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金:奇幻世界的宗师传奇及作品解读
J.R.R 托尔金,是一位传奇般的英国作家,以创作经典古典奇幻作品《霍比特人》、《指环王》与《精灵宝钻》而闻名于世。他在中国的第一次为大众所知无疑是在2001-2003年间,《指环王》三部曲被拍成了电影引入了中国。
作为电影史上史诗般的杰作,它们推动奇幻电影走上了一个技法上和内涵上的双重高峰,其第三部《王者归来》也包揽了约11项奥斯卡奖项,同《宾虚》、《阿拉伯的劳伦斯》、《泰坦尼克号》并成为史上获得最多奖项的伟大电影。而正是这三部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托尔金热,使他的作品广为人知。

托尔金作为奇幻文学宗师级人物,影响之深远,使得后世的奇幻题材作品,无论是文学作品或是电影和游戏,都不免在要素和情节套路上受其影响,不自觉地融入这一框架内。比如近年来爆火的《权力的游戏》作者乔治.马丁和《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都把托尔金作为一位宗师级的前辈给予非常高的敬仰之情。
其次,托尔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优秀的语言学家、学者。托尔金对当代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乔弗里.乔叟(中世纪时期英国诗人,被认为是英国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和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并称为三位历史上对英语发展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人。
最后,托尔金通过创作奠定了西方当代神话体系的基础和核心。的确,托尔金的突破性和重要性之一是他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创世论和世界观,解释了一个想象中的神话故事的完整性。这一点在由其儿子克里斯托弗.托尔金根据其父亲手稿所整理出版的《精灵宝钻》一书中详细进行了描述。也是正是通过他的创作,英国第一次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文化范畴内的神话体系——而在此之前,能够称得上是英国/不列颠本土神话的故事只有“亚瑟王”的传奇,而那也是非常不完整的,是基于罗马帝国统治英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有关世界如何被创造,如何起源的世界观,相应的人物和文化思想体系也是缺乏的。而《金融时报》更评价说:“原本抱着创作英文神话的雄心,最后却成了伟大的真神话!”

“一人建立一个世界”
托尔金的伟大之处在于,通过写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体系和世界观(霍比特人和指环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着很强的完整性和全面性,非常丰富,浩如烟海一般引人入胜充满遐想和探索的空间。
也是正是通过他的创作,英国第一次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文化范畴内的神话体系——而在此之前,能够称得上是英国/不列颠本土神话的故事只有“亚瑟王”的传奇,而那也是非常不完整的,是基于罗马帝国统治英国时期的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有关世界如何被创造,如何起源的世界观,相应的人物和文化思想体系也是缺乏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世界其他文化地域范畴内,如北欧拥有自己的著名神话体系,埃及和中东拥有自己的神话体系,中华文化拥有自己的神话体系,而南欧地区也拥有自己著名的希腊神话体系。因此,托尔金的创作成功填补了这个空白。也正是通过他的创作,精灵、矮人、人类、兽人/哥布林、树人等经典奇幻形象为人熟知,并成为后世其他奇幻创作中经常出现的形象内容。

不仅如此,作为一名语言学家,托尔金创造出了 一种语言,是的,创造了一门全新的语言,昆雅语和辛达林语,即精灵的语言。并且他在英语领域也非常具有造诣,对当代英语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乔弗里.乔叟(中世纪时期英国诗人,被认为是英国中世纪文学和文艺复兴文学之间承上启下的人物)和威廉.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并称为三位历史上对英语发展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人。


托尔金本人的创作学术和文化背景
他首先是一位扎实的语言学家和古文学研究学者,这对其创作起到奠基作用。一战后,托尔金的第一份工作是编纂《牛津英语词典》,他主要负责日耳曼语词汇的历史和语源学,此后他于1920年,他接下利兹大学英语语言的教职(头衔为Read,并成为那里最年轻的教授,曾教授古英语英雄诗体、英语历史、中古英语文本、中古英语哲学、日耳曼哲学介绍、哥德语、古冰岛语及中古威尔士语。1933年,托尔金与牛津大学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教授组成文学社团“迹象文学社”,旨在推动奇幻小说的写作。在交往中,托尔金与C·S·路易斯成为至交好友,他们相互激励并提供意见,最终路易斯写出了《纳尼亚传奇》系列,而托尔金则是《指环王》。
对于托尔金来说,语言及文法,是攸关美感及谐音的重要元素,而昆雅语更特别是以“语音美感”(phonaesthetic)的考量去设计;它的创造概念为“精灵拉丁语”,在语音上也是以拉丁语(Elvenlatin)为基础,并以芬兰语及希腊语为灵感来源。

