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7版《红楼梦》道具篇(7)——【药膏丸散】

2022-03-07 11:04 作者:天鸿_  | 我要投稿

《红楼梦》道具篇我自己补充了些内容,把之后的内容贴个小目录,表示还能看好一阵子咩哈哈哈哈

【红楼民俗篇】

【南鹞北鸢考工志】

【道具篇之绣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项圈璎珞】

【道具篇之头饰】

【道具篇之镜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药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报时】

【道具篇之家具、摆饰】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灯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内摆设之秋爽斋篇】

【红楼建筑篇】

【幕后红楼人】



  《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里面蕴涵的传统文化。它讲送往迎来,也讲生老病死;讲礼仪规矩,也讲养生美容。这篇要说的就是其中几样与调养身心有关的好东东。


  1、美丽女人香·冷香丸


  我不太懂药理,必须向大家坦白,以下文字来自《红楼梦医药学》,作者姓名不详,向他致敬!

  【说起红楼梦第一丸药,非冷香丸莫属!提起它,就仿佛有一股冰雪中的奇香便扑鼻而来……这神秘的、神奇的、美丽的、美妙的小小丸药,以它独到而充满诱惑力的配方,馥郁芬芳的奇异香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传奇疗效征,在第一时间内就征服了书中的第一主人公贾宝玉。那可是个惯会调脂红粉的哥儿,闻遍天下异香,却毫不犹豫地拜倒在冷香丸的裙下,可知此药之妙几乎已登化境,不是凡药,竟如仙丹一般了。

  到底这冷香丸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疗效?宝钗为什么又离不了呢?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它的配方:

  周瑞家的因问:“不知是个什么海上方儿?姑娘说了,我们也记着,说与人知道,倘遇见这样病,也是行好的事。”宝钗见问,乃笑道:“不用这方儿还好,若用了这方儿,真真把人琐碎死。东西药料一概都有限,只难得'可巧’二字: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周瑞家的忙道:“嗳哟!这么说来,这就得三年的工夫。倘或雨水这日竟不下雨,这却怎处呢?”宝钗笑道:“所以说那里有这样可巧的雨,便没雨也只好再等罢了。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

  这便是冷香丸。从采集、配伍、制作、保藏以及服用方法,正像宝钗说的那样“真真把人琐碎死”。

  很多人看了可能会觉得有点故弄玄虚。其实从中医角度来说,确实很有道理。中医所用的无论是汤剂饮片,还是丸散膏丹,都讲究遵古炮制,对药物的采集时间、配制方法等要求极严,以保证药效。冷香丸用的四种花蕊,皆需在花儿绽开时采集,并保存好。到来年春分这天晒干,因为春分这天昼夜等长,取的就是阴阳和谐之气。

  制药需用雨水、白露、霜降、小雪四个节气的水,玄妙之中自有科学道理。中医认为,雨露霜雪的水质清轻,易于上达肺部而起到治疗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雨、露、霜、雪这些自然水含的杂质少,尤其是霜雪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固而成的,进入人体后易被吸收利用,并能激发酶的活性,促进代谢,充分发挥药物疗效。

  再来看看这四种花蕊的药效,白牡丹花性平味淡,可调经活血除烦;白荷花性味甘平,能清暑祛湿、止咳定喘;白芙蓉花性平味辛,可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白梅花性平味酸微涩,可利肺化痰、开郁和胃。四种花蕊又与蜂蜜、白糖及四个节气之水配伍,共奏升清降浊、清泻肺热、定喘止嗽之功。又者,这四种花皆用白色,是遵从中医五行五色归经理论,喘嗽属肺部疾患,而“肺”属白色,故用白色花蕊,以直达肺经。

  至于用黄柏煎汤送服,是因黄柏为治“肾”要药,可滋阴和清下焦肾之热毒。宝钗的病根恰恰是“从娘胎里带来的热毒”,患的是“热哮喘”,所以用黄柏以泻下焦肾的热毒,上焦肺热自然而清,喘嗽得愈。曹雪芹独具匠心为宝钗开的冷香丸,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令人叹服。

