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年国内市场竞争再添一股商业冲击波

2023-03-07 07:11 作者:家电圈  | 我要投稿

                                       

毫不夸张地说,行业所有的厂商,对于今年国内市场的争夺,都要做足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家电市场蛋糕就那么、那么大,但今年抢夺的企业和商家却还在增加。国外市场不行的厂商,如今都要往国内跑,市场竞争再添新冲击波。

杨嘉||撰稿

老病未除,再添新疾。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大量乡镇市场上的家电经销商还没有感受到春季市场开盘以来消费强劲反弹的众多利好,却又面临着新的对手和同行加入抢夺的商业冲击。

从2022年的四季度开始,到2023年的2月份结束,对于不少家电企业,以及众多家电经销商来说,或许感受并不深刻和直观。那就是,过去几年中国家电产业的一股重要的规模化生力军——海外出口业务,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大量从事家电出口贸易的企业和商家们,已经提前行动,谋求将“出口贸易转向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前很多只在海外市场抢蛋糕、抢订单的家电企业、商家们,为了团队、工厂的运营,为了企业的活下去,接下来要全面回归国内市场寻找机会了。那么,在中国家电市场的蛋糕已经相当有限,市场供应早就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下,任何企业的加入抢夺都会增加竞争的白热化和残酷性。

当前并不能简单地说中国家电企业的海外出口业务不行了,只能说短期内无论是一线领跑企业,还是二三线企业,或者是专业的贸易商,在海外市场经营过程中都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不管是惯性滚动几十年的出口型贸易,还是最近十多年来探索的“研产销”一体化自有品牌海外本土运营,都面临着一线市场上用户需求疲软、购买力下降,以及其它公开原因所导致的生存压力。

在海外家电市场上,特别是欧美等中国家电传统的出口大国,众多家电企业所遭遇的经营压力是一样的,与中国国内市场上的用户需求疲软、以旧换新动力不足、增量市场需求匮乏等局面一致。但海外市场多是因为通胀压力,而中国市场则是消费信心不足的压力。家电作为耐用消费品,在这种压力之下自然受到持续正面的冲击波。

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海外市场需求等因素导致的家电出口业务下行压力,让众多中国家电企业们必然要寻找替代的机会和转移的空间。所以,用户需求规模大、市场前景空间大,以及更新换代周期正当时的国内市场,再次成为众多中国家电行业外贸导向型企业的唯一退路。自然,在国内家电市场“僧多粥少”的通道中,这也必然会加剧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压力。

一是,从市场经营的局面来看,外贸型家电企业加入国内市场的争夺,有的是全面转向,有的是经营重心倾斜,有的是边走边看试水,不管各家的综合实力、投入精力如何,对于国内市场的竞争和经营局面来说,都是新添变数和动因,必然会带来市场上的产品活跃、品牌增多,以及拼抢加剧。这个局面是无法避免的,所有参战的家电企业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应对。

二是,从竞争格局的层面来看,相对常年征战国内市场的家电企业,常年经营海外市场的家电企业则存在着本土化产品缺失、营销网点不健全、市场团队匮乏,以及经营、手段和方法的缺失等一系列短板,缺少对于国内市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全面认知。似乎对现有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不会造成正面冲击,但在一线市场上“乱拳打死老师傅”的局面时有发生,不怕对手强就怕对手乱搞,这是不少家电厂商的心里焦虑和担忧。

三是,从产业影响的角度来看,出口导向型企业加入国内家电市场的争夺,必然会丰富市场和用户的选择,特别是为家电经销商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同时,也会挤压并抢夺原本属于其它家电企业的市场机会和蛋糕。但是,从市场实际竞争的角度来看,家电经销商并不会因为新的品牌出现而收获更大的商业机会,反而会催生更多渠道的乱战和乱抢,同样已经形成一定竞争能力的家电企业,也不会因为新对手的出现而退后,反而会愈战愈勇。

综合来看,不管是过去的3年,还是开火的2023年,对于家电企业、商家来说,变化总是持续进行的,而且每一年都会面临新的困难、新的变量,以及新的挑战。唯一不变的是,家电在中国作为一个成熟行业,已从过去的“高增长、高预期、低通胀”,直接进入滞涨通道,市场和用户需求陷入新低,所有厂商都必须要适应当前的“低增长甚至不涨、低利润甚至亏损、高度白热化竞争”局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市场地盘、团队组织和经营模式。

====

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


今年国内市场竞争再添一股商业冲击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