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之五 隔河泪别如断肠
作者 吕东平

我们回到了家,父母决定,再也不想在这里了!从小到大被村里人爱戴和尊重,而在这里不但失去尊严,还遭受了如此屈辱,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爸爸怕我们不想离开,还找出“根据”说服我们,说咱家属龙的多, 大龙小龙占多半。将军犯地名嘛,既然此地是“座虎滩”,看来应验 了,决不可久留,人间到处有青山,何必留恋不舍,慢慢都准备离开吧!
虽然说到任何时候是好人多,但关键时候随波逐流的势利小人也不少。 现在真正看透了谁是正义,谁是邪恶,谁是糊涂。 由于对方的手段阴毒,有些原本不错的也不敢太近乎了。也有很多人打抱不平,恨他们 忘恩负义。像和我们一起住的老宋,老郝等这些东北各省的人,都公开指责HJ帮、HFD的阴谋,帮我说公道话,打抱不平,谴责那些不义之人。
最使我伤心 的,也是最被别大家瞧不起的,是极个别乡亲,尽管我为他付出太大代价,关键时刻,怕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牵连,同样反戈一击,助纣为虐。
住了几天,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回老家也实在感到难堪,何况老家的房子已经卖了。这地方又没法住下了,怎么办?商量了几天,决定还是先到讷河待几天吧!
堂姐在讷河,姐夫张观。新建点被承认后,我也给他们落户到这里了。 在新建点当了一段时间的副队长。为人很好,能力也不错,但实在看不惯那些后来到这里搞阴谋的人,就不干了。直接又到讷河继光大队投奔舅舅落户去了!
姐夫是辽宁新民县的,我一九六八年去过他们家。那是姐姐和姐夫才结婚不久的时候。他们兄弟俩长得都很帅,妹妹们更是特别漂亮,为人处事也很好。只因父亲是民国时期的县长,所以在那个年代也只好选择了离家闯外。
姐夫有个弟弟叫张野,比我小一岁,二胡拉得很好。他很有志气,说长大要当评剧演员,后来真的是出名的演员了,电视剧里当过重要角色。 九十年代初,我去厦门路过哈尔滨市,那时他在龙江剧院,我们又聚过一次。
一家人一起往西走,送爸爸妈妈到泥秋坐车。走到上道口大河边, 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小妹妹淌水过了河,深秋时份,水凉刺骨。我就不让弟弟大妹妹他们过河送了!
此情此景,终生难忘。大妹妹和二弟,三弟看我们过了那条大河,都痛哭流涕,我更是心如针扎!
走到检查站,站长李山帮我们截了一辆拉货的车到了火车站,我和爸爸妈妈、小妹四个人到了对面泉车站下的车。妈妈本来就晕车,又心中难过,下车时,我先下了车,在车下接住妈妈抱下来的,苏醒了好大一会,才缓过劲来!
三弟那年才十三岁,和老袁家袁华很要好,总在一起玩。每当想起隔河泪别的场面,心情总是难以平静。三弟曾填《忆秦娥》一阙,至今记忆犹新。
忆秦娥.隔河泪别
涕声咽
泪水滚滚涌眼帘。
涌眼帘,
秋风瑟瑟,
阴雨绵绵。
新峰前后群山啸,
道口上下急水寒。
急水寒,
捶胸山下,
顿足河前!


(第十七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