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大会主题论坛:产业数字化带来最大的确定性
作者:孙永会 来源:IT时报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企业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数实融合成为发展“必修课”。
产业数字化的发展现状如何?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地深入产业?产业在数字化进程中又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在近日举行的2023外滩大会《数实融合,产业数字化新动能》见解论坛上,与会人士聚焦于数据经济,共话发展。大家认为,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坚信产业数字化是目前最大的确定性机会之一。

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迭代发展,数据被称为是继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后的又一大生产要素。“如果数据仅仅停留在一个企业内部,它是很难被完全发挥出价值的,只有在流转的过程中,它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於晨在作主题演讲时强调。
“技术可以让企业数据更加安全、放心地对外进行传输和加工。”在於晨看来,产业数字化包括两个主要要素,第一个是由隐私计算、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技术要素构建的技术底座;第二个是包含数字孪生、贸易履约、科技版权、营销、风控、信用评估在内的重要场景。在产业数字化的底座上,构建数据的价值网络能够让数据实现流通和增值。
何为数据的价值网络?理解这一概念需将其与传统的价值链进行区分,在表现特征方面,传统价值链表现为单一方向和一维流动,而数据的价值网络则表现出多维度、多流向和多要素。据介绍,数据的价值网络包括数据的需求方,供给方、流通方、应用服务商和基础工具提供方,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会催生新的数据需求,继而影响价值网络上的各个环节和数据要素市场。“在政策和技术的双向推动下,数据极有可能变成某一个资产出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内。”於晨说道。
“当前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最佳战略期、最佳窗口期和最重要的关键期。”上海数据交易所副总经理韦志林表示,除了技术的赋能,法律制度亦为数据要素的价值流转“保驾护航”。在国家法律层面,我国在202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数据流通提供了支撑,2022年12月份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提出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的三权分制,开创性地解决了过去我国数据流通长期困扰的数据产权问题。
地方立法亦陆续出台系列文件,如上海市2021年出台的《上海数据条例》和即将印发的《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数据流通交易若干规定》。韦志林认为,法律层面的“东风”已经具备,而数据要素能否成为企业的新赛道和第二增长曲线,还需企业自身做好评估和规划。
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数字化趋势
传统产业包含多个领域,如船舶、机械、汽车、金融、快消零售业等,在数字化的发展浪潮下,传统产业积极拥抱数字技术,通过多元途径力求实现转型。
当前的航运发展有何新趋势?全球航运商业网络(GSBN)CEO陈斯嘉指出,主要表现在运力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行业并购整合继续推进、电子提单进入大规模商业化场景、新兴技术投入不断增长,以及“绿色”物流兴起五个方面。
作为一个服务于全球航运物流系统的数字化协作平台,GSBN上线了“无纸化放货”服务。“以往放行货物需要几天的时间进行处理,还涉及大量纸质单据文件,但通过区块链解决方案,流程直接从2-3天缩短到1-2个小时,效率得以明显提升。”陈斯嘉还表示,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提单系统是GSBN的另一个优势,并已成为数字资产。“传统的提单以纸质形式签发,伴随丢失和欺诈的风险。但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电子提单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新技术如何帮助消费品零售行业提升效益?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总监苏王辉予以线上直播、大数据较高评价,“泸州老窖在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会举行春酿仪式,线上直播的方式让我们的支持者不用到现场也能见证春酿酒的封藏大典,从而扩大传播力;大数据的使用能够让我们对消费者的喜好、饮用方式进行清晰定位,从而让产品研发精益求精。”
在电力行业,实现数字化和绿色化“两化融合”是企业需坚持的行为导向。据上海华能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云飞介绍,可借助数字化的手段打造协同、高效的供应链体系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同时借助该体系赋能新能源建设,如风电、光伏等能源的运输、交付和仓储,以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数据使用与数字信任面临一定挑战
“如果说产业数字化的1.0版本是实现产业协同,他所发掘的是连接的价值,产业数字化升级版,就是要实现数据要素的流转,发掘出数据的价值。”在於晨看来,尽管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数据的价值,但在实际利用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困难。“首先,是想用不敢用,企业不敢对外开放数据,怕出事;其次,是敢用不能用,企业的数据治理较差,导致失去实践的机会;最后,是能用不会用。”针对这三个难题,於晨认为,未来的数据市场存在数据新基建、数据新应用、数据新供给三个机会,全行业可通过共创和共建实现通力合作,并思考怎样提升行业数字化的能力、如何促进数据的流转、怎样加强数据基础工具和基础能力的开发等问题。
数字信任是产业数字化过程中的又一个挑战。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指出,信任问题是产业高效协作的最大障碍。该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影响?蒋国飞表示,不信任问题首先会造成交易断点,阻碍交易的进行;其次,交易虽然可以实现,但为了解决不信任的问题,各方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反复检查确认某些环节,从而导致产业链的交易成本急剧提升,交易效率大大降低。
“数字信任是加速产业协作的关键变量,前沿数字科技能帮助人们建立数字信任。”如何利用前沿科技构建数字信任,促进产业的数字化协作?在蒋国飞看来,物理世界产业供应链的背后需要用数字科技构建一个围绕数据供应链的协作网络,如在数据生成环节,可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数据源头可信问题;在数据流通环节,可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数据确权和存证;隐私计算技术能够确保数据在流通和融合的过程中“可用不可见、可算不可识”;在数据价值的挖掘环节,可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场景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让数据价值释放出更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