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时间使用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改变
评估青少年与生活中重要人物关系变化的一种方法是观察他们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在部落或农村社区长大的年轻人必须专注于生产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农副产品),他们的社交时间比技术先进社会的青少年少得多。与一些后工业化社会相比,比如在亚洲,学校作业和家庭责任压力很大,欧洲和美国的青少年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和同龄人聊天和“闲逛”上,而且越来越多的是和异性同龄人在一起。
根据对220名美国郊区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青少年进行的连续性研究,这些年轻人携带BP机,并在每次响铃时报告自己在做什么,在10到18岁之间,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急剧减少,从醒来时间(起床后)的35%下降到14%。这种脱离不是对家庭的拒绝,而是对未来发展需求的回应。早期的青少年经常退到自己的房间里;他们似乎需要独处的时间来摆脱社会关系的要求,重新获得情绪的稳定,并反思身份认同问题。高中生愿意把更多的空闲时间花在同龄人身上,尤其是那些认同自己且能让他们感到舒适放松的伙伴们。
时间使用上的民族和文化差异告诉我们文化如何影响心理社会发展。非裔美国青少年可能将他们的家庭视为敌对世界的避风港,他们往往比白人青少年保持更亲密的家庭关系和不那么激烈的同伴关系。黑人青少年在选择朋友时也更灵活,更少依赖同龄人的认可。墨西哥裔美国男孩(而不是女孩)在青春期更接近父母。这可能反映了墨西哥裔美国家庭异常紧密的本质,以及这些家庭对传统男性角色的重视。对于来自移民家庭的美国华裔青年来说,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常常与传统家庭义务的拉动相冲突。纽约市140名第一代和第二代美籍华人高中生的时间使用日记显示,这些青少年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同龄伙伴学习和社交的时间要少一些。
考虑到这些差异,让我们更仔细地研究一下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然后是与兄弟姐妹和同龄人的关系。


*译文来自《发展心理学》, 作者戴安娜·芭芭拉(发展心理学博士,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大学教材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