  精通医理的曹雪芹,针对薛宝钗的病情而设的冷香丸,之所以能起到药未服,病情也减轻三分的效果,这里包含着神奇的心理疗法。因为哮喘病的发作,与情绪的好坏密切相关。面对藏愚守拙、心思缜密的宝钗来说,运用暗示疗法,可与药物相得益彰。这个“海上方”从和尚之口说出,首先在宝钗心目中留下神秘感;采四样花须春、夏、秋、冬四季盛开之时,又须在春分这天晒干,还要四个节气的雨露霜雪四种水来和药末做丸,并放进旧磁坛内埋在梨花树底下。无疑给宝钗以玄妙莫测之感,产生信赖之情。尤其是所用的花蕊、雨露霜雪均为12钱,黄柏也是12分。何以取12这个数字呢?在古人心中,视12为吉利,12又与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人体12条经络等相吻合。故用药取12之数,使宝钗产生天意促成,使疾病痊愈的好感。

  这样一种好药,宝钗又把它埋在梨花树底下,无非是想得点“梨花仙子”的“灵气”,使病快点好。更为巧的是,“冷香丸”与她这个“冷美人”名字又相吻合。种种他人的和自我的暗示作用,加上药物的疗效,这药吃了不灵验才怪呢!

  我自己最初明白的只有一点——此药配置时用到了蜂蜜,食用时则以黄柏煎送,正是先甜后苦之意。所以脂砚斋点评说道: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下图是周瑞家的如敬仙丹般手捧这仙丹妙药,诚惶诚恐的神色也令人更加向往,直欲窥其芳容。可是正所谓天下乌鸦一般黑,天下丸药自然也是一般圆,所以估计即使把那个好看的锦盒打开,看到的也不过是或黑或白的一眼丸子罢了。电视剧就只给它配了个包装的近景,到底它长得什么样,也只好大家猜测了。

  看看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宝钗吧,这是彩排时的拍摄镜头,绝版哪,电视剧上看不到的。这个发型才真是文中提到的“头上只散挽著纂儿”,微微一抹,垂于肩上,好一个慵妆的宝姑娘!  

  2、浪漫巴黎风·依弗哪


  晴雯服了药,至晚间又服二和,夜间虽有些汗,还未见效,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次日,王太医又来诊视,另加减汤剂。虽然稍减了烧,仍是头疼。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他嗅些,痛打几个嚏喷,就通了关窍。”麝月果真去取了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来,递与宝玉。宝玉便揭翻盒扇,里面有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里面盛着些真正汪恰洋烟。【庚辰双行夹批:“汪恰”,西洋一等宝烟也。】晴雯只顾看画儿,宝玉道:“嗅些,走了气就不好了。”晴雯听说,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不怎样。便又多多挑了些嗅入。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囟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嚏喷,眼泪鼻涕登时齐流。晴雯忙收了盒子,笑道:“了不得,好爽快!拿纸来。”早有小丫头子递过一搭子细纸,晴雯便一张一张的拿来醒鼻子。宝玉笑问:“如何?”晴雯笑道:“果觉通快些,只是太阳还疼。”宝玉笑道:“越性尽用西洋药治一治,只怕就好了。”说着,便命麝月:“和二奶奶要去,就说我说了:姐姐那里常有那西洋贴头疼的膏子药,叫做'依弗哪’,找寻一点儿。”麝月答应了,去了半日,果拿了半节来。便去找了一块红缎子角儿,铰了两块指顶大的圆式,将那药烤和了,用簪挺摊上。晴雯自拿着一面靶镜,贴在两太阳上。麝月笑道:“病的蓬头鬼一样,如今贴了这个,倒俏皮了。二奶奶贴惯了,倒不大显。”

  这一样是治疗晴雯伤风感冒时头痛的洋膏药,按照书中的写法,来自法兰西。曹雪芹可不是一般的浪漫,在琼瑶阿姨三十年如一日用法国炮制她的一帘幽梦之前,我们的宝二爷的生活就基本上已经欧洲化了:

  衣服是雀金裘——俄罗斯的;

  喝似的西洋红葡萄酒,那酒“胭脂汁子”一般——必是上好的法国红葡萄酒了;

  玩器有西洋自行船——极有可能来自荷兰或瑞士,动不动就掏出核桃大的一个金表,瑞士无疑;

  给丫头改个名字叫“温都里纳”——正宗法语“玻璃”的音译。


  《红楼梦》中如果要推举一个改革先锋派的话,首当其冲者必是宝玉。就连给晴雯治病,他也敢于大胆借鉴西方医药。依弗哪是外用膏药,治疗头痛晕眩的,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各家各派意见不同。

  见过一个观点觉得还不错,即依弗哪为拉丁文efedrina的汉语音译,而efedrina的中文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被宝玉称之为虎狼药的“麻黄”,是极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等病症。

  宝玉反对胡君荣将此药大剂量用于内服,却不排斥外用,可见这位天天陪在药缸似的林妹妹身边自己身子也不怎么强壮的公子爷也算得上久病成医了。

  电视剧里没有这种药的特写,也没有出现晴雯贴药的镜头——曹雪芹多么喜欢她呀,连贴个药也要用红绸子角铰成指顶状,只有作者喜欢的人才有享受大红色的权利呢——但是我却找到了二奶奶贴此药的镜头。更了不得,是剪成梅花状呢,还有花蕊!不像是药,倒像装饰品了。

  3、它来自美洲·汪恰洋烟


  这“汪恰洋烟”被脂砚斋批了一个最无用的批语:“西洋一等宝烟也”,基本上等于什么都没有说。后来红学家周纵策先生考证“汪恰”就是Virginia的转音,认为这等宝烟应该就是从欧洲传入的美州上等烟草,个人觉得这种观点是比较合理的。因为鼻烟原本是起源于美洲印地安,后被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旅行家发现,带回欧洲,很快流行一时。

  目前红学对于它的认知似乎进展不大,翡翠也不喜欢吸烟,不管是烟草还是鼻烟——倒是对鼻烟壶更感兴趣。一直见到有人说宝玉打开来的那个装鼻烟的漂亮盒子应是鼻烟壶,我就有点小抗议:明明是鼻烟盒啊——“金镶双扣金星玻璃的一个扁盒”,而且还有花样“西洋珐琅的黄发赤身女子,两肋又有肉翅”(觉得又像维纳斯,又像丘比特)。

  中国的鼻烟壶是不可以“揭翻盒扇”的,只能拧开瓶盖盖,目的也是为了让烟的气味不至于走失。所以宝玉用的那个应该比较适合人高马大的西洋客,中国人就用精巧些的瓶了。

  再看下远景——顺便看宝玉的珍珠冠,看他桃瓣一般的面颊,中性美的威力真是不一般。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些资料。感谢原作者,希望会对大家有帮助:

  鼻烟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末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而成。吸闻此烟,对解除疲劳起着一定的作用。它起源于美洲印地安,后被欧洲到美洲探险的旅行家发现,带回欧洲,很快流行一时。当时法国宫廷里上至国王、王子、公主,下至仆从,都竞相吸闻鼻烟,把此举当成一种时髦。拿破仑一世也是一个嗜喜鼻烟爱好者 ,据记载他每月耗费鼻烟达7磅多。

  十六世纪后,鼻烟通过欧洲、菲律宾、日本、朝鲜传入中国东北地区,那儿的游牧民族在马背上无法用烟筒吸烟。因此鼻烟传入正适合他们野外吸闻特点,为了让鼻烟壶具备坚固,不怕摔碰,游民们用 各种玉器、金属、骨角材料来制作鼻烟壶。据史籍记载鼻烟在当时蒙古人社会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逢客人拜访主人的账蓬时,主人必须鞠躬,用双手捧着鼻烟人给客人,而客人也必须用双手主人的鼻烟过倒出少许鼻烟,放在鼻上吸闻一会儿,然后用双手将鼻烟壶还给主人。这一非常细小的举动,却充满文明的礼仪,其目的是为了建立相互尊敬和信任。

