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娜生物拟科创板募资扩产2倍 产能利用率低产能消化是难题
作者:九月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2020年11月20日,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丹娜生物”)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
据悉,丹娜生物本次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500万股,拟募集资金约4.08亿元,将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一期)、新产品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达产后年产能将增加2倍以上。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丹娜生物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病原微生物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注册资本为650万元,实际控制人为ZHOU ZEQI,合计持股比例为40.52%。
丹娜生物业绩总体保持增长,财报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丹娜生物营业收入分别为0.40亿元、0.77亿元、1.05亿元、1.0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11亿元、0.27亿元、0.26亿元、0.42亿元。
毛利率下降较快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丹娜生物综合毛利率稳定在89%左右,而2020年上半年,其综合毛利率为70.93%,较2019年下降18.72个百分点,下降较快。
丹娜生物称,综合毛利率下降较快主要系产品销售结构改变所致。2020年上半年,丹娜生物新冠检测系列产品及检测仪器销售金额较大但毛利率较低,拉低了其综合毛利率。
GPLP犀牛财经注意到,2017年至2019年,丹娜生物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G试验产品和GM试验产品,而2020年上半年,来自新冠检测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45.14%。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此外,2020年上半年,丹娜生物综合毛利率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2017年至2019年,其综合毛利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产能利用率下滑 新增产能存风险
招股书显示,丹娜生物拟将募集资金中的2.20亿元用于“总部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具体包括规划建成1条POCT和胶体金法生产线、1条ELISA法生产线、1条化学发光生产线和1条酶动力学显色法生产线,项目建成后,该公司年产能达1157万人份。
GPLP犀牛财经发现,丹娜生物的酶动力学显色法试剂产品和ELISA法试剂产品2019年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7.29%、62.18%,而2020年上半年更是分别降至53.48%、45.58%。

(来源:丹娜生物招股书)
目前来看,丹娜生物产能利用率较低,若未来市场需求下滑,其新增产能能否被有效消化呢?
丹娜生物向GPLP犀牛财经表示,未来将加大营销渠道拓展,强化国内外交流合作,包括加大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建立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建立国内外子公司,提升海外市场客户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等。
丹娜生物还表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其有25项产品已经进入临床评价阶段和注册评审阶段。根据计划,有17项新产品将在2021年上市,8项产品将在2022年上市。新产品的产销量需求,将会占用该公司部分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