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因刺杀希特勒案被关进集中营,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

2021-01-22 19:21 作者:那兔说事儿  | 我要投稿


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

1944年7月20日,在位于德国东普鲁士拉斯滕堡的战地指挥部“狼穴”里,一名叫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的纳粹德国陆军上校,将装有定时炸弹的公文包,放在了希特勒所在的会议桌地下,随后他便离开了会议室。

几分钟后,炸弹爆炸!

在场有几名纳粹将领被炸死,然而刺杀的主要目标希特勒,却只受了些轻伤侥幸逃过一劫。原因是在施陶芬贝格离开后,站在希特勒旁边的海因茲·勃兰特上校觉得脚下的公文包碍事,便把它放到了桌子的另一侧。

海因茲·勃兰特

就是这小小的一个举动,救了希特勒的命,但勃兰特也搭上了自己的命。

随后愤怒的希特勒,便命令希姆莱所领导的盖世太保展开了大搜捕。大约有近200多名纳粹德国各界高层,参与了暗杀希特勒的行动,七千多人被抓捕,四千多人被处决或自杀。

而在被关押的人里,就有一位70多岁的 老人,被关押在了科隆展览馆区的集中营里。两个月后,他冒险逃出了集中营,被发现后又关入了盖世太保的监狱。这位老人便是时任科隆市长的康拉德·阿登纳

阿登纳之所以在刺杀希特勒事件中受到牵连,是因为在纳粹党崛起之后,身为德国重要城市科隆市长的他,一直拒绝与纳粹党合作,甚至下令撤除悬挂在科隆市内的所有纳粹党旗,因此他也成为了最先被纳粹党撤职的七位市长之一。

在经历了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第三帝国后,1944年11月26日,刚刚出狱的阿登纳,又来到了美苏英法四国占领时期的德国。

一天,几名美国军官来到他的家中,把他带到了科隆的美军驻地,被告知让其再次出任科隆市长。

战后的科隆

然而此时的科隆,早已被战火毁灭,成为莱茵河畔的一座废墟。曾经的德意志第三帝国,被希特勒短暂地带上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但却又迅速地掉入了无尽的深渊。这时的阿登纳还不知道,等待他去拯救的不仅仅只有一个科隆,而是整个德国。

关于战后如何对德国进行清算的问题,早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中就有所讨论。虽然当时苏联与美英,在关于战后德国赔偿问题上有所分歧,但对于将德国“彻底非工业化与非军事化”的主张,还是大体一致的。这里我们以后会细讲。

鲁尔工业区

在美军撤出科隆后,英军再次接管了这里。英军占领的地区,包含德国的工业中心鲁尔工业区,因此是当时经济价值最高的地区。

而此时工党执政下的英国,向来与德国社会民主党关系密切。但是阿登纳却支持基督教民主联盟,也就是如今默克尔总理所在的基民盟,因此便又一次被英军从科隆市长任上撤职。

被撤职后的阿登纳也没闲着,1946年他成为了英战区基民盟的主席,并作为政党代表,参加了英国军政府的占领区咨询委员会。

阿登纳清楚的知道一个事实,那就是战后的德国人没有任何权力,去决定攸关德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英国人找他来,也只是一个咨询顾问的角色。

但他也并没有因此觉得自己就无所作为,至少这个咨询委员会,是一个德国人可以表达自身诉求的平台。阿登纳希望改变占领当局与德国人之间的关系,一步步建立军政府对德国人的信任感,从而进一步获取了西方对他的某种信任。

随着苏联与西方的矛盾不断升级,二者在对待德国问题上分歧越发明显,这也给阿登纳为德国争取更多利益提供了可能。

他公抗议英军对英占区德国企业设备的拆除的做法,与美国打算对欧洲以及对德国的援助措施是相互矛盾的。并表示希望西方把复兴德国的责任,最终交给德国人民,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领导德国融入西方。事实证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随着冷战的开启,西德也成功保留住了工业的火种。

