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纸带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纸带分析
(相等时间不等位移)
题2.

没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有四个打点没有画出,意思是A点到B点中间还有四个点。
50Hz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仪器在一秒钟会打50个点,所以说每打一个点到下一个点的时间要经过1÷50=0.02s。
(1)故A点到B点的时间为:0.02s·5=0.1s
(2)【求速度】
B点速度相对特殊,因为A点到B点和B点到C点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B点相当于A点到C点的中间时刻。而中间时刻又可以和A点到C点的平均速度联系起来。
↑(所以一般计算速度的这种题,我们会用到平均速度来计算出中间时刻速度)
故这里就用AC之间的距离除以通过AC的时间求得AC之间的平均速度,也就是AC之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即B点的瞬时速度:【(3+4.2)×10^-2 】/0.2=0.36m/s
(3)【求加速度】
注意:算加速度时,整张纸条(所给的数据)都要用掉!!
用逐差法(详情可查看@心淼的物理笔记专栏:26.逐差法)
公式:△X=aT^2
【补充:不相邻的两段距离可用公式:Xm-Xn=(m-n)aT^2】
这个时候就将整张纸条分成两半,如:

再用(X3+X4)-(X1+X2)计算出
△X=(5.4+6.6)-(3+4.2)
=4.8cm
=4.8×10^-2 m
然后带入:△X=4aT^2
4.8×10^-2=4a·0.01
解得:a=1.20m/s^2 (一般来说保留两位小数,具体根据当地出题标准来,可以问问学校的物理老师)
题3.

注意这里题目中所给的S1和S2不能直接带入逐差法公式,要自己去标X1,X2,X3…
如下图所示↓

题中的S1和S2分别对应夫人标的X1和X5,再用X5-X1=(5-1)aT^2即S2-S1=4gT^2求得重力加速度g=(S2-S1)/4T^2,解得:g=9.75m/s^2
(这个计算量有亿点儿大,@心淼这里就不展开描述了哈,各位有疑问就看看夫人怎么算的吧→
本节课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啦!!
希望各位卷王能有所收获!!
越努力,越幸运!!
我是@心淼,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