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怎么才能超常发挥?

2020-12-08 09:37 作者:凯程金融专硕  | 我要投稿

超常发挥,简直真是太吸引人了,可能这是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曾经幻想过的事儿,并且很多同学也希望自己在二十多天后的考场上也能超常发挥。


1.超常发挥,真的存在吗?

也许是的,也许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或者你身边的人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我们能不能从偶然中找到一些必然性,把超常的可能性再提高那么一点点。那些考试超常发挥的人,他们都是怎么考的?

这种状态必然是放松且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如果我们因为环境的陌生,或者对自己没有自信,内心太过紧张,那自然无法有刃有余的面对考题。

其次是专注。这种专注是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脑力活动。当然,短时间内的密集任务量可能让你无法分心,但是应考时能够投入的程度和全身心沉浸其中的程度,可能就因人而异了。

如果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能够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量,尽可能丰富而精彩的去组织和呈现自己的答案和观点,那么你就会轻松地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不容易出错,而且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

2.超常发挥,有可能只是一种假象

假如你曾经是幸运者,那有可能真正的原因,你还浑然不觉。
假如你曾经是幸运儿的旁观者,那你更无法了然其中真正的原因。

那些有过超常发挥经历的人,除了自身状态,另一个因素必然是自己的能力和优势特质,能够在相应的问题条件下充分发挥出来,能够完全匹配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要素。

其实我们要知道“好”和“优秀”是有很多个维度的,但有时候并不是最优秀的脱颖而出,而是最合适、最能够匹配的。

那些你或者人家曾经超常发挥的场景,一定是你某方面的能力素养与问题情境所需要的解决条件高度匹配,高度吻合。事实上,这样高度匹配的场景中,你能做的很好,但你并不会觉得多么费劲。

简单地说,假如一个人思维非常开阔,脑洞比较大,喜欢动脑筋,那么可能在平常的一些需要调动大量概念性知识的情况下,就会显得不那么突出。

而到了另一些知识应用场景需要运用程序性知识,或者需要将概念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大放异彩。

3.从必然到自由,越努力越幸运

马克思的教育观认为,人应该是一种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那么其实当你自身的能力素养与问题情境相匹配的时候,你整个人也是全面而自由的。在那样的情境中,你不仅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且也在更好地成为自己。

但自由何其美,又谈何容易啊?我们所向往的一切,几乎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这种自由可能是一种臻于完满的境界,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内涵。

而自由之前的必然可能有更高的共通性,必然的努力和付出,以及那些我们必然要经历的各种困境、挫折和成长。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现在的必然就是继续努力备考,在迈向自由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4.付出能得到回报就是最大的幸运

其实超常发挥另一个潜台词,就是与任务情境相匹配的积累。超常发挥这个词,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过度的关注了结果。我们总是会本能的想偷懒,渴求一种轻而易举的不劳而获。

甚至情绪和想象超过了实际的行动,对过程和结果的计较也阻碍了实际的有力的行动。

超常发挥是有条件的,但几率太低,任何一个做了充分准备的理智的考研人,都不会对此抱有太高期望,尽管我们都希望自己会是幸运儿。

退一步说,在客观公正的考评中,如果我们的所有付出和努力,都能够在分数上得到相应的回报,就已经很好了。前面的内容可能让你的思维抽离了一小会儿,那么现在我们还得跳脱回来。

超常发挥,真的存在吗?可能是的,现在你能做什么呢?继续走完这段,你必然要走的路吧

最后,敲重点:


匹配:根据命题风格,有轻重主次地进行冲刺备考,让自己在考试方面的能力素养与试题最大化地匹配。不妨告诉自己:考到的就是我“对味”的,我坦荡、欢喜,无所畏惧。

状态:放松而专注,试着在接下来这些天慢慢调整,为最终考场的巅峰状态找到感觉。

怎么才能超常发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