  虽然鼻烟和鼻烟壶不是诞生于中国,而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传入中国后,很快在关内外盛行。最初到中国的外国鼻烟壶,均是玻璃制品,王士祯在《晋祖笔记》中写着:“鼻烟以玻璃为瓶贮之。瓶之形象种种不一,颜色具红黄紫白黑绿诸色,白如水晶,红如火齐,极可爱玩,以象齿为匙,就象鼻之,远纳于瓶”。

  然而终究舶来数量较少,满足不了百姓需求,聪明的工艺匠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来制作精巧的鼻烟壶,诸如翡翠、宝石、象牙、玉石、瓷器、漆器、骨料、金属等材料。越是珍贵材料制成的烟壶,越能反映出主人的身份。18世纪初中国制作的鼻烟壶,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手工艺品,并通过欧放商人、罗马教皇的使节、各国的使节和传教士、官员们逐渐流传到国外。当年沙皇俄国钦差大臣到中国朝拜康熙皇帝,献上了彼得大帝送给清皇宫的一大批珍贵礼物,而康熙皇帝回赠的礼品是每人一件由皇室工场制作的鼻烟壶。到了清代嘉庆时期,中国的鼻烟壶曾作为国与国交流的最珍贵礼品又流传到海外,名闻遐迩。

  曾有人评论中国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集这么多工艺变化于一身”。因此,早在19世纪末欧美艺术品收藏家,就开始注意中国鼻烟壶的集藏。东南亚地区只是在1989年后,才出现收藏鼻烟壶之热潮,至今方兴未艾,促使鼻烟壶价格迅速上涨。1992年4月1日,香港太古佳士得公司举办的一次中国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清代乾隆年制的金胎掐丝珐琅仙鹤纹鼻烟壶,以104.5万港元的高价被台湾一位收藏家购得,创下世界鼻烟壶拍卖纪录。

  历史上的鼻烟盒,这只很著名,是腓特烈大帝的所有物,制作时间约为1765年,现藏V&A博物馆。

  这只目测Made in China,是英国Speelman藏宫廷进贡鼻烟盒

  英国Speelman藏宫廷进贡鼻烟盒

  精美的鼻烟壶系列。正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就在很多人为我们的茶道花道被日韩发扬光大而忿忿不已的时候,看吧,外来的鼻烟壶在中国也不是一般的繁荣昌盛啊。

  存世遗物中,顺治程荣章造的铜雕云龙鼻烟壶二十余件鼻烟壶,是最早的鼻烟壶。康熙对西方工艺品情有独钟,他吸纳了一批通晓玻璃烟壶制作和画珐琅的西方人,于紫禁城内制作鼻烟壶。自康熙后,历朝清帝都是鼻烟嗜好者兼鼻烟壶的收藏爱好者。初到中国的西洋人,以及文武大臣觐见皇帝时,也往往以鼻烟为见面礼。鼻烟壶由于具有艺术及经济价值,也成了行贿送礼的重点。不仅如此,甚至还成了敲诈的对象。

  鼻烟壶艺术在乾隆一朝达到极盛,玩赏收藏鼻烟壶成风,盛入鼻烟的用途渐至其次。中国传统艺术的全部技艺:绘画、书法、烧瓷、施釉、碾玉、冶犀、刻牙、雕竹、剔漆、套料、荡匏、镶金银、嵌螺钿、贴黄等等都用在了鼻烟壶上,其中内画法更是精美异常。乾隆时鼻烟壶成了斗富显示身份的东西。

 上面那些象牙、瓷、银、珐琅……都很厚重,下面看一些通透材质的

  英国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馆馆藏清代鼻烟壶。玻璃和青金石

  也是阿什莫林博物馆的馆藏,贝壳材质的。

  烧料烟壶运气通,水晶玛瑙命何穷。此须藕粉雕工好,才是当年老套红。

  ——嘉庆年间描写鼻烟壶的竹枝词

  这几只都是国内馆藏,基本都是故宫的文物。值得一提的是左下角那只琥珀鼻烟壶,两面雕刻一首杜甫的《曲江对雨》,还是乾隆御题: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眼熟吧?正是宝姐姐行牙牌令念过的一首。原文如下,大家不妨回忆一下其他几句都是出自何诗?