托尔金认为:“语言及与之关联的神话传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他终究对国际辅助语言持悲观的态度,比如世界语。而这也是他作为语言学家,致力于创造属于本民族的神话故事和体系的重要原因。

在具体的创作内容上,他的神话体系主要受到了以下内容的影响:
欧洲传统神话的影响:
托尔金长期以来都对北欧神话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日耳曼文化体系的相关内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古英语本身就属于西日耳曼语,与古撒克逊语、德语和冰岛语比较相近;而当代英语亦属于日耳曼语系,因此,他的创作深受相关文化的影响。

比如,托尔金的灵感来源于古盎格鲁-撒克逊神话《贝奥武甫》,北欧萨迦如《沃尔松格传说》(Völsungasaga)、《海瓦尔和海德里克传奇》(Hervarar saga ok Heiðreks)、《老埃达》、《散文埃达》以及古德语的《尼伯龙根之歌》等等。更具体来说,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其主角维纳莫宁据托尔金自己所说就是甘道夫的原型之一。

而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则作为《精灵宝钻》和《胡林的儿女》的灵感来源。《贝奥武甫》则对其有最重要的影响,他作为文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贝奥武甫》的研究成为了迄今为止最权威和重要的版本,而《霍比特人》和《指环王》也受到了这篇神话的很深影响。

除此之外,英国本土的凯尔特、威尔士甚至爱尔兰文化也对创作产生了影响。比如《霍比特人》中的种族设定和风景设定等。因此,可以说托尔金的创作是集百家之长,来自众多欧洲神话史诗的灵感和再创造。

对自然的热爱
作为史诗创作,托尔金的作品中无疑流露着大气恢弘,奇幻美妙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他非常热爱大自然,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插图和信件看出来。他特别喜爱树木,自认是树木的捍卫者,坚决反对对树木的肆意破坏。托尔金去世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在牛津大学植物园跟他最喜爱的一棵黑松树合影的,而在作品中,如《精灵宝钻》中照亮维林诺的双圣树,以及《魔戒》里树人联合起来去攻打破坏自然的萨鲁曼的情节也映射了这些。

托尔金童年时期长期居住在伯明翰,非常喜欢探索萨利洞水磨坊、莫瑟里沼泽和周边山丘群。这些地点和伍斯特郡的小镇村庄,以及他阿姨简的农场袋底洞,后来都成为他书中场景的灵感来源,而袋底洞这一名字也被用在他的作品“霍比特人”和“魔戒”中。

托尔金在母亲去世后于伯明翰的艾吉巴斯顿(Edgbaston)长大,在艾吉巴斯顿期间,托尔金住在佩罗特的荒谬高塔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艾吉巴斯顿水厂附近,读者们推测,这些工业时代的建筑和印记也许影响了他作品中关于黑暗双塔的想象。他一直对于自然怀着深沉的爱而对工业场景表现出厌恶。

除此之外,旅行的经历也加强了托尔金对印象中风景的创作。他曾到瑞士度过暑假,他在1968年的一封信中生动回忆了这次徒步穿越山脉和雪山的旅行,而这一行程影响了他对于作品中宏伟山脉的想象。

