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
1.镇静催眠药(sedative-hypnotics):指一类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而引起镇静催眠作用的药物。
2.镇静催眠药的分类
(1)苯二氮䓬类:地西泮(安定)、氟西泮、氯硝西泮、三唑仑;
(2)巴比妥类:苯巴比妥(鲁米那)、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硫喷妥钠;
(3)其他:水合氯醛、甲丙氨酯、唑吡坦、H1 受体阻断药(苯海拉明,异丙嗪)。
3.苯二氮䓬类(benzodiazepines,BZ)
【作用机制】BZ + BZR→受体变构(易化)→促进 GABA 与 GABAA结合→Cl-通道开放频率↑→Cl-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
【药理作用】①抗焦虑;②镇静催眠;③抗惊厥、抗癫痫;④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⑤治疗癔症作用。
4.巴比妥类(barbiturates)
【作用机制】巴比妥类可激动 GABAA受体,延长 Cl-通道开放时间,增强 Cl-内流,产生抑制效应。
【药理作用】①镇静催眠; ②抗惊厥; ③麻醉。
5.苯二氮䓬类与巴比妥类的区别

6.BZ 催眠作用优于巴比妥类,有以下优点:
(1)减少噩梦发生。对快波睡眠(FWS)影响小,停药后出现反跳性 FWS 睡眠延长较巴比妥类轻;
(2)治疗指数高,安全范围大,对呼吸影响小,不引起麻醉;
(3)对肝药酶几无诱导作用,不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4)依赖性、戒断症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