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召公为保住太子最终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是忠心还是另有所图?

2021-09-28 22:24 作者:鸣说历史  | 我要投稿

周厉王因国人暴动逃走之后,周厉王的儿子太子姬静被召公隐藏在自己家中,那么太子姬静的下场如何呢?此时朝中无子,周朝该怎样运转呢?

当国人暴动轰轰烈烈进行之时,周厉王逃窜,国人发现太子静藏在召公家中,于是国人一拥而上包围了召公的家,要求召公交出太子一泄民愤。此时召公跟他的家臣说了一段相当感人的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昔吾骤谏王,王不从,以及此难也。今杀王太子,王其以我为仇而怼怒?事君者,险而不仇怼,怨而不怒,况事王乎!”这句话就是说召公曾经多次强谏大王,大王不听才有此劫难,今天如果国人杀了王太子静,大王大概会认为我与他对立而怨恨,侍奉国君的人遇到危险而不怨恨,即使怨恨也不恼怒,何况侍奉大王呢?于是召公让自己的儿子代替静交给了国人,下场可想而知。不管怎样最终保全了王太子静。朝廷已多日没有天子,由于太子静年幼不能处理国政,为了维持周朝的正常运转召公和周公共同执掌国政,史称“共和行政”,就是国家没有元首有什么事大家商量着来的意思。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从这一年开始中国历史记载从未间断。直到14年后周厉王崩在了彘地,此时太子静在召公家中也长大成人,于是召公、周公立太子静为王,这就是周宣王。至此共和行政结束,还政于周天子。以前的宗法制和分封制合二为一的治国体系实际上已被各诸侯实力的增强而崩塌,而共和行政也是疑点重重,充满了权力的较量。

周厉王奔彘而周公和召公为何不立太子静为王呢?明知共和行政不符合政治传统而偏偏去搞呢?周公和召公能够共和行政,说明很有实力,但为何不迎回周厉王呢?我认为有2点猜想供大家参考:

1、周公和召公长期辅政天子,周朝或已被控制。从成王开始周公和召公就开始辅政天子,他们的后世继承祖业一直到到周厉王时期长达200多年都在辅政天子,很可能控制了中央周国的一切。

2、周厉王无道,召公多次劝谏或许是历史的改写。因为周公、召公已经控制了一切,周厉王很有可能改革吏治而重用荣公就是为了培植自己的力量,但由于周公、召公势力太强无奈失败,而这场国人暴动也许是周公、召公的杰作。

召公、周公共和行政14年后周厉王死在了彘地,这个时候召公、周公就有了立天子的时机,毕竟共和行政在当时的政治传统名不正言不顺,而太子静在召公家中长大成人,多多少少是受召公的影响,因此就立太子静为王,就是周宣王,周宣王继位以后出现了中兴局面。

召公为保住太子最终牺牲了自己的儿子,是忠心还是另有所图?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