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成理学子“三下乡”探索非遗助力羌文化保护与传承

2023-09-01 17:23 作者:新视角新看点  | 我要投稿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与传承发展,2023年8月11日到17日,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寻云朵上的非遗 厚植红色文旅基因”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通过走访当地村民、访谈驻村干部、参观博物馆学习等方式,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享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康养汶川”之美誉的汶川县,居住着古老的羌族同胞,他们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语称为“尔玛”“尔咩”。在这个有着万物有灵、多神信仰和祖先崇拜信仰的民族里,蕴含着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古老民族在服饰、饮食、建筑、语言等社会文化生活中,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在历史学界,一直有人认为,羌族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团队成员在汶川博物馆前合影


听取关于汶川历史的讲述

团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调查,更为深入地了解到当地在服装、建筑、食物、节日、舞蹈、乐器等方面的鲜明特色。

例如独具羌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羌族碉楼,碉楼以石砌筑,外观雄伟,坚固实用,起到日常居住、军事防御、对敌作战、战备储存等多重作用,可以通过新技术和新理念吸引社会群众前来旅游,来欣赏了解这种建筑和建筑设计。

再例如羌族的传统服饰,每逢重大节日,大多数人会选择穿着羌服,庆祝羌族的传统节日。在羌历年,羌族人民会在村落里集体举办盛大的仪式进行欢庆,感谢神灵过去一年对羌寨的守护,同时祈福来年五谷丰登、人丁兴旺。

但是,在羌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方面也面临着问题,例如:羌语、羌歌的传承方面就面临着困难。

社会实践团队与羌族文化青年传承人丹吉同志在红军桥合影

8月16日,团队成员同月里村驻村干部和村青年文化传承人代表展开座谈。座谈会上,萝卜寨的丹吉同志向我们进一步介绍了当地的经济情况、羌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并希望通过大学生的所学所思与少数民族文化深入结合,在保护和传承发扬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创业合作。

团队成员也向对方介绍了项目思路及进展情况,希望依托技术手段,发挥各个村寨的特色,多点成面、连片发展,根据当地村寨的文旅接待能力,为游客制定较为明确的个性化游览规划。

社会实践团队同驻村干部和文化传承人代表座谈


8月17日,月里村党委书记、村主任赵建康同志与团队成员展开座谈。并签订了《成都理工大学“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社会实践基地挂牌协议》,协议合作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希望共同携手对传统的羌族文化进行发掘、保护和传承,探索一条因地制宜的文化旅游之路,为汶川县羌文化保护增添“成理”力量。(王皓田)

成理学子“三下乡”探索非遗助力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