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魏喜奎曲艺曲剧独唱会

2022-03-22 23:58 作者:烙印于安  | 我要投稿

近日,中央电视台典藏栏目播放了魏喜奎的若干珍贵视频资料,包括1984年曲艺曲剧独唱会的部分片段。魏喜奎举办曲艺曲剧独唱会是一个创举,不仅丰富了当时北京地区的曲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了其他曲艺演员举办类似的演出,如1987年马静宜个人曲艺专场 BV1Sp4y1C75a。之后魏喜奎又陆续举办了几次独唱会。目前可见的视频资料以魏喜奎曲艺曲剧独唱会2VCD光盘BV1cx411D7Ma为主(2017年甘霖广泽上传),还有带报幕的全场录像BV1VL411A7ov及不少来自电视台和曲剧团的零散资料BV14y4y1g7Ha 。笔者在此尝试对魏喜奎曲艺曲剧独唱会做一个梳理,从中也能看出魏喜奎逐渐恢复曲目的过程。谨以此文纪念魏喜奎逝世26周年。

1983年国庆节,天津市曲艺团以硬整的阵容来北京演出(注:指建团三十周年旅京演出,节目单CV11481947),他们丰富多彩的曲艺节目吸引了很多观众,演出场场爆满。魏喜奎在剧场里听到观众议论:“北京可演不出这样的节目来。”“北京算完啦!”这些话刺痛了魏喜奎的心,她想了想,也的确,北京有人唱铁片大鼓(注:当时称为乐亭大鼓,下同)吗?有人唱白派京韵吗?连梅花大鼓都少见哪!魏喜奎产生了举办独唱会的想法。她想:“我自己过去学过不少花样,应该拿出来,既满足观众的要求,又为青年做个示范,唤起她们博学的愿望,也可以给北京争口气。”正巧这时候接到赵如兰教授的信,信中提到“明年,我担任东方说唱艺术研究会的会长,想请你来美国参加年会,并到学校讲学,不知道你有没有可能来?”魏喜奎觉得,真的出国,就得带演唱节目,事先必定要经过审查,这次独唱会便可一搭两用了。

魏喜奎已经多年不演曲艺了,举办独唱会,得要找唱词,重新背词,重新熟悉唱腔,还要录出音来,拿给伴奏的人,让他们去练习。考虑让最适于为她报幕的常宝华担任报幕,得要自己去请。独唱会不会经常办,不必新置服装,想请王昆批准由东方歌舞团暂借服装(注:参见2012年拍摄的纪念魏喜奎纪录片 BV1zx41127E7 P4),这也得自己跑去挑选;还有其他种种有关演出的事,无一不得亲自操持。

有志者事竟成,魏喜奎的独唱会终于举办了。1984年2月14日在前门外中和戏院首场演出。预售票时,购票者蜂拥而来,戏票供不应求,竟然你争我夺。没买着票的上百人把剧场包围得风雨不通。剧场精力出面,叫大家一一登记,说一定请魏喜奎接演,满足大家的要求,人群才逐渐散去。(摘自[1])

1984年2月14日中和戏院,连演四场)

首场节目单为(未见全部节目单)
梅花大鼓 黛玉归天
京韵大鼓 探晴雯
单弦 杜十娘
奉调大鼓 鞭打芦花
铁片大鼓 王二姐思夫
北京曲剧选段 杨乃武与小白菜 啼笑因缘 柳树井 喝面叶 苦菜花
特邀常宝华报幕

周巍峙、孙孚凌、王光美、赵寻、吕骥、荣高棠、侯宝林、罗扬等到场观看演出。这场演出同样惊动了天津的曲艺界,骆玉笙、史文秀等许多名家特地前来观摩[2]。人民日报1984年2月27日发表了赵寻的文章《魏喜奎和她的曲艺曲剧独唱会》[3]。

1984年3月11日吉祥戏,连演两场,每场节目轮换演出)

