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德国最早的装甲部队史

1916年9月15日,巴波姆西南,索姆河战场。
一阵阵隆隆声打破了平静,18辆英国坦克首次在战场亮相,它们碾过壕沟和无人区,冲向德军阵地。德国人震惊了,堑壕,铁丝网防线土崩瓦解,士兵尸横遍野。在弗莱尔,一辆英军坦克甚至独立地使300多名德军投降。
坦克惊人的威力使得德军展开炮火反击等方法,使得9辆英军坦克使得各种原因被击毁或自行瘫痪。几个月内,投入这场战役的英军坦克很多不能再继续使用。
索姆河战役,英军坦克的出现虽然没有使得战局出现绝对性的反转,最终以双方130万伤亡为代价结束了这场没有赢家的战役,但是德军和统帅部却对英国坦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在索姆河战役后期,即1916年11月,德军总参谋部提出了德国坦克的技术要求。第七交通部接受委托,展开坦克设计,定名为A7V战斗坦克(Allegmeine-Kriegs-Department 7,第七统战部交通分部)。

1917年1月,约瑟夫·沃尔默完成了车型的设计,从设计到样车进展迅速,其主要由于便利的底盘(“霍尔特”牌拖拉机底盘)和战争的迫切需要,当年夏天,第一辆A7V试验车就开始实验。但是过度的需求和统帅部的压力使得A7V来不及完善它的很多问题,生产在极其匆忙的条件下迅速展开,10月,第一辆坦克下线。
德国人对这一新式武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计划定产100辆,但德意志帝国的多方钢铁需求,尤其是一个又一个造船和造各类轻重武器的疯子的催促,以及统帅部急着尽快解决当下问题而不能给予生产困难的坦克较高优先权,使得这一当时往往被视作远水不及近渴的坦克一直到1918年9月也仅仅出产了22辆,而这一数据包括了全部的样车,实验车,改型。

A7V坦克的基本配备可以被概括为“一炮六枪”,一般是1门比利时57毫米Nordenfeld火炮和6挺马克沁7.92毫米0815机枪,或者或1门俄罗斯57毫米 L/26 sokol火炮和6挺马克沁7.92毫米0815机枪。
这样一个活动堡垒一样的坦克,长近8米(7.35-8.00),宽约3米(3.1-3.2m,履带宽2m,实际上意味着算上两个履带,长宽已经差不多大了),高3.5米(3.4-3.5),乘员多达18人(最大时使用23人),拥有足足30吨的战斗重量,正面装甲达30mm,侧面装甲15mm,连底装甲都有6mm,活脱脱一个全副武装的一战战斗怪物。
驱动怪物的是2台4缸式17L排量的水冷汽油机动戴姆勒发动机,提供100马力的动力(原计划要一台200马力的汽油机,最后被催的临时找两台100马力民用发动机了事)。在公路上可以前进60-80千米,越野则是30-35千米。然而这个家伙的速度确实不快,变速箱一共六档,进3倒3,支持的速度分别为3kph,6kph,10kph,要是赶上协同的步兵全速冲锋,只怕是坦克只能被甩在步兵后头一大截。越野能力还算可以,能爬坡25°,涉水0.8米深,越壕2米左右,还能爬40cm的垂直墙。然而这玩意也就是说说用,底盘高仅仅20cm,一个不小心就会托底陷车,再加上发动机肾虚,没事熄火,这个怪物也是中年危机严重。

车内人员配置惊人,12名机枪手,2名炮兵人员,2名机械师,一名车长和驾驶员仅仅是基础配备,有的时候,成员还要包括副驾驶员,通信员,信号员,信鸽员,瞄准手等。在40多平方米的范围(这还没有刨除机枪火炮和弹药的占地)内塞进去这么多人,且不说来自不同兵种和部队的协调难度多大,这几个人的位置来来回回就足够折腾了,累了坐一会换别人打,也会被闷的够呛。
但这样一个怪物实际上是十分具有独创性的,独立研制,取消了严格意义上的战斗室,且拥有强悍的火力,发动机设在车体中部,车长和驾驶员被安排在发动机上方,留出了足够空间协调驾驶和战斗(设置了指挥塔),且简化了驾驶员需求(从4到1)。螺旋式弹簧悬挂装置也提高了乘员舒适性,减震能力也优于英国的MKI/IV,而通信能力在当时也处于相对先进的地位。
其优秀的设计有不少被传承下来,比如履带比车体低,主炮向前,观察孔等,在日后的坦克设计中常有其影子。

22辆坦克的结局
编号 昵称 所属单位 结局
500 - 训练 学校 用于基础训练
501 格雷芩 先后属与第1、2、3坦克分队 1919年被协约国销毁
564 奥斯卡 第3坦克分队 1919年被协约国销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