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理论:人类学思想的他者建树

【讲题】南部理论:人类学思想的他者建树
【讲者】景军
1. 绫部恒雄:《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黄淑娉《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剑波《人类学家及其理论生成》;
2. 有关社会理论的中文和翻译作品,存在一种金字塔结构,西方理论盘踞上游;中国本土理论处于中游,全球南部理论处于下游。
3. 假如说中国社会科学界有必要在东西方学术对话的基础上走向更为广泛的全球对话,我们对南部理论的关注必然是不可缺少的。在其中,依附理论、解放神学、受压迫者教育学、本土刑法学,还有其他学说,都值得关注和借鉴。
4. 两个局限性与一个必要性:东西方学术对话的局限性;中国海外民族志研究的额局限性;南南知识合作对建构全球社会理论的必要性。
5. 各有千秋的南部理论之说:

关于学科代表人物及其学说:主要讨论孕育扎根理论的社会思想;对“多元认识论”必要性的阐释;有关“后西方社会学”的认识论互溶;利用“黑色雅典娜”学说对欧洲中心主义迷思的批判 ;“把欧洲变为乡巴佬”的历史主义批判。
6. 南部学派的四个特征:正当性(觉得学术界要去殖民化,对于拉丁美洲这样的地区,学术界去殖民性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批判性、流动性(从东南亚到非洲)、延续性
7. 人类学南部学派三个立足点:挑战社科知识生产中的不平等关系;弘扬第三世界学术思想;剔除学术化的殖民主义和学术化的种族主义。
8. 非洲人类学代表:乔莫·肯亚塔(Jomo Kenyatta),批判殖民主义政权的土地所有权
9. 西方人类学研究的一个迷思:本土人不能研究本土人
10. 搁置与支持
l 加纳首任总统——恩克鲁玛——美国人类学硕士(认为人类学是西方的一种工具)
l 尼日利亚开国元首——阿齐克韦——美国人类学硕士
l 加纳第二任总理——布西亚——英国人类学博
11. 非洲人类学代表:玛费杰,部落主义批判,非洲人很难具备超越部落的意识,因此距离国家、联邦和民主制度相距甚远。
12. 非洲人类学代表:作为诗人的乌干达人类学家庇代克
拉薇诺之歌(片段)
肝胆灼伤,只想呕吐,少年英武,亡命丛林,
童子上学,不长雄风,课本拷打,敲碎睾丸,
独立降临,野牛遭殃,猎人佩刀,闪闪发光,
分割食肉,互不相让,弱小之众,不得分享。
庇代克对非洲宗教研究希腊化的批判
l 非洲宗教研究的希腊化是指使用西方神学理念和基督教概念理解和阐释非洲宗教思想和实践。
l 约鲁巴语《圣经》将魔鬼“撒丁”译为“埃科文苏(Ekwensu)”。这个神祇具有善恶两面性,不能单单以邪恶之神命名。
l 另外的错误是使用迷信与宗教、一神论与泛神论、身心二元论与身心一体论等分类概念研究非洲宗教思想和实践特征。庇代克认为,破除希腊化才能够认识非洲宗教的复杂性,否则跨信仰对话将无法实现。
l 希腊化(1)爱琴海诸岛原住民被希腊人征服
l 希腊化(2)亚历山大东征埃及、印度、波斯
13. 发声的必要与批判的接续
口碑史,《非洲通史》,以杜波依斯和露丝·佛斯特为例讨论谁是南部学者的问题。
14. 法农的非洲史学观
“殖民者撰写历史并知道自己在这么做。而因为他经常参照他宗主国的历史,他明确地指出他在这里是延续这个宗主国。因此他所写的历史不是他掠夺的国家的历史,却是他的国家在掠夺、侵犯和使人挨饿方面的历史。只有当被殖民者决定结束殖民主义的历史、掠夺的历史,并使国家的历史、非殖民化的历史存在时,才可能将被殖民者的静止不动重新提交讨论。”
《全世界受苦的人》,书中精彩的在于三十个精神病案例
15. 两种意象:西方人类学建构的非洲社会文化意象和非洲本土人类学的意象。
16. 西方人类学家始终在追求一种“原真”(authentic),而有关文化的原真思想是本质主义的一种表现(Idears about cultural authenticity are an expression of essentialism)
17. “原真”(authentic)与“谬误”(spurious) ?