奉调大鼓 宝玉哭黛玉 鞭打芦花
梅花大鼓 黛玉归天 拆西厢
京韵大鼓 探晴雯
铁片大鼓 王二姐思夫 玉堂春 独占花魁
单弦 杜十娘
北京曲剧选段 苦菜花 柳树井 杨乃武与小白菜 啼笑因缘
特邀常宝华报幕

由于赴美一事已经定准了日期,无法再续演下去,才算告一段落。

赴美之前的演出现有大量视频可见。资料分为两部分,推测为中和戏院的两场录像。

团存录像:出版光盘收录的梅花大鼓黛玉归天、京韵大鼓探晴雯、单弦杜十娘、奉调大鼓鞭打芦花、北京曲剧柳树井【四板腔】,见BV1cx411D7Ma P1-4,6;这场演出特邀常宝华报幕,风趣幽默,且为魏喜奎留下了充足的换装和休息时间,在出版时剪掉了。
(几乎)全场视频BV1VL411A7ov弥补了这一缺憾,不仅保留了大量报幕词,而且还有未出版的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片段、返场独占花魁片段,以及北京曲剧喝面叶【打新春】和啼笑因缘【四季相思】片段(视频有残)。此外还有曲剧团发布的北京曲剧啼笑因缘【怯二八】和苦菜花【怯快书】(前面还唱了【四板腔】目前未见视频)。笔者将以上视频剪辑为 BV14y4y1g7Ha  P1-11。

中央电视台录像:典藏播出的北京曲剧啼笑因缘四季相思,喝面叶【打新春】,单弦杜十娘(片段)BV14y4y1g7Ha  P12-15。这些录像的舞台背景与上面演出相同,但话筒位置不同。典藏播出的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BV11Y411n7iQ也是这场,前面有常宝华的报幕。这是在二道幕前演唱的,后面上北京曲剧的大乐队。中央电视台似乎录了一整场,让我们继续期待。

虽然背景相同,也不能确定就是同一个剧场,舞台背景是团里舞台工作人员布置的,不同剧场的背景应该差不多。

就是这个背景
常宝华报幕

关于这套光盘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甘霖广泽的blog http://t.cn/RXcaELj。

就是这盒光盘,同系列光盘还有北京曲剧烟壶2VCD、龙须沟2VCD、茶馆3VCD。

另外也有部分录音资料,如下:
魏喜奎曲艺曲剧演唱会实况(两盘开盘带,1984年录制):梅花大鼓黛玉归天、京韵大鼓探晴雯、单弦杜十娘、奉调大鼓鞭打芦花、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返场独占花魁片段、北京曲剧柳树井【四板腔】、喝面叶【打新春】、啼笑因缘【怯二八】【四季相思】、苦菜花【四板腔】【怯快书】,常宝华报幕
注:与团存录像为同一场
魏喜奎独唱晚会(两盘开盘带,1984年录制):梅花大鼓黛玉归天、京韵大鼓探晴雯、单弦杜十娘、奉调大鼓鞭打芦花、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返场玉堂春片段、北京曲剧柳树井【四板腔】、喝面叶【打新春】、啼笑因缘【怯二八】【四季相思】、苦菜花【四板腔】【怯快书】,常宝华报幕
魏喜奎曲艺演唱专辑(一盒磁带,1985年录制):单弦杜十娘,梅花大鼓黛玉归天、岔曲烛影摇红焰、奉调大鼓鞭打芦花、岔曲风雨归舟

1984年3月17日,魏喜奎和弦师韩德福应卞赵如兰之邀赴美,由卞赵如兰教授录制了很多资料。

京韵大鼓 探晴雯(残本) BV167411g71X
奉调大鼓 宝玉哭黛玉 BV1y7411J77U
单弦 杜十娘 BV1Uj411f7b3
铁片大鼓 王二姐思夫 及 谈艺 BV1W7411u7zc

1984年8月18日天津华北戏院,应曲协天津分会邀请连演三场,又加演一场)

