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两宋人物志10:青春闲散王爷如何遇上四川流落歌女 —— 真宗刘娥篇 (上)

2023-09-24 02:02 作者:夏の風  | 我要投稿

命运的相遇


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十二月,赵元侃出生于晋王府内*。此时的皇帝还是宋太祖赵匡胤,烛影斧声还没有发生。作为赵光义的第三子,不要说皇位,哪怕是晋王这个亲王的爵位都和他没啥关系。不过好在小元侃相貌不错还有个将军梦,因此赵匡胤很喜欢这个小孩子,就把他养在了宫里。《宋史》载有“(真宗)幼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爱之,育于宫中。”。此时的赵光义和大哥赵匡胤关系还算和睦,因此也没有反对赵元侃进宫。


(*宋朝的皇帝在登基后都会改名字,登基之前也会有改名的情况。比如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因避讳太祖赵匡胤而改名,在登基之后改名为赵炅。真宗刚出生时叫赵德昌,之后又改名赵元休,赵元侃,登基之后又改名为赵恒。

皇子时期改名大多是身份出现了变化,遵照礼仪规范得到皇帝的赐名,汉唐时期皆有先例。

登基之后改名,主要是因为登基以后要避讳皇帝名字,但是名字里面如果有常见字会给百姓带来麻烦,因此登基后会改为生僻字名。但是还是有误伤,例如汉文帝刘恒就导致了《老子》中的第一句“道可道,非恒道也。”,变成了“道可道,非常道。”导致了理解上的困难和偏差。

本文会一直使用赵光义和赵元侃指代太宗和真宗。)


宋真宗画像


然而兄弟二人之间的裂痕却在一次次的事件中逐渐加深,直至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这日赵匡胤突然诏见赵光义嘱托身后事,左右都听不到两人谈话的内容,只是烛影下赵光义有时离席,如同谦逊退避之状。随后赵匡胤将柱斧朝地上划,大声对赵光义说:“好为之。”第二天凌晨,赵匡胤突然驾崩于万岁殿。此时大太监王继恩本应宣赵匡胤四子赵德芳入宫。而王继恩却直接到开封府衙找到了赵光义,赵光义惊讶不已,躲在内室和家人商议久久不出。与王继恩同来的左押衡程德玄催促道“便应直前,何待之有!”,赵光义由此进宫。宫中的宋皇后看到赵光义进宫后便不再抵抗,只求放过她们母子性命。于是赵光义克成大统,是为宋太宗。这就是宋初著名的“烛影斧声”事件。


烛影斧声


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赵元侃一夜之间变成了皇子。可是作为皇三子的他和皇位关系就像中国男足和世界杯的关系一样,有但不多。作为一个闲散王爷的他除了日常功课以外也开始有了其他的诸多想法。年仅十二岁的赵元侃不知从哪里听说的四川美女众多而且都很有才,因此就找到了自己的好基友张耆给自己物色一个蜀妇。而此时的张耆正好听说了一对蜀地夫妇逃难到京城因为没有钱想要卖掉妻子的故事。于是,命运的相遇就这样发生了。


悲惨的身世


和出身皇室还一跃变成皇子的赵元侃不同,刘娥的身世就苦了很多。刘娥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在五代十国的后晋、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因此举家迁至成都华阳。刘娥出生不久,便父母双亡,襁褓中的刘娥成了孤女,寄养在母亲庞氏的娘家(关于祖上这部分,大概率是她掌权以后嫌出身低微自己攀附的。)。寄人篱下的刘娥很早就展示出了自己在歌舞乐器方面的天赋,她善于播鼗(táo,一种类似于拨浪鼓的乐器),歌声婉转动听。然而作为贫苦家庭出身的刘娥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童年,差不多十二三岁时就被嫁给了隔壁的银匠龚美为妻。


刘娥画像


之前我们提到过,赵匡胤登基之后遣王全斌、刘廷让攻打蜀地的后蜀政权。在攻破后蜀之后,王全斌没有节制官兵四处抢掠,搞得蜀地民生凋零,百姓怨声载道,刘娥恰巧就生活在这个时期。自古树挪死人挪活,在蜀地难以讨生活的夫妇二人决定去京城做一个“东漂”试试。然而到了京城不久,二人的盘缠就花光了,龚美不得不卖掉刘娥来让两个人都生存下去。于是就有了刘娥和赵元侃的相见。


