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焦渴症
资料来源:百度健康
徐一峰,医典专家团,主任医师,精神科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三甲
全国医院综合排名第90名,精神医学全国排名第2名
各类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抑郁症|睡眠障碍的诊治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精神医学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概述:
患者渴望充满爱意的抚摸和拥抱
与患者早年的成长、和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
患者容易产生不安全感,变得自卑、怯懦
一旦确诊,应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
皮肤饥渴症是一种由于长期缺乏抚爱而引起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烈渴望与他人有皮肤接触,还可能会有心灵孤独、不愿与他人分享、缺乏安全感、自卑、怯懦等表现。这是上个世纪中叶才被引入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在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不影响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本问题通常无需进行特殊的治疗。
为什么会得皮肤饥渴症?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皮肤的发育早于眼睛、耳朵、味觉和嗅觉,孩子在出生前就已经具备十几种感觉,而触觉类的发育最为多样化,包括触觉、痛觉、冷觉等。
在胎儿还呆在子宫内的时间里,全身皮肤都一直处于子宫和羊水的包裹中,而出生后这些皮肤感受到的“安全感”和“压力”都全部消失了,因此每个人出生后都会有一种失去感和无法适应的感觉,而这就是皮肤饥渴症的核心来源。这时每个人无论身体和心理上,都需要大量的拥抱和抚摸,但大部分人很难察觉到自己内心对这个不起眼的动作的期待。
医学研究指出,宝宝出生后100天如果能与父母保持大量的皮肤接触,则会让宝宝的安全感更加稳固。部分人因为个人成长经历,这种期待未得到满足,包括幼年及童年时期心理创伤、曾遭受背叛、家庭生活不和谐等,因此可能在成年后依旧存在皮肤饥渴的症状。
皮肤饥渴症大多发生在什么年龄?
一般来讲,婴幼儿对亲密接触有渴求的心理是正常的现象,很多婴儿离不开人,总喜欢家长抱,这都是发育过程中正常的心理变化。但是有些人在成年之后还会对身体亲密接触有一种异常强烈的渴求,这就属于心理问题,如果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应及时到医院精神心理科进行疏导和治疗。因此我们其实可以认为,一般发生在青少年或成年的年龄段。
皮肤饥渴症真的存在吗?
皮肤饥渴症的概念类似于高兴病、心快症等,强调着某种群体性反应的特征,是由社会文化构建出来的问题。
目前医学临床中尚无专业的文献对该问题进行定义和研究。
通常认为皮肤饥渴症是一种心理问题,是因婴幼儿时期缺乏与父母的亲密接触,而导致成年后对大量抚摸和拥抱的渴求。
皮肤饥渴症与患者早年的成长,和父母的关系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童年时遗留的心理创伤
、成长中遭遇背叛、家庭生活中父母的暴力行为、自身长期感觉寂寞孤独、生理需求受到压抑等,都会诱发皮肤饥渴症的形成。
皮肤饥渴症的病因有哪些?
幼年及童年时期心理创伤、曾遭受背叛、家庭生活不和谐、长期被孤独寂寞的情绪困扰、长期压抑生理需求等,都可能诱发皮肤饥渴症。
皮肤饥渴症是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在独处和情绪波动的时候,出现极其渴望能够和别人肌肤相亲等想法。
皮肤饥渴症早期有哪些症状?
渴望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以满足情感需要。
皮肤饥渴症有哪些典型症状?
皮肤饥渴症的患者在独处和情绪波动的时候,容易感到空虚、不安和躁动,产生渴望被拥抱、抚摸、身体接触的欲望。
此时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哭泣、狂躁等情绪。但在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后,则会感受到一种满足,如久旱遇甘霖。因而在情绪交替之间,逐渐变得对肌肤相亲产生一种饥渴式的“成瘾”,
皮肤饥渴症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可能伴随失望、焦虑、压力大、睡眠质量差等症状。
在患皮肤饥渴症的人群中,有些可能喜欢和他人发生肢体冲突,青少年时期比较爱打架;有的进入婚姻和恋爱关系和可能表现得冷漠、孤僻,缺乏和伴侣的互动。
日常生活中如果对身体接触的渴望或是其伴随衍生的心理问题影响到患者个人及他人日常生活,则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治疗。
皮肤饥渴症去哪个科室就诊?
精神心理科
医生如何诊断皮肤饥渴症?
无确切诊断依据,主要根据症状和病史判断,表现为脱离婴幼儿期后,依旧对与他人身体接触有一种强烈的渴望。
该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在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不影响社会生活的情况下,通常无需进行特殊的治疗,通过适当的接触满足自身需求即可。患者的家长、朋友、爱人等应注意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
皮肤饥渴症急性期如何治疗?
症状发作时,可给予患者一定身体上的亲密接触,如拥抱、爱抚等。
皮肤饥渴症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对婴幼儿,父母应经常拥抱和抚摸,同时用温柔的眼神注视,用轻柔的声音安抚宝宝,让孩子建立足够的安全感,感受到足够的关注、温暖和爱意。
对成人,应先帮助其对皮肤饥渴症建立正确的认知,使其了解这种饥渴只是来自对安全感和亲密依恋关系的渴望。根据心理学的观点,只有意识到的情结才能处理。同时帮助患者接纳自己的饥渴症状,然后逐渐修复,让其在条件允许的时间和场合没有任何顾虑地体会和享受拥抱及肌肤接触所带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就应该给予宝宝足够的爱抚和拥抱,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给予其足够的安全感。
对于已经有明显症状的患者,皮肤饥渴症通常不会对机体产生严重损害,患者通过正常的皮肤接触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预后较好。
皮肤饥渴症能治愈吗?
皮肤饥渴症的产生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治疗也需要很长时间慢慢改变。
事实上,如果不影响社会功能和正常的生活,皮肤饥渴症也没有必要追求彻底的“根除”。
皮肤饥渴症严重吗?
皮肤饥渴症可能让患者变得冷漠和害羞,甚至变得自卑、怯懦、欺软怕硬。
长大以后可能内心会陷入孤独,不会用正常的方式表达爱意,不会和他人友好的发生身体接触,分享生命中快乐和悲伤的时刻。
研究发现,每一个年幼的孩子都会有渴望亲密接触的时期。及时、合理的满足宝宝这种需求,给予宝宝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可以有效预防成年后患皮肤饥渴症的问题。
皮肤饥渴症如何家庭护理?
家人应注意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皮肤饥渴症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饮食
保证营养摄入均衡,食物种类多样,新鲜卫生。建议清淡少盐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适量补充鱼、禽、蛋和瘦肉。
运动
每天适量运动,如跑步、健走等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心情。
生活方式
早睡早期,规律作息。戒烟戒酒。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情绪心理
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多听音乐等舒缓心情。
皮肤饥渴症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皮肤饥渴症部分患者可能会伴随有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可能会容易嫉妒,尤其见到其他母子或恋人之间有亲密肢体动作后,嫉妒心理会比较明显。
皮肤饥渴症怎么预防?
注意给予宝宝足够的亲密接触,如爱抚和拥抱。
0~3岁的婴幼儿必须要有父母拥抱,因为充满爱意的爱抚、拥抱、按摩是对婴儿健康最有益、最自然的一种保健方法,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种生命体验。
日常可以通过拍拍孩子肩膀、拥抱、亲吻脸颊等表达对孩子的鼓励与肯定,使其从中获得温暖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