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十七日
一月十七日:《庄子》中为什么说丑晒的人是最美的? 庄子哲学以“道”为基本概念,但庄子论“道”,其主要目的是为他的人生追求提供形而上的宇宙本体论依据。由哲学本体向心理本体转化,侧重于人生体验,使“道”的哲学人情化、审美化了,具有了审美意义。在庄子看来, “道“,”有情有信”,“生天生地”,它内化于天地万物之中,并通过他们的生命运动表现出来。而“道”又是“无为”而“自然”的,“无为而无不为“的,完全自由的,表现为一种自由地展现其生命活动的境界形态。事实上,“道”的这种绝对自由的境界是作为他的理想的人生追求出现的,他将“道”“内在化而为人生的境界,更称为道的境界”。也就是说,庄子以人的精神自由为出发点,通过体验“道”来超越现实人生,实现他所追求的理想人生。正是在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这一点上,庄子哲学才在本质上是审美的和富有艺术精神的,这也是老庄“道“的哲学的一个基本分野。 因此,只要体现“道“的精神的人或物都是美的,完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审美活动不同。比如王骀的”虚忘“、申徒嘉的”安之若命“、哀骀它的”和而不唱“,虽然他们的外形用常人眼光来看确实奇丑无比,但所具有的品德却是真正的美的体现。他们并不因为外形丑陋而怨天尤人,而是顺应自然规律,用自己所体验的”道“指导自己的人生,“安时处顺”,在社会之中游刃有余,而不至于刑祸加身,因其所体现的精神就是美的,所以他们才是最美的。 每日诗歌拓展: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释】频烦:通“频繁”,指屡次,多次。 【解析】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出了武侯祠的所在地和周围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安静、肃穆的气氛。颔联由远及近,写了武侯祠堂内的景物,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尾联以沉痛的笔调写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史实,表现出他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崇高献身精神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