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全球储能温控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达到1117.27百万美元

2022-12-30 15:16 作者:恒州博智调研  | 我要投稿


储能系统具有电池容量大、功率高、散热要求高等特点,系统内部存在电池易热、温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些特性决定了储能系统热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对储能系统进行有效的热管理,对于防止系统容量衰减、寿命缩短、热失控至关重要。

储能系统特备是电池储能系统 (BESS) 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储存大量可再生能源供以后使用。BESS 需要适当的热管理,因为它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并提供较长的循环寿命。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响,QYResearch调研显示,2021年全球储能温控设备市场规模大约为298.13百万美元,预计2028年将达到1117.27百万美元,2022-2028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1.95%。

2021年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为15.19%,美国为31.08%,预计未来六年中国市场复合增长率为22.67%,并在2028年规模达到175.18百万美元,同期美国市场CAGR预计大约为22.05%。未来几年,亚太地区的重要市场地位将更加凸显,除中国外,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地区,也将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未来六年,预计德国将继续维持其在欧洲的领先地位,2022-2028年CAGR将大约为22.3%。

生产层面,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温控设备生产地区,占有大约34.13%的市场份额,之后是北美,占有大约32.98%的市场份额。

从产品类型及技术方面来看,风冷相比液冷温控设备具有成本优势,在2021年占据主要地位,占比约为66.83%。

目前全球市场,基本由中国和北美地区厂商主导,全球储能温控设备头部厂商主要包括英维克、世图兹、申菱环境、松芝股份和同飞股份等,前三大厂商占有全球大约40.98%的市场份额。预计未来几年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在中国市场。

由于应用场景多元化,储能温控系统需根据客户需求设计、生产,型号众多,龙头企业在客户积累、产品研发和交付能力上拥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其次,定制化能力需要多年经验、技术积累,并依靠成熟齐全的产品型号满足客户多种需求,液冷系统与风冷的技术、经验不能完全共享,新进入者很难短期内追赶龙头企业。

未来几年,本行业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本文的2022-2028年的预测数据是基于过去几年的历史发展、行业专家观点、以及本文分析师观点,综合给出的预测。具体预测依据如下: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出品的《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披露了全球储能市场的各类大数据。考虑到新型储能安全性问题、储能价格机制滞后性、新型储能原材料紧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大概率会存在一定滞后性。

如英维克、申菱环境,由于集装箱储能和集装箱数据中心较为相似,因此此类企业通过原有的风冷方案切入储能领域,同时在液冷技术领域也有一定积累。如同飞股份、高澜股份,此类企业在液冷和户外应用领域有较为深入的技术积累。

目前英维克公司在液冷系统方面仍在不断丰富产品环节,优化端到端的液冷系统,以提升系统性能和运维效率。与百度公司联合推出的相变冷却系统也已经开始部署。

同飞股份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已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和较大的产能规模,有望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松芝股份未来计划实现液冷式储能热管理产品全覆盖和行业技术领先,建设多平台生产线,全部达成量产,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

详情内容参考恒州博智(QYResearch)产业研究出版的完整版行业报告,著作权归QY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恒州博智出版市场报告基于研究团队收集到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研究过程综合考虑行业各种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竞争格局、历史数据、行业现状、技术革新、行业相关技术发展、市场风险、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端、供给端、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渠道、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细分数据、进出口及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测。


全球储能温控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达到1117.27百万美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