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四十八)

2022-06-03 22:18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185,善鼎

  朝廷北路军进剿科布多时,兵士中有正红旗前锋善鼎、善鼐两兄弟。哥哥善鼎在和通呼尔哈诺尔打仗时阵亡。后来朝廷撤兵,弟弟善鼐随大营一同撤回。行军到布尔哈苏这个地方札营。善鼐走出营地取水,因为风沙迷了路,在山里面乱走。翻过好几座山后,看到一片灯火辉煌,正高兴自己快要到大营了,却看到军营辕门外围满了兵丁,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纛旗分列两侧,长枪长㦸森然排列。善鼐记得自己的营帐在西边,一走进营地,看见三五个人围着篝火团坐在一起,问他们,也不答话。善鼐拿自己的烟筒靠近火焰点烟,却发现火焰绿森森的有些阴冷,一点灼热都感觉不到。众人都看向他,捂着嘴笑。又看到中军领兵大人端坐得像泥塑一样,善鼐想到恐怕不是自己所在的营地,于是走出军营辕门。正在外面徘徊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哥哥善鼎迎面而来。善鼐惊讶道:“哥哥你竟然在这里!”善鼎见到弟弟,也很惊诧,不和他说一句话,回身就走。善鼐追着喊他,哥哥只是招手;兄弟俩相隔几步远,善鼐却始终追不上。一直翻过好几座山岭,来到平坦开阔处,此时天色渐晚。善鼎这才站住向前一指。善鼐想要说话,哥哥善鼎已经不见了。向哥哥指手的地方远望过去,只见爨烟四起,驼鸣马嘶,原来正是大营。走到眼前,正遇上放炮起营,部队开始转移。善鼐与同伴草草谈了几句,就跟随部队走了。

  晚上安营时。善鼐思念亡兄,不由得伤感落泪,靠着枕头睡过去。看到哥哥从外面进来,就问他:“昨天我去的那个大营是哪里?哥哥你为何一言不发呢?”善鼎说:“那是阴营。凡是阵亡的灵魂,没有通行的凭证,一律不准回家。关津渡口也不放行。今日因为阳世撤兵,因此阴营也跟随而走,才能得以回归故乡坟地享受祭祀。昨天我之所以不说话,是因为你是阳身,我是阴灵,怎么能够近身呢?即便我说话,你也是听不到的。”善鼐抱着哥哥哭,善鼎也跟着泣下如雨。又说:“近来听到家里有传闻,担心老母以为咱兄弟俩没有一个幸存的,因此我特意过来约你一起回家中托梦,怎么样?”善鼐允诺。于是两人随行如风,倏忽间就到了京师德胜门。城楼上有四五个官吏模样的人,喝问他们,善鼎哭着恳切地细细说出缘故,于是放行他俩,命差役说:“领他们到家里,一旦托梦完毕,速速领回,让他们返回大营去。”走进家门,见母亲、妻子、弟媳都身着白丧服,设了灵堂。善鼎、善鼐伤痛不已,将兄亡弟存的事一一述说给老母听,将善鼐的灵牌推倒,看到一堆纸钱,又移火焚烧,并且说道“弟弟不久就要回来了。”出了家门,拿钱犒劳差役,差役将他俩领出城。善鼎对弟弟说:“从此永别了。”大哭不已。善鼐也抱着哥哥大哭着醒了过来。

  等到善鼐归家见母,母亲说:“之前有传闻你们兄弟俩全都阵亡了,因此供设你们俩的灵牌。你媳妇儿还年轻,打算服丧期满后,让她谋出路去,你媳妇儿却愿意为你终身守节。某天梦到你们兄弟俩一起回来,说你还活在世上,你的灵牌自己就倒了,纸钱也无故焚烧。昨天就有领催来家里说你还活着,惊喜的是今天就到家了。”善鼐一一说了自己迷路遇兄以及回家托梦的事,举家无不惊叹。细细核算回家托梦的月日,都完全相符。