以《精灵宝钻》为例详解托尔金神话的特性
需要指出的是,《精灵宝钻》题材的创作本身,托尔金的灵感就深受现实世界中的神话故事影响,大多来自北欧神话,包括芬兰的《卡勒瓦拉》、冰岛英雄传奇,还有凯尔特神话。
埃努的大乐章——来自基督教的“创世纪”灵感
这就非常类似于《圣经》中的“创世纪”,世界中最初的一切和神灵是由上帝创造的。而从形式上,埃努的大乐章The Ainulindale,采用一种庄严古体样式,直接取材自圣经旧约。其中的主神,伊露维塔,就相当于是上帝;但从名字本身,Eru Iluvatar(众生万物之父),则清楚地取材自北欧神话。
伊露维塔,就相当于是上帝,而埃努们,则非常类似于基督教中的“大天使”。他们的职责是在他们的领域内行使代理权(只可统治和管理,无权创造、制造或改造)。他们是“神圣者”,也就是说,他们在世界被造“以前”就已存在,起初处于世界“之外”。他们的力量与智慧,源于他们对创世戏剧的“认知”,这场戏剧他们先是作为预演来观看(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我们阅读别人创造的故事)。
堕落天使——同样来自基督教的“创世纪”灵感
埃努中最强大的一位,名叫米尔寇,他不满意于现状,反叛了众神,并致力于要主宰世界或者说阿尔达,他落入世间,并将自己以肉身的形式存在,经营自己的势力,代表着邪恶,对抗其他众神和代表正义的精灵、人类一方。整个精灵宝钻和后续的指环王等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些正邪争斗而展开的。

这一表现方式非常类似于犹太教和之后的基督教中关于堕落天使(Fallen Angels)的描述。基督教教义指出,堕落天使的罪恶始于人类历史的开始。而恶魔并不是被认为是堕落的天使本身,而是被认为是其可怕后代的幸存灵魂。并且,东正教基督教一致同意堕落天使的力量永远不如上帝,这或许也是米尔寇虽然是众埃努中最强大的一位,但在其之上永远有伊露维塔这个“上帝”的存在。
宿命论
既然大乐章意味着世界的创造,这就意味着,埃努们对于“阿尔达”,或者说世界中发生的事情,是有个主线性基本的认知的,因为正是他们自己创造了大乐章;神灵们是能预测到未来的,世界中发生的一切,都是预设好的,是一种宿命性的。到了特定的时期,必然会有对应的事情发生,“命运的发展是不可改变的”。
这种宿命论式的哲学思想,是具有相当程度上的西方文化色彩的,与东方或者中国那种人定胜天,命运在自己手中的思维具有较大差别。

怒火之战/愤怒之战”——来自北欧神话“诸神黄昏”的影响
文中的一些终章性的描绘与北欧神话中的“诸神黄昏”(Ragnarök)非常类似,指的是北欧神话预言中的一连串巨大劫难,包括了造成许多重要的神(奥丁、索尔、弗雷、海姆达尔、火巨人、霜巨人、洛基等)死亡的大战和无数的自然浩劫,之后,整个世界沉没在水底。然而最终世界复苏了,存活的神与两名人类重新建立了新世界。这是北欧神话极重要的一部分。

比如,“怒火之战/愤怒之战”,从天地开辟到以后的岁月,再也没有一场战斗有如此的气势和阵容,米尔寇被众维拉和精灵联军联合打败并被维拉拖入虚空,永远不得返回艾尔达大地。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战斗惊天动地,使得山川河流为之崩塌,整块贝烈瑞安德的大地沉没于大海,所有发生在这片大地上的痕迹都被抹去。
这也意味着第一纪元的结束,新的第二纪元将在剩余大陆和新出现的土地上继续。这样的描绘几乎可以被认为是诸神黄昏的翻版。
轮回
根据托尔金的手稿和想法,由于埃努的大乐章是有结束之时的,也就意味着世界是有走到终结的那一天的,即使非常非常遥远。在结束之时,所有的秩序都会被打乱,所有曾经的逝者如精灵等都会回归,即使是坠入虚空的米尔寇也会再次回来,并同其余的埃努/维拉众神等开展战斗,某种程度上又是一次“诸神黄昏式”的再现,而且这种描绘流露出轮回式的思想。