首场节目单为(未见全部节目单)
梅花大鼓 昭君出塞
京韵大鼓 探晴雯
铁片大鼓 王二姐思夫
单弦 杜十娘
奉调大鼓 鞭打芦花
北京曲剧选段 杨乃武与小白菜 啼笑因缘 苦菜花 喝面叶
高英培报幕

骆玉笙到场观看,对魏喜奎的演唱予以赞扬说:“魏喜奎同志多才多艺,她举办这样的独唱会,为曲坛开了一个先例,尤其是年近花甲的人能连着唱两个小时,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赴津演出有大量视频可见,应为天津电视台录像。出版光盘收录了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奉调大鼓宝玉娶亲、梅花大鼓昭君出塞(开场节目,有高英培的镜头)、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奉调】、【云苏调】、啼笑因缘【四季相思】、喝面叶【打新春】、苦菜花【四板腔】【怯快书】BV1cx411D7Ma P5,7-9,天津电视台也播出了单弦杜十娘 BV1V7411o7xX

在天津演出的舞台背景

1984年10月 (庆祝建国35周年演出,不止一场,每场节目轮换演出)

曲牌联唱 新中国颂
北京曲剧选段 泪血樱花 杨乃武与小白菜 啼笑因缘
梅花大鼓 昭君出塞
京韵大鼓 探晴雯
奉调大鼓 山城破雾(注:又名周总理题辞斥蒋帮,1976年作)
单弦 花木兰 杜十娘
铁片大鼓 玉堂春 王二姐思夫
莫歧报幕

注:以上1984年几场独唱会的伴奏弦师均为韩德福、许吉星、刘海青、宋志诚、马岐。

1987年5月14日人民剧场,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录音录像)

单弦 杜十娘
京韵大鼓 探晴雯
梅花大鼓 黛玉归天
奉调大鼓 鞭打芦花
铁片大鼓 王二姐思夫
北京曲剧选段 杨乃武与小白菜 啼笑因缘 罗汉钱 喝面叶 泪血樱花
伴奏弦师:孙鸿宴、刘海青、宋志诚、马岐

1987年5月14日北京晚报4版

1987年7月,魏喜奎任中国艺术团团长,带领常宝霆、白全福(天津市曲艺团)、常宝华、常贵田(海政文工团)、梁厚民(北京曲艺团)、孙明珠(陕西省京剧团),赴美公演。

1992年3月12日,魏喜奎应王友兰王友梅姐妹之邀到达台北,并于17-18日演出两场“海峡两岸鼓曲大会”,逐次演唱梅花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单弦和奉调大鼓,其间由大汉天声说唱团穿插演出,最后由王友兰与魏喜奎合作演出北京曲剧《杨乃武与小白菜》监会一折。之后转去高雄、新竹等地演出,此行四十余天。魏喜奎从中国台湾返回不久,台湾高雄汉声说唱艺术团来到北京。由于与他们在台湾时曾约定“以后有机会在北京演出”,为践前约,由北京市政协、市演出公司与曲剧团共同主办了下面这场演出。[1]

1992年8月12日吉祥戏院,魏喜奎访台归来汇报演出,与台湾高雄汉声说唱艺术团联合献艺)

魏喜奎表演的节目为
梅花大鼓 鸿雁捎书(伴奏:刘海青、王立扬)
京韵大鼓 黛玉归天(伴奏:马岐、王立扬、许吉星)
奉调大鼓 拷红(伴奏:马岐、刘建春、许吉星)
岔曲 庆中秋 春景 雨打桃花笑(伴奏:马岐)
铁片大鼓 王二姐思夫(伴奏:马岐)
特邀常宝华主持

另有甄莹、许娣合唱的北京曲剧《啼笑因缘》陷府一折,以及魏喜奎带领的合唱四季相思。台湾高雄汉声说唱艺术团中间穿插表演了京东大鼓、双簧、相声等节目。

魏喜奎在京剧打面缸中的表演也类似于独唱会,只是时长更短。因中和戏院重新开张,演出丑角戏晚会,主办人邀请魏喜奎票两场。

1992年12月26日中和戏院,连演两场)
双怕婆(方荣慈、岳惠玲、郭韵和)
送亲演礼(钮荣亮、钮连贵)
请医(马增寿、陈伯裕)
打面缸(魏喜奎,艾世菊、蒋元荣、李少广、茹绍荃)