而同时在苏占区,苏军将东德的重要工业设备,几乎全部拆除运往苏联,作为纳粹德军在苏联造成的巨大破坏的赔偿。

时间来到了1949年8月15日,73岁的阿登纳参加了战后西德的第一次大选,带领基民盟拿下了31%的选票成为最大党,并与姐妹党基社盟和自民党组成联合政府,出任第一任联邦总理。

阿登纳在当选第一任联邦德国总理时,西德不但没有国防部(想都别想),甚至连外交部都还没有,于是光杆司令阿登纳又兼任了外交部长。

法国总统戴高乐

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取得欧洲各国,尤其是隔壁法国的信任。法国对德国那可真是恨的牙根痒,恨不得把它生吞活剥了。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35天巴黎沦陷,39天占领法国并扶持起维希法国,巴黎荣军院里拿破仑的棺材板怕是都要压不住了,一向高傲的法国人能不气嘛。

萨尔地区

而德法之间问题的关键,就是萨尔地区的归属问题,这段历史也正是如今欧盟诞生的起源。

当时的法国是铁了心,要把煤炭资源丰富的萨尔地区从德国分裂出去,并因此成立了萨尔保护领,全面接管了外交与国防。

可随着联邦德国自身政治独立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对收回萨尔主权的要求日益强烈,此后两国在萨尔归属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谈判。而早在一战后,阿登纳就有过将德法两国边境的工业地区进行联合的想法,而如今的法国有识之士也有同样的想法。

当时法国的政治经济学家让·莫内提出,法德两国联合经营萨尔地区和鲁尔地区的煤矿业和钢铁业,并取消关税的设想。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法国外长舒曼的采纳。随后舒曼与阿登纳一碰头,两者想法一致,于是便有了历史上的《舒曼计划》

法国外长舒曼

法德煤钢联盟计划提出后,很快得到其他一些西欧国家的积极响应。1951年4月,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这西欧六国,正式签订了“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规定建立六国煤钢共同市场,取消内部关税,对煤钢生产和价格进行共同干预和协调。

1957年3月,“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在罗马正式签署,从此,欧洲走上了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而德国也摆脱了通过战争征服欧洲的道路,转而通过经济去影响整个欧洲。

另外德国的政治家从阿登纳开始,就学会了一个很聪明的做法,那就是捧法国,在外交上尽可能的满足法国人的虚荣心。凡是都让法国人出头,即便有的时候出钱出大头的是德国,也让法国人去挑头,这个传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虽然阿登纳带领西德一边倒的投向了西方阵营,但他并没有切断与苏联的联系。他清楚的知道,两德尚未统一,如果不与苏联打交道,德国的统一将不可能实现。而早在1949年制定联邦德国宪法时,阿登纳就已经给东部地区的德国留了位置,这也为日后的两德统一奠定了基础。

1955年9月8日,阿登纳访问苏联,与当时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和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进行了激烈的谈判。谈判的焦点问题主要有三个:一、建交;二、释放德国战俘;三、德国统一。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而纳粹德国对于六百万犹太人的屠杀,则是阿登纳政府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

1948年以色列建国之后,向德国提出了赔偿诉求。虽然此时联邦德国也尚未从战争的废墟中恢复过来,但当时的阿登纳政府仍积极回应。

1951年9月,阿登纳向国际社会正式宣布,联邦德国政府愿对纳粹政权犯下的罪行,承担责任并进行赔偿。1952年,德以双方签订了《卢森堡条约》

经过阿登纳一系列的外交努力,联邦德国有了外部安全的保障。

而说到西德战后经济的腾飞,则不得不提到阿登纳政府时期的德国财政部长,有着“社会市场经济”之父和“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称谓的路德维希·艾哈德。

德国经济奇迹”之父称谓的路德维希·艾哈德

下一期我们就讲述一下,艾哈德是如何让一个经济陷入崩溃的德国,在短短十年之内,就又一次在经济上,把英法两国按在地上摩擦的。

感兴趣的小伙伴别忘了点赞关注我哦,我们下期再见。

因刺杀希特勒案被关进集中营,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