东西方之冲突:西方中心主义的思维惯性
在托尔金构建的世界观中,正邪之冲突贯穿始终。在这其中,西方和东方的差异非常明显,总得来说就是西方代表着正义,东方总是代表者阴影和潜在的邪恶。
地理和种族分化
首先在地理分化上,如第一纪元,大致以蓝色山脉为界,蓝色山脉的西侧是贝列瑞安德大地,其上坐落着众多精灵王国,他们是高贵的种族;与之对应,山脉东侧则是荒蛮之地,没人知道那边是什么,而人类则正是从那片东方之地而来,相比高贵聪慧优雅的精灵,人类则天性更加愚钝和狭隘。
而从种族的出现上,精灵族,则属于高贵的“伊露维塔的首生儿女” ,他们诞生于泉水边,是最聪慧美好的,也是最受维拉众神怜爱的;而来自东方的人类则是“次生的”,比较野蛮,且贪婪,易受到邪恶的蛊惑。

在种族的表现上则更加明显,第一纪元时期人类尚是少数,而其中高贵的哈多家族,是人类中的翘楚,也是精灵的挚友。在托尔金的描绘中,这支人类的始祖,最高贵的一支,金发蓝眼,身材高大,有着非常明显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北欧日耳曼人的特征。
比如哈多家族的后裔,胡林的子孙图林、图奥等人,遇见精灵的时候,此前虽未曾谋面但精灵一眼就认出他的高贵身份和地位,正是因为他们有着“金色的头发”,这也是区别于其他普通人类的特征。

在正统性上,著作中表现出典型的西方式的“血缘继承法”的特点,也就是基于血缘传承,封建式的贵族传统。这一点直到今天的西方也依旧很明显,即一个所谓贵族的身份一定要有相应的血缘和家族认证与继承。
如《指环王》中能担任人皇的人必须是努曼诺尔人的后裔,要有相应的血统等;以及在陌生人相见之时,只要说出自己是某位伟大血统者的后裔,就会获得极大的尊敬等,“XXX的儿子”,就是一份通行证。

西方的人类“Man of the West”
在为人熟知的《指环王》中,东西之差别也很明显。首先,与邪恶势力索伦一方狼狈为奸的人类都是来自东方和南方,索伦的邪恶大本营也坐落于东方的位置。
除此之外,亦有两个非常典型的具体例子。主角阿拉贡的宝剑,原名“纳西尔(Narsil)”,后来重铸之后,改名为“安督瑞尔(Andúril)”,它由andúnë“日落,西方”和ril“光彩”构成,意为“西方之焰”。这把剑代表着人皇正统的力量和地位,那就是来自西方的力量,它代表着西方的正义力量与东方的邪恶势力相抗衡。

另一例子则是在指环王最终的“黑门之战”中,阿拉贡对部下所说的那番话:“西方的人们啊,也许有一天希望会破灭,黑暗会降临,但不是今天......” 以及甘道夫所说“住手,西方的人们哪!等一等!这是末日将临的时刻……”
总得来说,宗教,尤其是天主教的神学意向对托尔金的创作起了很大影响,托尔金自己也承认了这点:《魔戒》本质上当然是宗教性的和天主教的作品;最初是无意识的,但修订的时候是有意的。这是为什么我在虚构世界中没有加入,或者剔除,任何类似‘宗教’的提及,如崇拜仪式或活动。因为宗教元素已被吸收进了故事和其符号体系。

最后讲述一个关联于“精灵宝钻”的故事。托尔金曾说:“我从未称呼伊迪丝(托尔金的妻子)为露西安——但她的确是那个最终成为《精灵宝钻》的故事的来源。这个故事最初是在约克郡罗斯布满铁杉的林间空地上构想出来的(1917年我在那里短暂地带领过前哨部队,她能够和我同住一段时间)。在那些日子里,她的头发乌黑,皮肤白净,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明亮,她能唱歌——还会起舞。”

1971年伊迪斯去世后,托尔金在她位于牛津沃夫寇特公墓的墓碑上刻上“露西安”的名字。21个月后,托尔金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出血,导致胸部感染,而于1973年9月2日去世,享寿81岁。他与妻子合葬,名字旁刻有“贝伦”。墓碑显示如下:
伊迪丝·玛丽·托尔金
露西安
1889–1971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
贝伦
1892–1973
沃夫寇特公墓,牛津
在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传说故事集中,露西安是神的儿女中最美丽的那位,因爱上凡人武士贝伦而放弃永生。
Source:
1.Wikipedia
2.灰机Wiki
3.《精灵宝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