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的伤害
这几天在研究红外发送的编码机制,基本跑通了红外接收,但发送端还有一些问题。不过总算在各种资料和GPT的帮助下,一步步接近了目标。
这种学习探索的过程,是既兴奋又痛苦的,兴奋的是达成目标,抑或者看到新的解决方案忍不住想去尝试;痛苦的是求索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失败;更多的时候,失败和成功交织——尽管你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圆满。
然而,这才是真实的人生场景——你求知的内容并不位于你的“最近发展区”,这些新知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你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扩大自己的认知发展区,尝试着逼近你想要的目标,而不是获得现成的答案。
这种探索的过程,让我重新思考什么是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是一种“告诉全部问题标准答案”的教育方式,学生们应对的挑战是有标准答案的,有时候甚至是唯一答案。但现实的生活并非如此,现实生活中的挑战会有很多条认知岔路,你需要博采众长,需要有所取舍,需要快学习,需要小组学习,更需要忍受“暂时找不到答案”或“根本没有答案”的痛苦。
因此,应试教育的伤害就来了,当我们的孩子们习惯了这种“熟记标准答案”的学习模式后,他们应对真实挑战的能力就极大地弱化了。真实世界和未来多边世界里,解决问题的知识并不是现成摆在那里的,有许多知识需要你去探索、挖掘、讨论,甚至于在某些新领域面前,你还要肩负起“创造知识”的责任。
在过去,我们采取一刀切的应试教育,乃是因为人口众多不得已而为之的举措。但今日,这种应试教育带来的伤害已经超过了其价值,在创新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应试教育磨灭的能力几乎不可修复,而我们错失的机会,也将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