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顾东京周期 丨 中国女队真的“翻身”成功了吗?

2022-01-01 00:30 作者:烽火飞花  | 我要投稿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g3MzI1MzQ1Ng==&mid=2247487464&idx=1&sn=2628806c88d49d11909aba998e0b31d6&chksm=cee390d7f99419c1bcbd0e5dfd93aa80cada16eeff56b7e972b482ddf7d19b3a02e656e2da3f#rd


踏入2022,巴黎周期正式开启,与过往相比,东京周期长达5年,巴黎周期缩短至3年。从2017到2021,女队以世锦赛高低杠冠军拉开东京周期的序幕、又以世锦赛高低杠冠军落下帷幕,3届世锦赛1届奥运会,女队交出了4金3银3铜的成绩,对比里约周期的3金4银1铜,确实是有进步,但这样的“进步”,真的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吗? 


以下仅为个人观点,如在阅读期间感觉不妥请及时点叉。 


跳马:

国内比赛,全锦赛单项决赛的常客几乎每年都是铁打的邓娅兰、刘津茹、虞琳敏、祁琦,4位小花轮流登上领奖台,年轻小花离站上领奖台仍有差距,难度迟迟未见升级、升级之后稳定性欠佳、完成质量更是槽点满满。前有体能测试将不少单项选手拦在决赛门外,导致决赛仅有5人参赛,最后上演低难度跳马引起热议的场面,虽不能将问题归咎于运动员,但规则的不合理,无疑降低了比赛的观赏性;后有5.4+4.6的跳马登上全运会领奖台,与17年全运会的盛况相比,相去甚远。17年全运会,难度达到5.4及以上的共有20人次,21年全运会,人数减少近一半,且邓娅兰、刘津茹、虞琳敏、祁琦等人,都是参加过上届全运会的“老人”。陈妍菲的dty,显而易见是为全运会准备的,保质期多久未可知;张思磊和何骊澄的dtt、刘紫萱的rudi稳定性有待提高,且这几位小花目前来看仍以比国内赛为主,有难度却无用武之地,即便能用也要面临多重竞争。


国外比赛,除了08年,几乎每年都在为团体赛凑dty,18年竟在团体决赛中上了一个fty,最后侥幸获得铜牌;19年倒是凑齐3个dty,可惜又因刘婷婷的重大失误无缘领奖台;到了奥运会,唐茜靖和欧钰珊的dty双双失败,章瑾的dtt也完成得有失水准。章瑾、刘津茹、祁琦都是早早练出dtt/dty,保质期相对较长,但进入2021年,祁琦状态低迷,世锦赛上dty和rudi均失败,强项跳自不再给力,在DE分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能否锁定巴黎周期的大赛资格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唐茜靖的dty是目前国内相对保持得较好的,仅仅是对比同期小花而言,她本身存在翻转不足、转速过慢、关键时候需要硬拼的情况,加上奥运后体重增加,减重后能否恢复至稳定输出,暂时不太乐观,至少相比先前的谭佳薪、黄秋爽等人,并不是让人很放心,全靠同行衬托,一声叹息。小花们的dty,普遍存在动力性不足、过于依赖转速(一旦发育容易hold不住)、落地准备不充分全靠硬砸,增加对膝盖的冲击力等各种问题,能不能蹦出来似乎全看天吃饭。此外,不应该对李诗佳、欧钰珊、管晨辰等人在新周期恢复dty有太多期待,依然是上述问题,动力性不足、落地靠砸、上马还偷转,加上小花本身就存在伤病,想想东京周期的刘婷婷和陈一乐,多次在采访中提到“恢复dty”之类的话语,到最后也没在比赛中拿出来,说不定最后还得指望章瑾和唐茜靖凑跳马,缝缝补补又三年,凑合凑合又一周期,没有在团体赛中上3个fty,或许是最后的倔强,毕竟咱也没有y540这种东西。

                                                          
高低杠:

