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终于下线! 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内卷的粉丝经济,凉凉!

2021-08-08 01:05 作者:互联网的一些事  | 我要投稿


近年来,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引发众怒,由此引发过不少令人唏嘘的事件,比如明星蔡徐坤一条微博转发过亿、粉丝为“打投”而将一箱箱牛奶倒进沟里等。

控评、屠版、互撕、人肉……部分极端追星族更是使用如此粗暴的方式彰显自己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

01 微博决定下线“明星势力榜”

8月6日,微博发布消息称,为倡导粉丝理智追星,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微博决定下线“明星势力榜”。

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截图

公告称,“明星势力榜”下线后,还会有新的榜单

新的榜单会从媒体影响力、作品影响力、正能量指数、艺人活跃度、商业价值等维度综合评估明星影响力。这五个维度将削弱粉丝的参与性,将遏制粉丝集资、打榜、控评等行为。

公告还表示,未来,微博将探索全新的融合媒体评价、作品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全新的评分机制将遏制粉丝集资、打榜、控评等行为,倡导粉丝理智追星,鼓励明星以作品、公益等内容与粉丝进行良性互动。

另外,为配合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微博5月-8月共清理涉及“互撕谩骂”的微博近2万条,处置违规账号2642个,清理违规话题2053个,解散违规群聊922个。

02 明星势力榜始末

据悉,“明星势力榜”于2014年上线,设立的初衷是为打破当时单纯以粉丝数量、互动量作为评价明星影响力的标准,依托明星微博活跃度、阅读量、社会影响力等,以微博真实数据为依据,客观反映明星综合热度、公益正能量传播力和全站媒体影响力。

榜单也是首个引入“正能量”数据维度的明星综合榜单,鼓励明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正能量传播。

然而,随着参与明星和粉丝的日益增多,“明星势力榜”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粉丝过度参与,甚至成为日常任务,更是形成恶性竞争,刷榜也成为常态。这与榜单成立的初衷相背离。

“明星势力榜”站稳根基之后,新浪微博又添加了榜单之间的“搬家”活动。

从网剧、选秀节目等步入演艺圈,出道时间不长的明星,会被划入微博的新星榜,粉丝必须通过做数据、氪金等方式“搬家”,才能让爱豆位列明星势力榜,而每个月搬家的名额只有当月新星榜的前3名。一旦当月有4家粉丝决定搬家,整个活动都会变成一场“恶战”,粉丝需要花费的金额高达数百万人民币。

经过几年的演变,“搬家”已经从一场单纯由粉丝参与的活动,变成需要艺人和公司多方支持的战场。

2017年前后,饭圈引领的专业化追星浪潮席卷全网,各种性质的“打榜”成为每个数据站的基础工作。

粉丝会在高层的指挥下,有组织有纪律地完成打榜行为。微博作为必争之地,明星势力榜自然得到更多关注,彻底“沦陷”。

一旦踏上做数据的道路,很少有人能够及时收手。因为,他们深信不疑:自己的付出会直接影响偶像的命运。做数据,不一定有用。但不做数据,必然会糊。

唯数据论大行其道,偏激的应援观念已经养成,哪怕平台自上而下进行调整,一时也难以将偏离的粉丝拉回正轨。过去两年,明星势力榜先后卷进“坤伦之战”“搬家风波”,并为此迅速展开过数次改版调整。

然而,部分明星粉丝群体非理性应援、刷榜等问题仍在上演,为营造健康的星粉互动生态,微博最终选择下线明星势力榜,计划未来推出经过更深层全面升级的新榜单。

03 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

在产业发展的驱动下,一批良莠不齐的明星不断出现,随之而来的“饭圈”也不断壮大。

一些明星偶像作为公众人物,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其打架斗殴、嫖娼、吸毒、代孕、强奸等违法乱纪行为,不仅造成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也严重带坏了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饭圈”。

一些“饭圈”扭曲成为充斥歪风邪气的“怪圈”:谩骂互撕、挑动对立、刷量控评,包括教唆过度消费甚至大额消费、网络暴力这些不良行为和现象频频出现。

近日,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警方刑拘,“饭圈”里竟然有挑战道德底线的聊天。

“凑钱集资,能救哥哥吗”
“可以一起去探监吗”
“哥哥粉丝多,可以‘营救’”
……

对此,多家媒体评论批评他们:该清醒一下了!

这种不良粉丝文化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地步,为了给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此展开了“专项整治”。

近年来,新媒体生态的形成、多平台社交媒体和偶像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出为偶像买衍生产品、租广告位做宣传、投票以及做慈善公益活动等多种多样的“饭圈”文化行为。

在此次“吴亦凡事件”之前,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已多次挑战社会法律道德底线。

今年4月底,一则“倒奶视频”将选秀综艺《青春有你3》推到了风口浪尖。画面里,近20人忙着向污水槽内倾倒新鲜牛奶饮品,令人痛心。

在网传的10余秒视频里,几位中年人围坐在沟渠边,一边说笑,一边将一瓶瓶牛奶包装撕开,留下瓶盖,瓶内的牛奶统统倒进了沟里。

更可怕的是,在他们身后,还有一箱箱牛奶堆叠,等着被倾倒。

这种荒诞的追星方式,背后是商家和平台的诱导。

起初,偶像走红是因为满足了粉丝的自我认同和情感投射,但“饭圈”文化中出现的精神控制、喧闹骂战、氪金消费、娱圈争斗等乱象,让这一切变了味、过了界,甚至挑战了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尤其是粉丝中有不少未成年人,价值观、判断力还不成熟,过早沉沦于偶像养成的销金窟、迷幻影中,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展网络综艺节目专项排查整治,要求严格控制偶像养成类节目,坚决抵制追星炒星、泛娱乐化等不良倾向和“流量至上”、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

8月2日新闻联播播报,针对网上不良粉丝文化等问题,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督促网站平台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整治畸形“饭圈”文化要多方协力把规矩立起来、把红线树起来、把言行规范起来。斩断毫无底线的资本黑手,遏制泛娱乐化的野蛮生长,加强行业自律,敦促演艺人士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此外,针对青少年为主的“饭圈”,要呼吁社会、家庭、学校和演艺行业共同努力,制止畸形“饭圈”行为,净化娱乐生态。

资料参考: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钛媒体、21世纪商业评论、央视网评


终于下线! 走火入魔的“饭圈”文化,内卷的粉丝经济,凉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