186,杨安

  正白旗护军杨安,一次白天睡觉的时候,梦到一个身着缘袍黑帽的人,邀请他一同遨游郊外。来到西山,这里林木茂美,飞泉如练。日暮才分别。自此以后,经常做梦和那人相邀,一次就是一天,就这样过了两年。一次,杨安梦中问他:“你我已是至交好友,同游这么久了,一直不说你的名字,是为什么呢?”那人说:“我和你是前世兄弟,姓丁。一直相处和气。因此经常想起你了就来看你。”杨安说:“你怎么知道我就是你兄弟呢?”丁某说:“我在阴司做贴写,现在执掌轮回籍册,因此知道。”杨某因而说:“那希望你能查查我这辈子的命运。”于是辞别而去。几天后,又梦到那人,说:“昨天我查了正白旗册籍,你在第九百七十一页,这辈子止步于护军,没有别的升路了。并且死期已迫近,备注“在墙下”。你的食禄册还有一百零四只河蟹,吃完就死,无可救。我给你出个主意,从此不要再吃蟹,一天不吃完,可指望一天不死。”说完告别,杨安即刻惊醒。

  杨安平时很喜欢吃蟹,每逢秋高霜落时,总是左手持酒杯,右手持蟹螯,面对红玉琼酥的蟹肉,深怕吃蟹的日子不够。但自此以后,就再也绝口不食。那个人也再也没有来。就这样过了几年,一次遇到亲友之间聚会,席上蟹肉十分肥美。众人都知道杨安的喜好,频频劝他吃。当时杨安已经半醉酣,又触及了他的癖好,于是就吃了。自此也不再禁吃蟹。到了第二年的八月,果然因为墙壁倒塌被压在墙下死了。

  柳崖子说:但凡如今之人,莫过于有兄弟这般亲切的。以至于隔世都能再度相好,兄弟阋墙之人应当惭愧到死。一百零八只河蟹,一日不吃完,则一日不死。假如杨安依丁某所言,那岂不是百年不食、数百年食,能保百年、数百年长生了?所谓惜福延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贪婪其他东西而只是禁食蟹,也当与吃蟹等同。养生的人应该深思。


187,阴德布

  正红旗世代承袭某职的金某,老年生了一个儿子,取乳名阴德布,对其爱如掌珠。小孩活到五岁时,聪慧绝伦。家中养了一只狮子狗,小孩很喜欢和它一起玩耍,以至于出入相随,晚上狮子狗也挨着睡在床头。一天,一个和尚到金家门前化斋,小孩正骑着狗玩耍。和尚看了叹息道:“冤冤相报何时了呢?”那狗却怒目望着和尚。奶妈见了这个情形觉得奇怪,就问和尚。和尚让把狗牵走,这才说:“这小孩和狗的前世都是香客,一起赶路的时候,因为那人患了病,小孩的前世途中就偷了他的钱财走了,以至于那人愤懑而死。但此子有放生的善果,因此投胎得了男身。狗的前世刻薄阴毒,因此得了狗身。因为这个夙世仇来报复,今夜三更就是时候了。”奶妈大惊,禀告了主母,请和尚进门,哀求救儿子一命。和尚说:“你们家是行善人家,且看我的佛力吧。”因而让人按他的话做:“扎一个草人,大小像小孩一样,将猪内脏放进去,放在小孩经常睡觉的地方,用衣服被褥盖住;将小孩藏在僻静密室里,不要让狗看见。把我的符贴在草人身上,那狗就不能分辨了。将前门洞开,狗得手后会很得意,放任其远遁,之后就没有祸患了。”留下符纸就离开了。金家按照和尚的嘱咐布置完毕,金氏夫妇假装睡觉等候。三更多的时候,狗从外面进屋,两只眼睛亮的像烛火一般,猛然扑上床,撕裂草人,嘴里含着内脏,窜出门去,奔跑如飞。叫人去找,再也没有踪迹。

