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1_Lund_(1)


树下常见的小型双翅目,常聚集于各种蘑菇附近,可能是被蛋白质腐烂的气味吸引。
国内也有,虽然不一定是同一个种,但还是同一个属。

小型实蝇,见于水栒子的果实上,常见程度未知,但类似的种类在国内分布极广。
实蝇在果实内部产卵生长,而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有时会随着国际蔬果贸易而入侵到新的栖息地,三天之内鲨了果农的水果。

一般来说,蚜虫都是群居的。但是图中这位是一个孤独传说。
颜色比较浅,可能是若虫。
本种在国内常见,是各种蔷薇科作物的害虫。

存疑,如果鉴定没问题的话应该能吃,但我不一定能定对。

很大,据说可以吃,但我还没吃过。
见于植物园裸子植物区的林下地带,别问我为什么有橡树叶。

常见且很有特色的小型鬼伞,丛生于各种犄角旮旯,比较明显的鉴定特征是菌盖表面白色的晶体状物质,看起来像晶体,但实际上还是细胞结构。
国内亦有,理论上能吃,但是鬼伞属有快速腐烂的传统艺能,所以要趁热。

原产美国,有点像国内的侧柏,但果实似乎更漂亮,各地引种。国内好像也有了,园艺这类东西我是真的不懂。

这东西在欧洲似乎比较受欢迎,很多地方都有。在国内,我只在一些林场或者风景区见过。国内的柳杉现在是日本柳杉的亚种,稍有区别但不太容易分辨。

红豆杉:欧洲特供版。其实红豆杉属植物没有那么濒危,很容易栽培,不知道当年为什么都去扒树皮,可能这就是智商税吧。

长得很奇怪的云杉,跟我在国内见到的种类有很大的差异。也有可能是落叶松之类的东西。

当地土生的葱属植物,形态奇特,图为其珠芽。
葱属植物基本都可以吃,大部分种类的口味介于葱、蒜和韭菜之间。虽然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都不喜欢它的味道,但它们赖以御敌的化学物质非常受人类的欢迎。

当地比较常见的黄精属植物,我在很多地方都见过,包括生态楼门口。希望相信中医的海外华人不要跑去乱挖。

一种秋天开花的番红花,原产绿罗马()。
番红花是西餐种比较重要的香料和染色剂,作用类似国内的红曲米。
国内可能有栽培,但我没见过。

原产新西兰,长相奇特。但是身经百战的人不难看出这东西跟萱草有些许相似之处,然后在这个科里随便找找,就完事了。

形态与番红花有点相似,但秋水仙有毒,不能吃。秋水仙素可不是闹着玩的。
神秘的是,秋水仙素并不会让秋水仙自身超级加倍。
国内引种,多为观赏品种。

暖温带常见杂草,国内广泛分布。
虽然名叫黑麦草,但它其实和黑麦没有任何关系。

说起来,早熟禾才是禾本科正统,不信你看看拉丁名(错乱)。
本种广布于北温带,多有引种,内部变异极大,神秘莫测,其分类在历史上一直非常混乱。
如有错漏,欢迎指出;
最后祝你,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