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内容转型?
写于2022年6月24号深圳,作者丁雪老师。 想到什么说什么,大家听听乐就好了。 在此提示,我们编了一个假故事,但里头确有真道理呀。 另外,我们对下面讲到的这个客户行业了解浅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望大家海涵。 ……事情是这样子的,去年我们接触过一个客户,但当时因为工作量饱和了,实在没时间拍,所以就搁置了。 跟我们工作室比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对的,我们经常婉拒掉客户的项目,因为做不完了,也不想玩什么俄罗斯套娃,再找一些mcn机构接盘,来一个乙方套乙方的烂俗形式等。 然后今年,就前段时间里,我们又撞上了,无意间碰了面,接着被老板娘拉到公司,大吐了一顿苦水呀,什么搞直播真难,拍片子真累,好像钱没挣到,自己的工作时间却多了,压力也变大了。 这就是当网红的代价吧! 想作一个老板的IP,这在业内太常见了。 况且去年的确有给他们出过一些方案,只是当时没执行落地,所以,他们家也是一个非常之合格的老板IP,粉丝看起来不多,但也有几十万了。 里头有个问题,就是天花板了。 喜欢他们公司东西的观众或同行很少,也是非常小众的行业,而他们家的账号体量看起来非常小,就几十万粉丝,可是已经算是行业中的头部账号了。 对,头部账号和头部IP、网红及主播有所区别,这个内容后面再讲。 首先,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所有行业的账号内容都能够达到成百上千万粉丝的规模,很多小众行业的消费者或客户,哪怕是放眼于全世界,估计都凑不到九十九万的数目; 其次,它们在走向自我的IP之路之时,势必需要“破圈”现象,如同丁真的全网走红,蜜雪冰城的主题曲的幕后推手一般,这些都是一个真实的IP形式; 最后,什么是老板的IP,就是哪怕它们叫李子柒,那也是注册商标里的“李子柒”螺蛳粉或什么网红产品等。 从一开始呢,这个客户公司的账号内容定位是极不确定的。 也很难从B端或C端分辨是非。 相信有一部分的公司对此深有体会,因为我们行业的特殊性,很难简单讲明: 自己到底依靠何种方式生存的。 所以,一开始他们招揽了一大批的c端用户,这种做法相对初级且较容易实现,毕竟,在公域流量池里,最不缺少的就是纯粹的c端用户了。 紧接着,就是较复杂化的公域转私域了,在倒私域的过程中,一定会损耗掉大部分的流量,但是没办法呀,真正的c端客户都是要有成交量的,在这个经济效益的层面上考虑,所做的一切不过是获客广告的成本问题罢了。 当然,他们光靠卖课程也挣了几十万。 知识付费的链条已经相当成熟了,但坏就坏在公司不是搞教育培训的机构,做知识付费有一点儿类似于开胃小菜而已,毕竟主业是真正的客户。 随后,他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至少在这几十万粉丝里的,连10个意向客户都没有,并不是业务做得太失败,而是行业的特殊性。 首先,单价高,也像是大宗商品交易一样,如果把它们当成是批发生意来做,你会发现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儿对此消费不起,因为客户真的批发起来,都是几千万到几个亿的小目标; 其次,粉丝引流过来以后,做成了卖方市场,相当于我们想找一些优质的买家或投资人,却发现过来的人呀,都是来找公司分钱,拿自家宝贝儿换钱的,所以还得主攻的是买方市场才行呀; 最后,他们的客户年纪普遍在40岁以上,基本上都是我国第一批白手起家或下海创业的商界名流,看到这里,你们应该猜到他们家是干嘛的了吧。 对,我们在天桥底下讲相声,给大伙儿吹牛逼呢! 这就是搞古董啊! 搞古董的公司,怎么会做视频呢? ……银行的、通信的,哪家没在做?? 哪家大厂的女孩子不是在用黑丝跳舞的流量密码呢? 大白话就是: 一开始,我们想卖古董,所以拍片子,搞直播。 然后,也火了,成头部账号了,对古董感兴趣的,都关注我们了。 卖课呢,讲入门知识,也挣了几十万…… 但是,倒完私域以后,粉丝们过来找我卖祖传的古董呀。 不管是西周还是上周,无论是“这摸多了可不长个的现代工业残次品”,还是“铜镍合金带点铅”,反正搞不定,非常的难顶,因为我们家仓库少说几千上万件藏品没出手呢…… 所以,现在做的是存量市场的玩意儿。 那这个老板IP应该怎么做? 第一、找不到什么客户,有钱的老头子基本上都不怎么上网冲浪; 第二、这个圈子客户都是很稳定的,相当于真正的亿万富翁的阶层,也可以说是老资本家了; 第三、市场小,圈子窄,客户也很难挖墙脚,因为搞这种的销售或中介,都是自带门路的。 所以,他们才需要破圈,也就是全网营销,如同一个青年作家,变成了一个网红作家,进阶成网红美女作家,上完电视节目或参加综艺以后,成为独立女性的代表,甚至是狠狠地打拳……这些都不重要,因为这几年间,我们的确做过类似于“破圈”事件,但更多时候里,它们像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样子,至于说,是我们假装在无心插柳柳成荫,还是说,真的让大家投票选一个自己在当下最喜爱的创作者及网红形象等,那也就无所谓了。 但很多公司及创作者意识不到这些内容,我们到底搞不搞古玩真的重要吗?至少,对于我们从业者来说,十分之重要。 所以才说,观众过来了,流量策略有了,它们要如何转化,到底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形成了一种行业上的巨大伤害,看起来是做了很多南辕北辙的工作,还是说,瞌睡来了枕头,正中下怀了。 亦或说,广告,打响老板的名片比所有的东西都重要呢…… 这个问题只能由你们自己来回答了。 如果你问我,我的回答是: 我从来不靠粉丝挣钱,至少现在没搞知识付费等,但有极少部分的粉丝是潜在的客户,所以,签个合同就可能会有5位数的收入了。 对自己的内容定位要诚实一点。 就像我们,客户不用太多,因为做不完,但也可以挑更优质的,甚至是像“加钱哥”一样(如果是真的就好了,当个最强乙方)。 另外,它们的确可以转型做IP,前提是有利可图,某种意义上的时机成熟了。 所以说,IP之路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儿,根本不可能会是强扭的瓜,因为真的不甜,太青涩,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