魏喜奎在戏里演唱了京韵大鼓闹江州片段 BV1b44y1K7Fw(微博)、岔曲雨打桃花笑、铁片大鼓独占花魁片段(这场有全剧录音);京韵大鼓华容道片段、岔曲海棠花开、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片段。

1993年2月6日元宵节(吉祥戏院,连演两场)

因艾世菊返回上海,由李庆春代替。

1993年3月初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中央电视台直播 BV1L54y127w2

正值吴兆南来京参加侯宝林告别仪式,于是参加了本场演出。

凤还巢(吴兆南、马幼禄)
送亲演礼(钮荣亮、钮连贵)
打面缸(魏喜奎,李庆春、吴兆南)

魏喜奎在戏里演唱了京韵大鼓博望坡片段、黛玉焚稿片段、岔曲雨打桃花笑,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片段。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时间仓促,上述内容可能遗漏了某些场次(如西单剧场的独唱会)。部分内容系笔者推断,资料之间也有不统一之处。文中如有错漏,欢迎指出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周桓著. 魏喜奎.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1.
[2] 贾立青编著. 骆玉笙年谱 1914-2002.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3] 赵寻著. 赵寻戏剧文选.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6.
整理本文时亦参考了若干节目单。

在本文整理过程中,多位友人参与了线上讨论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录:魏喜奎逝世后的几次专场演出和纪念活动
以下几场演出活动的组织者均为周桓

1996年6月21日 北京市工人俱乐部 缅怀曲艺曲剧艺术家魏喜奎 情暖香港迎接香港回归祖国 曲艺曲剧名家鼓曲晚会 中央电视台录像 BV16R4y1n7AC
节目单
1. 单弦合唱 缅怀恩师 那欣词 许吉星曲
表演:杨颖 吴盈 于蕾 吴炜玲;伴奏:刘海青 许吉星 刘建春 吴民莉 张兵 关宝光 彭绪全
2. 铁片大鼓 姜太公卖面
表演:王淑玲;伴奏:孙致诚 宋民强
3. 曲剧选段 泪血樱花 崔大庆
表演:海燕 于红;伴奏:许吉星 刘建春 吴民莉 张兵 关宝光
4. 单弦 杜十娘
表演:那欣;伴奏:孙鸿宴
5. 奉调大鼓  宝玉娶亲
表演:甄莹;伴奏:许吉星 刘建春 潘俊武
6. 曲剧选段 喝面叶;评弹 蝶恋花
表演:王苏芬(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7. 快板书 武松打虎
表演:梁厚民
8. 西河大鼓 玲珑塔
表演:马增蕙;伴奏:白慧谦 陈少武
9. 曲剧选段 杨乃武与小白菜 监会
表演:马增蕙 甄莹;伴奏:许吉星 刘建春 吴民莉 彭绪全 张兵 关宝光
10. 曲剧选段 啼笑因缘 秀姑传信
表演:许娣 于红;伴奏:许吉星 刘建春 吴民莉 彭绪全 张兵 关宝光
11. 奉调大鼓 香港回归颂 魏喜奎词曲
表演:那欣;伴奏:刘海青 许吉星 刘建春
12. 含灯大鼓 花好月圆
表演:温淑萍
13. 河南坠子 借髢髢
表演:马玉萍;伴奏:李云祥
14. 北京琴书 礼尚往来 关学曾词曲
表演:关学曾;伴奏:王海元 陈凤翔
15. 曲剧曲词联唱 四季情暖香港 魏喜奎词 刘吉典原曲
表演:甄莹 许娣 于红 王苏芬 海燕 那欣 王淑玲 马育红
伴奏:刘海青 许吉星 刘建春 吴民莉 张兵 给报告 彭绪全
主持:常宝华 马育红

