区吧。写文章很累,真的。
另祝大家新年快乐,今年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我的心愿是换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