  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  

  下面这几张本来依旧想拼图,结果缩小之后感觉好不爽。必须原图上!【舔屏幕】

  都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馆藏,玛瑙,玻璃,玉石,水晶……

  水晶鼻烟壶。英文rock crystal根据古希腊语krystallos演变而来。在古代水晶亦称水玉,水碧,水精。佛书中尊称水晶为“菩萨石”。《广雅》有巧解:“水之精灵也”。李时珍则说:“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诗中“胜美玉”,“过冰清”更写出水晶的独特气质。

  葫芦是人类最早种植的植物之一,河南有考古遗址出土七八千年前的葫芦皮。我国至少有20多个民族崇拜葫芦。闻一多在《伏羲考》中列出了与葫芦相关的神话49种。她是文化的使者,也是真正的福星宝宝!

  4、万艳同悲·木樨/玫瑰清露


  王夫人又问:“吃了什么没有?”袭人道:“老太太给的一碗汤,喝了两口,只嚷干喝,要吃酸梅汤。我想着酸梅是个收敛的东西,才刚捱了打,又不许叫喊,自然急的那热毒热血未免不存在心里,倘或吃下这个去激在心里,再弄出大病来,可怎么样呢。因此我劝了半天才没吃,只拿那糖腌的玫瑰卤子和了吃,吃了半碗,又嫌吃絮了,不香甜。”王夫人道:“嗳哟,你不该早来和我说。前儿有人送了两瓶子香露来,原要给他点子的,我怕他胡糟踏了,就没给。既是他嫌那些玫瑰膏子絮烦,把这个拿两瓶子去。一碗水里只用挑一茶匙儿,就香的了不得呢。”说着就唤彩云来,“把前儿的那几瓶香露拿了来。”袭人道:“只拿两瓶来罢,多了也白糟踏。等不够再要,再来取也是一样。”彩云听说,去了半日,果然拿了两瓶来,付与袭人。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袭人笑道:“好金贵东西!这么个小瓶儿,能有多少?”王夫人道:“那是进上的,你没看见鹅黄笺子?你好生替他收着,别糟踏了。”

  其实觉得这两样东西算做美食也可以的,但是也实在太浪漫了,玫瑰啊,陶醉一下。有段时间我一直梦想着拿它来做面膜……反正中医一向是讲究药食同源的,所以不妨先看它的美容加药用本事吧:

  木樨,即桂花。桂花露为桂花蒸馏所得香液,有疏肝理气醒脾开胃之功能。《本草纲目拾遗》:“味微苦。”玫瑰露为玫瑰花蒸馏所得香液。《本草纲目拾遗》:“能和血、平肝、养胃、宽胸、散郁。点酒服。”

  这两种花露制法,清人顾仲《养小录》有记载:“充分发挥烧酒锡甑、木桶减小样,制一具,蒸诸香露。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种种益人。入酒增味,调汁制饵,无所不宜。稻叶……玫瑰、茉莉……桂花……惟兰花、橄榄二种蒸露不上,以质嫩,入甑即酥也。”清·苏州人顾禄《桐桥倚棹录》云:“治肝胃气,则有玫瑰花露;疏肝牙痛,早桂花露。”宝玉挨打,肝气受抑,胸怀郁结,宜饮此露疏理,故服后觉得“香妙异常”。

  木樨清露与玫瑰清露在清代是江南贡品,故云“上用”。《李煦奏折》第十二《进果酒单》(此单无年月,原附于康熙三十七年十月请安折包封内)内即有“桂花露汁一箱、玫瑰露汁一箱”。