1997年3月23日 北京市工人俱乐部 纪念曲艺曲剧艺术家魏喜奎逝世一周年 八大传人各显其能 鼓曲演唱会
1. 铁片大鼓 王二姐思夫 王淑玲
2. 奉调大鼓 宝玉哭黛玉 于红
3. 北京曲剧选段 喝面叶;评弹 蝶恋花 王苏芬
4. 奉调大鼓 宝玉娶亲 甄莹
5. 北京曲剧选段 泪血樱花 崔大庆 海燕
6. 奉调大鼓 鞭打芦花 许娣 王莹
7. 单弦 庆中秋 北京小胡同 那欣
8. 京剧 四郎探母·坐宫 杜鹏 马育红
9. 北京曲剧 啼笑因缘·秀姑传信 于红 孟宪荣
10. 北京曲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监会 马增蕙 甄莹
11. 联珠快书 蜈蚣岭 赵秀茹
12. 北京曲剧选段 四季相思 甄莹 于红 王苏芬 那欣 海燕 马育红 王淑玲 赵秀茹
伴奏:马岐 艾兵 刘嘉昌 高建民 宋民强 彭绪全 刘海青 马小祥
主持:常宝华 那欣 马育红

2001年3月24日 北京市工人文化宫 北京曲剧诞生50周年纪念 喜奎杯鼓曲大赛颁奖 京评曲综合演出
1. 大奖赛获奖者表演:单弦 房桂萍,铁片大鼓 赵秀茹,京东大鼓 孙寿清,弦子书 马兰真,北京琴书 陈真义,北京琴书 张司晨
2. 戏曲名家助兴清唱:含灯大鼓 温淑萍,评剧清唱 秦香莲 张凤儒,京剧清唱 歌唱魏喜奎 刘勉宗,京剧彩唱 卧龙吊孝 毕天来
主持人:马育红

2006年3月25日 纪念魏喜奎诞辰八十周年逝世十周年纪念演出暨《魏喜奎传》首发式
喜奎杯鼓曲大赛颁奖 大赛获奖者演出:北京琴书 王树才,铁片大鼓 赵燕霞,京东大鼓 张广奇,西河大鼓 宋文兰 李鸾凤 郭淑芬 张赫,五音大鼓 刘广清,京东弦子书 马兰真,奉调大鼓 时唯,单弦 郝元
京剧彩唱 游龙戏凤 朱强 张馨月
京剧 盗魂铃(张馨月 赵纪鑫) 

2007年3月11日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排演场 纪念魏喜奎诞辰八十周年演唱会 中央电视台录像 BV1zx41127E7
1. 奉调大鼓 歌唱魏喜奎 时唯 郝元
2. 河北梆子 大登殿 选段 王洪玲
3. 评剧 秦香莲 选段 王冠丽
4. 歌曲 北京的灯 王苏芬
5. 单弦 风雨归舟 北京人 郝元
6. 京韵大鼓 丑末寅初 李想
7. 奉调大鼓 宝玉娶亲 时唯
8. 新梅花调 琴挑 王莹
9. 铁片大鼓 结婚狂想曲 王淑玲
10. 北京曲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 选段 于红
11. 西河大鼓 玲珑塔 马增蕙
12. 京剧 状元媒 选段 张萍
13. 京剧 武家坡 选段 杜鹏 张萍
14. 京剧 大登殿 选段 杜鹏
15. 北京曲剧 杨乃武与小白菜·监会 马增蕙 于红
16. 京剧 盗魂铃 朱强 张馨月
17. 北京曲剧 四季相思 于红 王苏芬 王淑玲 李想
主持人:董艺 王亚民

2016年12月17日 纪念魏喜奎诞辰九十周年,逝世二十周年,魏喜奎创演奉调大鼓六十八周年、创演北京曲剧六十六周年,新版《魏喜奎传》首发式举行

魏喜奎曲艺曲剧独唱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