l 《忧郁的热带》:丧失性叙事
l 《人类学与现代生活》:抢救性叙事
l 《猎人》:固守性叙
18. 高端知识生产与低端智力劳动(西方人类学认为非洲人类学家做的是后者)
l 非洲学者无法享受时尚的、有关他者理论的、与现实脱节的学术娱乐,因为国家和社区都在召唤非洲学者做出清晰负责的分析。一马拉维历史学家泽莱萨(Paul Zeleza)
l 西方与非洲学者对发展问题的责任心是不同的,一些西方学者在研究经费用完后就会放弃他们研究的社区,另外一些西方学者则不怎么了解地方实践,匆忙结识一批随意选择的知情人之后,就以非洲学权威自居,对非洲本土人类学家的研究成果,或因偏见或因言语障碍,基本采用不闻不问的态度。一赞比亚人类学家欧文•西康(Owen Sichone)
19. 跨学科理论思想的南南流动:
l 赛义德·赛胡先·阿拉塔斯《懒惰土著的迷思》中的囚徒心智论,英国人为了开发马来半岛,从印度中国引入劳工,而本地的土著并不能理解“勤劳的干活”,于是英国从中印引入马来,而英国很快将当地的族群进行了一种文化分类(印度的聪明,中国的勤劳,马来的懒惰),这一标签直接影响到今天马来西亚的社会生态和偏见;
l 阿金索拉·阿奇沃沃,研究老子,写了《混沌论》,发展处“民俗智慧论”,其认为虽然很多民族没有语言,但通过歌者建构了人们心中的历史,也建构了民间的智慧,应该从中发展处根系视角与框架;
l 彼得·艾克,双胎公众论,地缘、血缘、族缘的分析视角。
20. 不同的侧重点
l 语义正义论——浩鸥法(Epeli Hau'ofa)——太平洋民族实际是一个大的共同体,航海的能力从新西兰到复活岛,大海对于该民族来说是熟悉的,因此并非以岛屿为社会,而是以整个太平洋为共同体《吾为大海》
l 语言选择权——瓦提安哥(WaThiongb)
l 国家人类学——加米奥(Manuel Gamio)
l 融文化学说——奥蒂斯(Fernando Ortiz)
21. 不同的关切
l 强调“去殖民性” (decoloniality),抵制殖民主义思想的翻新(Mignol。, 2017)
l 突破“囚徒心智”(captive mind),丰富真正的全球社会理论(S.F. Alatas, 2014)
l 升华“种族批判理论”(critical race theory),揭露形形色色的种族主义(Trevino, Harris, & Wallace, 2008)
l 弘扬“多元认识论”(epistemological plurality),反对本体论思想的单一性Santos,2016)-张宗兴的多元认识论:科学认识论、民间智慧认识论、玄学认识论
l 反思“教育外向性”(educational extraversion),不被舶来的理念牵着鼻子走(Manathunga & Grant, 2017)
l 建构“别样的女权主义”(variant feminism),强调性别协商(Ebunoluwa, 2009)-一位黑人女性学者提出“十字路口的比喻”批判“女权主义”:当你站在十字路口时,到处都可能有车过来-种族、阶级、性别和权力,批判时必须强调“交叉性”。
l 所谓的西方或全球北部其实涵盖着一部分具有全球南部意义的地域和人群,譬如被边缘化的欧洲国家、过去作为英国殖 民地的澳大利亚及其土著、北美印第安人,还有西方学界的少数族裔,即为该类地域和人群的代表。为此,两名意大利 学者依托意大利帕多瓦大学(University of Padua)于2016年推出一本学刊,名为《来自欧洲南部》(From the European South),其创刊动机就是为了在被边缘化的欧洲国家及其学界积极呼应有关全球南部的学术讨论
22. 讲者目前完成的南部理论和思想家研究
l 人类学思路的他者建树-以非洲几名人类学家为例
l 南部理论是什么?-论社会科学的祖先牌位
l 涂尔干自杀学说的缺席-以清华学子吴至信为例
l 流耗理论与毒瘾生态学说-以瑙罗吉、戴秉衡为例
l 有关种族和人种理论的批判-以费尔明、潘光旦为例
l 全球健康发展的根基-对话哈佛医学人类学学派
l 扁鹊定律与显隐之道-从中国古代寓言发掘学
l ……
23. 检讨不足:如何严格定义南部理论?如何开展实质性的南南知识合作?如何阐释既往和当代中国学者的理论思想贡献?如何依据南部理论视角展开教研工作?
24. 展望:与打架一起探索南部理论,一起关注东南亚学者的思想建构,了解这些区域的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