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高科技MatCloud+参加中科院电镜应用技术交流会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举办的中国科学院电镜联盟:第一届透射电子显微学应用会议,在中科院理化所顺利进行。
会上,清华大学于荣教授发表了透射电子衍射与成像原理的分享,北京理工大学的邵瑞问副教授详细阐述了HRTEM和SAED标定与分析,物理所的姚湲研究员阐述了电子显微镜学中的电子能量损失谱,北京科技大学的何洋教授就新型原位电镜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发表看法,最后在物理所高级工程师夏静的电镜数据后处理及OSTEM等相关软件使用培训作为此次会议的收尾,以满足中科院内外科研用户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年来随着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电子显微镜的功能也日益多样化。目前,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等)、冶金、微电子、半导体器件、生命科学等领域。实验表征同样会产生大量数据, 为了满足相关老师对利用AI技术基于实验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同时借助材料计算模拟补充数据的需求,北京迈高材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迈高科技)也很荣幸地收到邀请参加了该会议。迈高科技技术总监许博士出席了该会议,并做了以“智能模拟融合数据库技术与机器学习加速新材料研发“为主题分享。

开创“计算+数据+AI”新模式,助力新材料研发
材料基因工程是材料领域兴起的颠覆性前沿技术,是融合材料高通量计算、实验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协同创新,加速材料的智能设计、研发、创造。迈高科技倡导” 计算+数据+AI”与实验四位一体的新材料研发模式,推出MatCloud+的智能材料计算模拟系统、材料专用数据库构建与挖掘系统、机器学习模型自动化训练与应用系统,形成三大产品矩阵,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多方法的模拟软件和机器学习算法调用、灵活的数据库模板配置等功能,能够有效地解决新材料发展的瓶颈问题,促成材料研发模式革命性发展。
本次交流会上,迈高科技许博士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Cloud+材料云的智能计算模拟系统、材料专用数据库构建与挖掘系统、机器学习模型自动化训练与应用系统,通过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多尺度模拟软件和机器学习算法调用、灵活的数据库模板配置等功能助力大家通过“AI+计算”开展围绕新材料, 新能源等的研究。
由于MatCloud+ 材料云的使用,不需下载任何软件,仅需浏览器即可。许博士现场还给大家进行了实操演示,同时就材料高通量的结构设计、材料数据的积累、研究体系与模拟方法的匹配等问题,与在座的学者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交流,现场互动热情高涨,大家表达了对迈高科技产品MatCloud+的高度认可。
“产品+服务”双组合,塑造行业新标杆
作为一家新锐创业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架构、领先的产品设计、创新的运营服务、顶尖的核心团队等独树一帜的优势赶超,定义了赛道,是一家秉承材料基因工程理念,与中国科学院、高校研究院、超算中心等展开密切合作,专注材料计算和材料数据领域软件和平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推动下组建,核心产品“MatCloud+材料云”由中科院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而来,产品经过团队十余年的打造,100%落地,具备同类产品90%核心功能,接近5000注册用户。形成了集材料数据库、高通量计算筛选、多尺度模拟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智能实验的“计算、 数据、AI、实验”四位一体的材料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
除了在产品上孜孜不倦之外,服务竞争的时代已经来临,服务就是市场,服务就是竞争力。基于市场需求与行业特性,深耕一线,搭建了全面赋能终端的支持体系。通过与用户之间构建紧密的服务体系,让产品被客户需要,进一步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提升用户粘度与好感度,建立并扩大品牌优势。打造以客户成功为服务宗旨,持续迭代打磨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实现真正的效率赋能。未来,迈高科技将继续深挖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将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实验、数据库或机器学习方法高度融合,极大地扩展了计算材料学的预测效率和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对材料的性能进行事先的预测和设计,从而大大减少实验试错的成本和时间,为推动国产新材料计算产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