身份低微的灰姑娘和高贵的皇子相遇就像童话故事一般,但是他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答案是能,但只能一半。十五岁的刘娥进入王府后很快就与赵元侃恩爱了起来。但是赵元侃的乳母秦国夫人是一个严肃的人,对这个不知道从哪来的野丫头非常的不满意。一次赵元侃进宫面见赵光义时,赵光义发现自己这个儿子怎么无精打采的,于是就去问了乳母。乳母正好趁这个机会打小报告,赵光义一怒之下令赵元侃把刘娥逐出王府。赵元侃自然是不想和刘娥分别,但是父亲的命令让他别无选择。这时,好基友张耆又出现了,他把刘娥接到了自己家里。为了避嫌,张耆连家都不回了,经常在办公室打地铺。赵元侃也不愿意看好兄弟受苦,就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甚至在继位后也重用了张耆。好在张耆也比较争气,最后封为了徐国公,一直活到了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才去世(张耆的出生年份不可考,去世时差不多80岁上下。),所以说好人还是有好报。


意外的皇位


在太宗登基后,他自知得位不正,因此试图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扩张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又厚待了弟弟赵廷美,以及赵匡胤之子赵德昭和赵德芳。


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为完成统一中原的梦想,赵光义出兵伐北汉。仅仅四个月就平定了北汉。但得陇望蜀的赵光义希望凭借此时的气势一口气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此他不顾朝臣反对,乾纲独断下令与辽国开战。前期正如赵光义所想的那样,宋军势如破竹拿下了易州(今河北易县),涿州(今河北涿州市)等地。如果再拿下幽州(今北京市一带),那么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指日可待了。然而赵光义本人的指挥能力有限,辽军守将韩德让和耶律学古也非常顽强,幽州城迟迟攻不下来。辽国又遣耶律休哥和耶律沙率兵解幽州城之围。


赵光义画像


七月六日,耶律沙的援军抵达,恰好遇上为鼓舞士气御驾亲征的赵光义所部。两军在高粱河一带交战,耶律沙不敌想要逃跑,赵光义不顾士兵疲惫下令追击。此时耶律休哥的部队又赶到了战场,而宋军首尾不接留下了很大的空隙。辽军抓住机会由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沙和耶律学古共同出击将宋军团团包围。好在绝境中的宋军爆发出了顽强的斗志顶住了辽军的进攻,甚至还让耶律休哥挂了彩。看见敌军大将受伤,宋军气势高昂,攻守之势再次发生了变化。但这时赵光义已经被吓破了胆,撤了伞盖就往回跑。此举导致了刚刚找回信心的宋军气势再次衰落。更不巧的是赵光义的膝盖还中了两箭。之前寇准篇说过的宋太宗的旧疾就是这么来的。逃跑的赵光义在大臣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运粮的驴车逃命。翌日清晨行至涿州城,赵光义不敢停留再次向南逃窜直至金台屯。等了两天没看到败军撤回来的赵光义才派人到涿州城打探。听到下人带回来的消息的赵光义傻了眼,宋军以为他战死沙场,正准备迎立赵匡胤钦定继承人赵德昭为新皇帝。赵光义赶紧派人通知自己还活着的消息。经此一役,赵光义获得了称号“高粱河车神”。


但是在班师回朝后不久,赵德昭就自杀身亡了。史书记载赵光义听到赵德昭的死讯后“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两年后,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也去世了。再之后一年,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在宰相赵普的支持下,赵光义借口弟弟赵廷美图谋不轨,贬为西京(今河南洛阳市)留守,接着降赵廷美为涪陵县公,流放房州(今湖北十堰市房县),两年后,赵廷美死在房县。至此,再也没有人能威胁到赵光义一脉的皇位。

赵德昭画像


但,也许是亏心事做了太多。杀了这么多人的赵光义迎来了自己的报应。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与叔父赵廷美交好。而赵光义一系列的操作让赵元佐心生恐惧,在得知赵廷美死后,赵元佐就此得了疯病,因此渐渐失宠。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九月,又放火焚宫而被废为庶人(很有可能是他二弟赵元佑刺激的)。而次子赵元佑本身是个野心家,一直觊觎皇位。赵元佐被废后,赵光义也非常宠爱赵元佑,大有立储的趋势。然而报应再一次降临,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十一月,赵元佑暴死(很难讲这一次的报应是赵光义的还是赵元佑自己的)。这让本来只是闲散王爷的赵元侃一跃成为了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看过之前故事的朋友应该知道,寇准和吕端两位大人最后成功拥护赵元侃登基为帝。但是真宗与刘娥的爱情故事,我们还需要慢慢讲。让我们下期再见。


两宋人物志10:青春闲散王爷如何遇上四川流落歌女 —— 真宗刘娥篇 (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