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穿交这种穿法是否目前只发现在宋、明存在?
对穿交这种穿法是否目前只发现在宋、明存在?
图文来自:原创 汉服古墓仙女资讯平台
特别声明:本号本号除原创文章外,其余文章均为原作者观点,发布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互相交流。
导语
在小天使们的努力之下终于产出啦φ(゜▽゜*)♪
萌新们在问问题前阔以先翻翻古墓仙微博、群相册以及公众号看看能不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哟~
古墓仙女派汉服Q&A 问答集
1
明制马面裙的打褶数量有规定吗?或者说有没有一个数量区间?常见的好像有4/5/6/7/8/9/10对褶和百褶马面(百褶马面有几对褶?)。有文物支持的马面都是几对褶子?
梅雪无名
常見的對數是3.4.5,多一點的文物有8對,去年絲博展的錢氏墓的裙子,好像沒有一邊的摺子數一樣,詳細忘了幾對,19附近?
2
提问:明代百褶裙与一片式方布打褶的区别是什么?
梅雪无名

3
云肩属于汉服的配饰吗?还是满族的?

梅雪无名
雲肩主要是清漢女流行,但是在神先形象中出現得很早,進入服飾體系在明末,大概天啟年間出現了有雲肩的版畫。閱世篇也有雲肩相關的記載,傳世文物主要是清的。
4
这种交领袄领口加子母扣的有实物吗,这个扣子是只是为了美观还是可以固定领口?

梅雪无名
這就是交領朝豎領演變的過度,憲宗行樂圖裡面很多這種
5
诃子具体属于什么。
无劫缘
不知道,这个词汇只记载于宋,衣物疏和敦煌文献没有这个词汇的出现,所以到底是不是一件实际存在的衣物也不是很好说。原文出自《事物纪源》:“贵妃私安禄山,指爪伤胸乳之间,遂作诃子饰之。”
《事物纪源》这本书是宋朝高承的,高承是元丰年间的人,即北宋晚期,如果真的有这么一种衣物,那么比较可能诃子是北宋晚期左右时间段的一种衣物吧
6
有琵琶袖的道袍文物出土吗
鼠妖
主流就是小袖子的啊
天凌



7
好像说道袍里面要穿马面裙,那这种马面裙一般是什么材质的?会有可能是织金吗(见到现在有人这样穿)
梅雪无名
普通是棉麻,但是文物還真的可能有織金短裙這種騷操作,劉鑒、戴縉墓都有出土麒麟紋的裙子
8
古代男子的裙子里会再穿一层衬裙吗?
无劫缘
裙子里一般直接穿裤子了,不是为了下身膨胀效果的话一般不这么干。
9
明制中是否有承担保暖作用的裙子?
梅雪无名
咩(=ˇωˇ=),雙層的裙子有的。而且裙子底下還有褲子呀。
10
汉服可以在外面罩一层纱么?
梅雪无名
姑且不論形制問題,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對於紗這種料子在外層,就會有不知道是不是漢服的疑惑,其實文物用紗的很多啊。

當然紗跟你想的那種雪紡可能有一段距離啦,譬如孔府好幾件很有名的衣服都是紗的。


(づ ̄ 3 ̄)づ 所以回歸問題,材質不會是問題,形制才是問題
天凌
補充一下,這邊所謂的紗,以結構來說很多是絞經的(素紗、實地紗、亮地紗這類),加上真絲材質和提花,對應到今日大家比較熟悉的用詞也就是所謂的花羅。
11
现在汉服布料都用什么?
天凌
現在來說,基本是梭織布為主,至於細項分類,使用層面還蠻廣的,各種材質、織法幾乎都有人想試。
12
明制“半袖的袖长无需长于袄的袖长,半袖的衣长一定要长于袄的衣长”这个说法正确吗?
梅雪无名
袖長肯定是短於襖的袖長,不然幹嘛叫半袖
至於衣長長於襖這是強迫症的要求
實際上呢,譬如我們看王洛家族墓的文物



一件衣長103,一件89,這件92的衣長,請問搭配哪件半袖比甲?
王洛家族徐氏墓也出了一件半袖比


翻一翻你會驚覺,半袖比甲的衣長最短。
13
不同时代的腰带的区别? 分不清楚各个朝代应该搭配的腰带。
梅雪无名
這問題太廣泛了,譬如各種官職,各種服色,搭配的腰帶都不一樣
唐初,官服只有黃和紫色。貞觀後,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緋、五品服淺緋、六品服深綠、七品服淺綠、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淺青。按慣例三品以上佩金魚袋和金玉帶十三銙、五品以上佩銀魚袋,四品佩金帶十一銙、五品佩金帶十銙、七品以上佩銀帶九銙、九品以上佩餘石八銙。
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領大袖,下施橫襴,束以革帶,幞頭,烏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元豐改制,階官四品以上服紫,三品以上佩玉帶,四品佩金帶,六品以上服緋和佩金塗銀帶,九品以上服綠和佩黑銀犀角帶。
這個資料百度一下大概就會有
14
对穿交这种穿法是否目前只发现在宋、明存在? 对穿交的外层衣物应该如何搭配呢?比如说宋对穿交的衫袄之外是否可以搭配褙子,明对穿交的衫袄之外搭配披风、比甲等。
无劫缘
对穿交的目前最早在晋代前凉墓的衫子出现。
这个是丝博修复的前凉白练衫

交叠程度我们自己试验,实际可能交的更多点吧
今年的穿搭手册就有刊登,但是似乎没人注意

除了晋代、实际还有外族的金代也是采用对穿交
宋明之间的元代汉女也是如此

女真族、金代齐国王墓 元代 丝绸博物馆藏
基本可以认为,有对襟穿为交襟的,中国朝代有:两晋时期(考虑到传承性,不知道东汉和南北朝是否也是如此)、北宋、南宋、金代、元代汉女、明初到明中期
基本可以把北宋~明中期贯通成一条线的,而两晋时期会出现对穿交,可能是有其他原因,存在另一条传承线
我们现在说对穿交,一般都是说的衫子、袄子嘛,所以外层就正常配外衣就好了,如晋代的对穿交衫子外,配的是裲裆、大襟的襦。
而两宋的衫袄外配的是直领的比甲(当时叫背心),有长背心和短背心、无袖和短袖的差异,其次就是配有礼仪性质的长背子,等等,实际和你所说的也是一样的了,没什么差异。
我觉得值得一提的是,比甲(背心),也是直领对襟的情况下,也是能交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