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八年、牵手美敦力,术锐技术或将成为中国的“达芬奇”?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 - 术锐技术
研究员:蒋雯
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机器人逐渐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手术机器人是医疗机器人里面最火热的细分赛道,近两年中国企业在手术机器人赛道也快速崛起。政策层面的调整极大促进该领域发展积极性,继2021年两类手术机器人进入北京/上海医保后,年末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快速发展医疗机器人。
政策利好的环境下,中国企业在该细分赛道的创新成为必然趋势。近两年,威高和微创的产品获批也打破了国外巨头垄断的局面。其中,成立仅八年的北京术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术锐技术”),定位高端精准医疗领域,专注于第三代单多孔通用型的微创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其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是目前中国首款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因如此,术锐技术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更是获得全球巨头美敦力的独家投资。
牵手美敦力的术锐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术锐技术由上海交通大学徐凯教授创立于2014年,公司专注于单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区别于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基本垄断的多孔腔镜手术领域,单孔腔镜手术是由单一创口向腹腔置入多个器械开展手术,相较多孔腔镜手术具有更加微创、恢复快、以及手术美容等诸多优点,但技术难度更大、研制难度也更高。
术锐技术创始人徐凯教授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经由在上海交大的自主研发,提出“对偶连续体机构”这一创新设计,克服了原有技术的可靠性和性能障碍,研制出入腹切口国际最小、综合性能国际前列的SURS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原理样机。
从技术产出看,术锐技术申请专利311件,主要为发明专利(占比76.5%)(如图1)。其中少量2014年前的专利申请则是得益于上海交通大学推出的“科技成果自主转化“政策,由上海交通大学转让术锐技术;从技术保护范围来看,术锐技术对其产品最主要技术特征(连续体蛇形手术执行臂等)进行了较为严密的技术保护。从市场布局看,除了将中国本土作为主战场外,术锐技术已经在欧洲、美国、加拿大、韩国及日本等国进行了技术的专利布局(如图2)。此外,在融资方面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术锐技术在2021年3月成功完成国内单孔手术机器人的首例临床手术后,被全球医疗器械的巨擘美敦力看中。资料显示美敦力在请专业律师团队对术锐技术做了多个月的尽职调查后对术锐技术进行B+轮融资。
图1:术锐技术专利申请及授权趋势(来源:智慧芽)
图2:术锐技术的技术市场布局(来源:智慧芽)
术锐技术在将“对偶连续体机构”这一核心技术纳入麾下后,以此为基础坚持自研路线,通过8年左右的技术沉淀和布局已全面进入产业化阶段,并凭借其新一代完全自主原创的单多孔通用型腔镜微创手术机器人,荣获财经峰会“2021科技创新引领奖”。
对标达芬奇
术锐技术将引领中国单孔手术机器人吗?
区别于目前手术机器人市场上竞争者众多的多孔手术机器人,单孔手术机器人研发难度更大且竞争者寥寥无几。
该领域霸主美国直觉外观公司于2004年宣布其研发的DaVinci sp(单孔手术机器人)进入临床,并分别于2018年获FDA批准用于泌尿外科手术、2019年获FDA批准用于扁桃体切除术和舌根切除术。自产品获批以来直观外观公司积极量产,但截至目前该产品并未进入中国市场。
术锐技术在自发研发的基础上,可通过供应链本土化来大幅降低成本。目前据资料显示,除了极少数需要进口的零部件,术锐技术已实现超过8000多个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制造,同时通过在A轮融资中引入顺为资本,嫁接小米供应链的生产制造优势,也为未来量产做好了铺垫。
未来,究竟谁能引领中国单孔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值得期待。
硬科技 | 企业创新评测实验室
智慧芽和一级市场和科创板权威媒体《科创板日报》联合发起,旨在研究公司科创实力,凭借企业科创力评估模型,从技术质量、专利布局、技术影响力、公司竞争力、研发规模和稳定性等维度挖掘最具科创实力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