与上周期获得世锦赛3金1银、编排多面开花不同,本周期的高低杠着实难看不少,依靠shapo系列换杠和e转、外加京格尔叶格尔、以及少数人掌握的并掏,来回排列组合,与国际主流推崇的大空翻流截然相反,不免让人审美疲劳,更陷入了固定的编排怪圈,突破甚少。3次团体赛平均D分均不到6.0,且每次都有人出现失误,更有难度低至5.2的高低杠在奥运会团体决赛中刷新下限,曾传言的4个6.5,范忆琳早早掌握、韦筱圆后来居上、殷思思昙花一现仅流出过训练视频,还有一个6.5似乎成了未解之谜。难产且费劲的e转、有的连e转都搞不明白就在硬扭,须知强扭的瓜不甜,基础不扎实,折腾再多难度也上不去;较为符合国际潮流的编排,大概就芦玉菲和程诗怡,但程诗怡并未参加过国际比赛,无从得知得分能力。


巴黎周期,单项具备世界竞争力的,目前仅有韦筱圆,想继续站上领奖台,必须进一步升级难度;团体凑齐3个6.0估计不成问题,若不加以突破,大胆尝试大空翻,老本总有啃完的一天,每到此时,不得不感叹何可欣的成套不仅保值还升值,把弧形换杠换成shapo180又是绝美成套,何可欣只有一个,她的成功难以复制,但她的成套可以借鉴学习。但愿国际赛场不要再出现省队水平的难度。

平衡木:

依靠网红上、万物皆可接跳步、万物皆可接小翻、后直720下时尚最时尚,与上周期仅获世锦赛1银不同,这周期收获了2金2银1铜的好成绩,其中4个成套都出自王徐组,为本周期的木头成绩贡献了巨大力量。然而,过于套路化的编排,使得原本应该精致优美的平衡木,变得流于形式缺乏新意,有的小花虽然依靠刷跳步连接提难度,但某些跳步完全经不起慢动作回放,是什么,让我们互相伤害?是什么,给了你们不会成为下一个Eaker的错觉?是什么,让你们一错再错集体犯错?在训练平衡木上花费了大量时间,导致另外3个项目得不到相同重视,由此诞生不少理论“天后”,真正比出来的寥寥无几,管晨辰成为兑现率最高的一人,尽管她的成套不可免俗地带有网红跳和小翻及倒叉,但D上E下外加2个动力性技巧串,国内暂时无人能复制,这也是她上限高下限不低的主要原因。


巴黎周期,插蜡烛和插蜡烛180均降为C组,劈叉结环和跨跳结环不能同时使用,带转体的跳步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下法D组以上的有0.2加分……种种变化,对动作的编排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上东京奥运会的E分敲打,若再一味为了追求高D分而过度堆砌动作,E分照样上不去,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像刘婷婷一般的裁判缘,也没有这么多试错机会。 

自由操:

拉跨的难度、倒退的质量,国际赛场上最高难度是17年的王妍,最好名次是章瑾,无人进入大赛单项决赛,18年时连难度达到5.0+的适龄小花都屈指可数,与上周期的门面商春松王妍形成鲜明对比。里约周期风靡一时的CEA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勾屈分绞缺的后直1080、LC的团二屈二、容易飞奔的后直900、随处可见的后直720做结束串、蹲得不明不白东倒西歪的蹲转……


至于所谓的艺术性?音乐你播你的,运动员我跳我的,各自美丽;突兀的多首音乐搭配,中途一个转折宛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踩点踩点踩不上、合乐合乐合不来、站在边角半天也不给点反应、摆摆手动动腿就算完成任务,更有甚者苦大深仇,全然不知表现力为何物。国内一顿操作E分8.7,国外打回原形7.7,极其典型的与国际脱轨;国内气势如虹勇上难度,国外畏畏缩缩阉割神隐,该拿出什么的时候偏不拿出什么,既如此,又何必参加国际比赛?若身无宝剑,何不让位能者?


新周期,虽增加了D组动作做结束串可+0.2的新规,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问题,只需要把后直720放在倒数第二串即可解决。如果第一二串技巧难度不加以提高,难保不会再出现像18年时上演两个5.0-的难度的情景,不是每个人都像唐茜靖,可以拼尽全力提高到稳定的5.3;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刘婷婷,舞蹈动作信手拈来之余还有裁判缘加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多些像王妍、商春松这样难度稳扎稳打的,才是持久发展之道。

以上所言,仅为小编本周期观赛的一点拙见,本意是希望小花们越来越好,但一次次的烟雾弹、一次次的自欺欺人,对未来的发展终究是百害而无一利,打铁还需自身硬,无须扬鞭自奋蹄。 


2022,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文中配图来源:gettyimages


回顾东京周期 丨 中国女队真的“翻身”成功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