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庞麦郎:他没疯,只是病了

2021-03-17 11:08 作者:曼朗mindfront  | 我要投稿


"

2014年,一首“摩擦摩擦,在这光滑的地上摩擦”火遍了大江南北。


7年过去,它的作者庞麦郎再一次被提起,却是因为被经纪人透露患上精神分裂症,体重从130斤掉到了80斤。


紧接着,他的父亲回应,庞麦郎的精神问题其实已经存在多年,家人曾哄着他就医,但他坚称自己没病,偷偷出院。今年再次送医,是因为他发病时抡起板凳砸向他的父亲,家人不得已寻求派出所民警的帮助,才把他送到精神病医院接受专业帮助。


从红极一时的网络歌手,到需要被照料的重精神病疾患,庞麦郎的经历令人唏嘘。




近年来,国家对精神心理疾病进行了大量宣传科普,但大众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认识,大多还停留于字面意思。甚至不少人会认为影视剧中的夸大表演就是患者真实的样子。


“都是些疯子,他们一定离我生活很远。”


但现实中,精神心理疾病其实是和感冒一样普遍的存在。每个人都有患上精神心理疾病的可能,尤其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巨大的竞争压力、沉重的养老育儿负担下,各类心理不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身上。


一项包含32552人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16.6%的人在一生中患过某种精神障碍,有9.3%的人在过去的一年内被诊断为精神障碍。截至 2016 年底,全国像庞麦郎这样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册数量达540万人。


也就是说,每13个人中,就有1位潜在的精神心理类患者,他可能就是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生活在每个人身边。


尽管患病率不低,但由于公众普遍缺乏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与重视,导致精神类疾病的关注度远低于器质性疾病。


按照国际上衡量健康状况的伤残调整生命年指标(DALYS)评价各类疾病的总负担,精神疾患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患,各类精神问题约占疾病总负担的1/5。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联合进行“疾病全球负担”研究中,研制出的一种新的关于“疾病负担”的测量方法:即测量疾病带来的负担;因为某疾病而损失的DALYs越多,即表示该疾病带给社会的负担越重。


精神心理疾病除了给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还严重影响了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会进一步加剧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但值得庆幸的是,70-90%的精神障碍患者可以通过治疗来缓解症状。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心理精神类疾病的治愈成为了可能。


当大众坦然接受精神心理疾病存在的时候,无形中也是在给每个患者松绑。




当庞麦郎被送医治疗这个消息在今天被扩散开来,网友们开始议论纷纷,甚至普遍存在一种论调,我早就知道他不正常,他的言行举止哪点像个精神健康的人?


生活中我们提到“心理健康”的时候,到底在说什么呢?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会有一个直觉式的判断,“健康”就是没病,“心理健康”就是和各类心理障碍绝缘的意思。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生物体而言,健康应该是一种动态平衡。


李松蔚在他的文章《像健康的人一样生病》里写道,“并非只有没病一种状态才是健康,人的状态在波动,只要波动的范围不太大,都可以看作健康的动态过程。生病就是波动的一极,一个人多数时间活蹦乱跳,偶尔有些头疼脑热,就不健康么?也很健康。”


同样的,“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概念。心理健康更像是一条长长的颜色谱,有着黑白灰。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处于中间的灰色地带,有时偏向白色、有时偏向黑色。


黑白灰光谱上的我们,今天情绪好一些、明天差一些,其实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病只是偶尔的状态起伏。抑郁症、焦虑症,这些常见的诊断可以看成是颜色谱上的一部分,患病并非意味着不正常,只是说明我们需要调整。


所有这些起伏,都是正常人生的一部分,仅此而已。




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即便知道精神疾病很普遍,心理健康很重要,需要好好关注自己的心灵,但日常生活中也往往无暇顾及。


这样的现状,导致不少人出现了严重的躯体化症状,造成了相当大的痛苦或对日常生活的干扰,才意识到自己原来病了。


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提高对自身情绪的觉察,有意识地给自己减压,来维持心理健康的动态平衡。并在发现自己出现状况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帮助。


那么,什么是觉察呢?


觉察在心理学中的概念是:对个体全方位的认识,客观的认识,仿佛有“第三只眼”在俯视自己。


而对自我的觉察被称为自我察觉(Self-awareness),包括监测我们的困扰、思维、情绪和信念。通过自我觉察,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觉知自己的躯体反应和心理情绪反应。


但觉察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一项实验中,只有10%~15%的参与者是有自我察觉的能力。但幸运的是,自我察觉也是可以培养的。以下就是一些锻炼的方法。


| 散步


思绪随着脚步蔓延,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审视现在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工作中、社交场合、人际关系中、或家庭中的事情。


| 正念


正念与自我觉察相似,都涉及到有意识地将思想向自身引导,观察自我的想法和信念,并注意到是什么触发了情绪的起伏。正念还包括了冥想或静心等练习。


| 倾听


通过关注另一个人来学习更好地关注自己,是阻止自我破坏性思维恶性循环的好方法。通过倾听他人,我们可以学会客观地、不加批判地倾听对方想要分享的内容。这反过来也有助于教会我们如何客观地、温柔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对话和观点。


| 日记


通过写下自己的想法或者念头,我们有机会思考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东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扩大自我觉察。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心理知识的方式来增加对自我的觉察。在心理咨询行业较为成熟发达的欧美国家中,团体治疗也是广为接纳的成长途径。



心理高压的今天,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予身边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着美好的人生;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是“美好的时刻”。

被“关”进精神病院的庞麦郎:他没疯,只是病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