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4000单!小夫妻疫后留湖北卖香菇,邻居也能在家门口挣钱
吴帅和曹方是湖北随县人,四年前开始在北京卖香菇的他们,去年回乡后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强留在了老家。湖北解封后他们却没有立刻返回北京,而是决定留在家乡,作一番更大的事业。
随县有三宝:曾侯乙墓、编钟和香菇,曹芳一家子也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香菇生意。
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都要通过曹家采购两百多万斤的随县香菇,今年却因为疫情原因,让香菇的销量一落千丈。面对着即将到来的丰产,传统销售渠道却打不开那时冰冻的市场,于是这对小两口想起了自己经营了5年的拼多多店铺。

此前虽然他们也会在上面经营,但是生意的大头依然是在批发市场的销售。4月复工后在他们的全力经营下,靠着这几年积累的一大批忠实网店客户,店铺的日销量很快就达到了4000单左右,短短4个月过去,他们的拼多多店铺已卖出60万斤香菇,曹方甚至会因为单量增长快而舍不得下播。
而且因为老家人工成本更低,每单物流成本便宜,吴帅就准备投资修建改造自己的临时仓库,准备在家乡把这份事业做大。一个正打包的邻居婶婶说,产线就在家门口,我也能挣些钱。
在得知吴帅靠着电商平台“卖爆了随县香菇”后,甚至周围乡镇领导都亲自登门向他取经,让当地一下就涌现了15家随县香菇商家。吴帅夫妻不仅仅自己做到了致富,更是推动当地的香菇形成一条新产业。

当然,这只是一个缩影,疫情突如其来,为整个湖北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农货卖不出去,在湖北并不只是随县香菇这一个特例。
因为需要交通管制隔离,很多传统销路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前方医护人员在于病毒做斗争,后方补给的农产品也由于隔离卖不出去。
熟透的水果没人采摘,只能独自掉落然后烂在树下;蔬菜也无法销售,只能默默烂在地里;养殖场的鸡鸭也由于场主无力承担长时间的饲养费用,只能在围栏里饿死。这么多粮食本可以作为农民缓解经济压力的基础,却只能白白浪费掉。

好在疫情得到控制,很快湖北就开始了重启,开始恢复它应有的活力。特别是在人们出行还不方便的情况下,互联网发挥了这个关键的作用。
以前虽然网络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但是很多时候大家仍然会选择传统的方式,就比如农货的销售运输,批发市场仍是这其中的主力。经过这次疫情之后,更多的人会潜移默化地更倾向于使用电商平台,农货方面的订单也是增长飞快。

简单、高效、直接这些优点,被更多农货商家们看到,并且在这场灾害后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出来。网络替代了部分传统的市场的作用,将全国各地的买家和卖家联系了起来,农产品的互联网上行加速帮助了湖北的新生焕发,让人们的希望更快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