  下面是那两个三寸大小、旋着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的玻璃小瓶了。和我想象中的差不多,玻璃瓶很有质感。

  那啥,其实……有个BUG。前面王夫人给的确实是两个三寸大小的瓶子,但六十回中宝玉连瓶都与了芳官的却有五寸来高。这两回间隔了起码有一年的时间,后面这瓶很可能是又从王夫人处要的新露。而且芳官也并未给过五儿木樨的。

  ∴这里应该只有一瓶五寸高(17cm)的玫瑰露。

  这是引出无数风波、间接害死柳五儿的玫瑰清露的特写!正所谓人不可貌相,露也不可名状,那么美的名字,怎么就生出这多事端来?

  好的玫瑰精油比黄金还贵呢,所以我觉得应该不是。即使是,也是提炼过程中的半成品。  

  所谓“纯露”,是指精油在蒸馏萃取过程中留下来的水,属于精油的一种副产品。提取出来的蒸馏液随着温度的降低,原本饱和的一些成份会析出,因为密度不同,精油会漂浮在上面,水分会沉淀在下面,这些水分就叫“纯露”。

  纯露中含有微量的“酸“与“脂”类物质,化学结构与一般纯水不同,对身体调理很有帮助。纯露除了含有微量精油外,还含有许多植物体内的水溶性物质。拥有100%植物水溶性物质的纯露,其中所含的矿物养分,是精油所缺乏的。所以纯露同精油有相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各有所长。

  玫瑰纯露性质温和,不刺激皮肤,不需稀释就可直接使用,因而使用范围非常广泛。特别适用于治疗皮肤问题和保护眼睛。即使是最脆弱和最敏感的肌肤也可以安全的使用玫瑰纯露,而且它还是干性肌肤最佳的保湿液,具有舒缓、抚慰、静心和抗发炎的特质,是温和的杀菌剂和收敛剂,这些特性使得它无论单独使用还是与其它护肤品混合,都能成为出色的保养品。

  5、松柏有本性·茯苓霜


  柳家的忽见一群人来了,内中有钱槐,便推说不得闲,起身便走了。他哥嫂忙说:“姑妈怎么不吃茶就走?倒难为姑妈记挂。”柳家的因笑道:“只怕里面传饭,再闲了出来瞧侄子罢。”他嫂子因向抽屉内取了一个纸包出来,拿在手内送了柳家的出来,至墙角边递与柳家的,又笑道:“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我们想着,正宜外甥女儿吃。原是上半日打发小丫头子送了家去的,他说锁着门,连外甥女儿也进去了。本来我要瞧瞧他去,给他带了去的,又想主子们不在家,各处严紧,我又没什甚么差使,有要没紧跑些什么。况且这两日风声,闻得里头家反宅乱的,倘或沾带了倒值多的。姑娘来的正好,亲自带去罢。”

  茯苓又名云苓、松苓、茯灵,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古语有云“松生千载,下有茯苓”的说法,其质洁净,正有松柏本性。茯苓有白茯苓、赤茯苓之分。

  看下外形——这是白茯苓。

  中医认为白茯苓味甘淡,性平,能祛斑增白、润泽皮肤,还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扩张血管。《本草品汇精要》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

  白茯苓既能去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甚至连慈禧太后也把茯苓饼作为日常最喜爱的点心。现代临床研究也表明,茯苓中含有大量人体易吸收的多糖物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对久病、体弱、老年人均有帮助。其中某些成分如茯苓次聚糖等还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可促进癌症化疗、手术后的康复。

  下图就是“好俊白霜”。一直觉得失望,应该改个字叫“好俊白面”……

  其实用原文来表现似乎更好,“两小篓”,用青竹皮编的小篓,装着这雪冰一般的白霜,啊……注意防漏哦。

  然后我倒是又找到了“好俊白块”——真正的茯苓切片。

  还有中华美食——茯苓牡丹鸡!该去吃晚饭啦,祝大家心情愉快,天天万事如意!



87版《红楼梦》道具篇(7)——【药膏丸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