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间洞察力与相关理论

2019-05-27 10:14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一、时间洞察力

个体对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行动倾向)上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是一种人格特质,又可以分为过去时间洞察力、现在时间洞察力和未来时间洞察力;也可以分为稳定的特质时间洞察力(时间事件相对持久)和状态时间洞察力(情境性的时间事件)。特质时间洞察力会受到情境的影响而改变。

每一时间洞察力都有不同的功能,如积极过去取向可以使人从自己的成长史中获得稳定的自我感,培养自尊;现在定向可能使人进行自发的感觉寻求,对新异事物保有开放性,充分体验和表达情感。

 


二、时间洞察力的心理结构(过程观):动机过程、计划过程和评价过程

个体根据动机(对毕生发展的预期)确立的目标制定计划,也奠定了行为结果评价的标准,而个体据有关发展背景的知识技能所制定的计划的有效性影响目标能否实现,从而影响评价过程;而不同自我概念,归因风格的个体所产生的对成败不同的评价反过来影响动机水平,影响个体对未来发展的探索和投入过程。

 

三、时间观念理论

Zimbardo五因素理论:过去消极、过去积极、现在享乐、现在宿命、未来型。

平衡时间洞察力:过度关注/强调某一时间取向会给个体带来不良后果,而平衡时间观则可根据任务特征,环境要求及个人资源情况以最合适的方式在3种时间范畴中灵活转换;当人偏向于未来时,会把自身与目标等同,难以接受当前的自己;偏向于过去则难以看到现在可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平衡时间观能够把过去、未来和现在以有意义的连续性联系起来。

先验未来时间洞察力:先验未来可以影响个体行为的对未来的想象,属于宗教信仰的一个成分,很多不理性行为,如极端英雄主义会被转换为实现先验未来目标的理性行为(终极公正)。

时间洞察力的文化观:BeiserHyman指出,大多数北美文化一般定向于现在和未来;亚洲人则倾向于给予过去更多的注意,把过去看作是命令、权威和智能的源泉。


个人主义文化比集体主义文化更倾向于未来取向,西方生活方式在资本主义影响下已变得注重目标和未来取向,而全球化的趋势已不自觉地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未来取向的市场经济渗透到了较为现在和过去取向的developing country。

摘自:《青少年时间洞察力研究》(吕厚超)


时间洞察力与相关理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