  小孩日后平安长大。金氏夫妇为和尚设了一座塑像,用香火供奉他。


188,李七女

  山东人林二随父入京,在宣武门内乾石桥旁东斜街开了间酒铺作为生计。后来父亲亡故,妻子也死了,留下一个儿子过儿,还算勤劳,跟着在酒铺帮工。雍正四年夏天,屋子东墙为连绵的雨水冲塌,林家僱了工人来修砌。因为工匠还没到,林二就先自己打地基,往下挖了一尺多,露出一块石板,盖着两个坛子。林二大喜,以为是财宝,买来香烛祭拜了神明,打开坛子一开,都是些黄土块、碎石灰而已。林二只得将那些堆土块石灰倒在西墙下,空出坛子拿来贮存酒。当时西斜街有个富姓人家的仆人李七,生了一个女儿,自幼秃头,头发全都掉光了,也不聪慧。因此十六七岁了,也没有来提亲的。一天,她替父亲来林家的铺子打酒,斜靠着柜台,笑着指着里边道:“你们铺子钱太多了吗?为什么将金银堆在墙下?”林二一听,心中一动,取一小石灰块递给李七女,说:“你看这是银子吗?”李七女接过手来一看,笑道:“你哄我吗,这不是银子是什么?”林二拿过来看,果然是一锭子纹银。

  等李七女走后,林二急忙将那些黄土石灰仍旧放进坛子里,藏在柜子下面。细思道:“此女女必有福气。儿子也还没有配偶,为什么不娶她来作儿媳呢?”于是请了媒人谈婚。李七正愁女儿已经长大,但又秃又傻没有人肯聘娶,于是就立即同意了。择了吉日行了聘礼。之后不出半年,李七女头上的疮居然痊愈,渐渐长出了黑发,直有四五尺长。选了吉日过门。林二悄悄将两个坛子放在儿媳床下,让她取来看,都是金银。李七女逐渐聪慧,能够勤俭持家了,之后夫妻和睦,侍奉家翁也极为孝顺。几年后,林家就成了富室。


189,河鬼

  蓟州北村民洪四,很喜欢喝酒。一天,从集市上回家,黄昏的时候,走到一条河边,看到两个少妇在那里洗衣服,对着锤衣服。洪四看少妇旁边放了一个碗,就向她们借碗来喝水。少妇一听,愤怒地起身,连啐几声,道:“原来是个醉汉!”双双跳进河里,碗也不见了。洪四大惊,连忙往前快走。又看见好多小孩在跳绳玩游戏,洪四乘着酒兴也跟着混进去玩,被绳索绊倒。小孩儿们都嘲弄他。洪四很生气,驱赶他们。小孩儿都啐声道:“醉鬼,醉鬼!”也都跳进河里。洪四大惊道:“又遇到鬼了!”连忙向前狂奔,来到一座庙,看见一个道士站在门前,洪四连忙把自己遇到的事告诉他,又向他求碗茶喝。道士也啐了他一口,也跳进河里。洪四又跑,看到自己的村子就在不远处。经过一处人家,是平日里的老相识毛某的家。毛某的媳妇,也是平日里熟识的人,她就站在门口,洪四口渴极了向她求水喝,毛某的媳妇就让他进去。洪四稍许镇定下来。毛妇到屋后去取茶,久久不来。洪四到屋后一看,就看见毛家媳妇已经缢死在廊下。洪四连忙跑出去。回家见了妻子,告诉她毛家的事,妻子说:“毛家媳妇今天早上和大伯发生口角,自己上吊缢死了。”原来洪四遇到的毛家媳妇也是鬼。


190,白尉

  正白旗有个世袭的云骑尉,姓白。他遇到有卖废旧书的,就叫他担到白家,看一看就给一串钱的报酬。从中看到利益的人竞相去他家。之后白家日渐衰落,众人猜不出白某为什么要这样。一天,他从中捡到一册黑纸金字的书,都是雷文云篆,白某高兴道:“终于找到我的书了。”重金买下,从此停止了让人送书。

  一年后,来了一个道士。白某说:“您就是我的师父了。”尊敬地礼遇他。和他一起探讨那本雷文云篆的书。就这样过了两年,遇上重阳节,白某带了一个仆人跟随,和道士一起出了齐化门,来到通州八里桥,告诉仆人说:“我随师父去了。你回去告诉主母,叫她不要想念我。”仆人连忙挽留,白某竟然和道士穿云升天而去。仆人返回家中,告诉了主母,派人四处寻找,一点踪迹也没有。于是禀告官府,官府派人搜查。差役们在芦沟桥旁的小关帝庙,找到了那个道士,将其缉捕入城。道士说:“白家主人在通州的东狱庙。”出了齐化门,道士一抖,身上的枷锁就掉落在地上,道士自己进入水中遁形不见了。这件事刑部广西司旧册上有所记载。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四十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