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音乐·自学乐理】76-打拍子(17)-二连音、四连音

p76打拍子(17)二连音、四连音

在p70三连音里讲了X连音的总方针如下

这一节的二连音和四连音的总方针就是第二句话里的第一部分“二、四代三”。类比三连音总方针,含义如下

注意前提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例如下面的二连音和四连音

左边是两个八分音符组成的二连音,下方的常规音符就是八分音符,根据二代三,它的总拍数就是三个常规八分音符的总拍数;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常规八分音符是0.5拍,三个常规八分音符就是1.5拍,二连音总拍数实际也是1.5拍,
那么,这个二连音内部两个八分音符实际上各自为1.5÷2=0.75拍的长度;
右边是四个八分音符组成的四连音,根据四代三 ,这个四连音的总拍数等于下方三个常规八分音符总拍数,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是0.5拍,共0.5×3=1.5拍。
这个四连音内部均分各自的拍数实际就是1.5÷4=0.375拍
这个例子也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的二连音和四连音用的都是八分音符,为什么在二连音里一个八分音符有0.75拍,而四连音里一个八分音符只有0.375拍呢?
这要从二连音的特殊性说起。通过总方针(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把②中的二划掉,代字后面的Y都是比代字前面的X要小的;
三带二,二比三小;五六七代四,四比五六七小;八代六,六比八小……
于是可以发现唯独二连音是“二”代“三” 是后面的Y比前面X大,二代三的特殊性就在这里;
如果严格按照后面的Y比前面的X小,那就变成了二代一,然而二代一没有任何意义,如下图

上图左边这个二连音推导一下,总拍数是0·5,两个八分音符就各自均分成0.25拍,然而这种二连音可以直接写成右边两个十六分音符,由此可见二代一是没有意义的;二代二也是一样的道理,它可以用两个八分音符替代如下图;

实际上0.75拍与0.375拍压根不需要用到连音的方式表达就可以直接写出来。
这里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情况,附点八分音符已经可以表示0.75拍了,因此左边的两个八分音符把二连音去掉可以直接写成两个附点八分音符;
同理右边可以把四连音标记去掉,直接写成四个附点十六分音符。
为什么要把总方针拆成两句话呢?也就是因为方针②本质上可以不借助连音形式来表达,通过普通音符加附点的形式同样可以表达。
为什么要划分总方针②的连音呢?
因为总方针②里的这些连音基本只会出现在八三拍与八六拍中。
前面提过八几拍里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八三与八六。而八六本质上也是八三+八三的组合。他们的三角形打法习惯将每三拍看作一个整体,如下图:

这样二四代三才会变得有意义。
*用下面一份乐谱说明二、四连音的作用:
(带*号的板块不作硬性理解要求)

上图用黄框标出的部分都是一眼看上去每三拍一个集体,这样的环境下,箭头所指二连音才会有制造一种要刻意突出变化的效果;
才会有一种我这里就是要用两个音去平分这个集体,平分这三拍的感觉。
图中箭头所指紫色的部分,两个音是从第二拍正中间断开的;(这里并不是说它们之间真的有停顿的缝隙,只是说第二个音是从第二拍的一半处开始发声)
这就显出了这个小节和其他小节不一样之处。其他小节都是从每一拍开始就有声音发出,带给你动次次、动次次的感觉,这一小节就打破了其他地方这种稳定感。
同样下面第二个八六拍的乐谱也是如此:

上图其他地方都以三拍为一个集体,且每一拍一开始就有声音发出,带来“动次次打次次”的节奏感;
只有箭头处紫色部分,第一个音从第一拍开始,第二个音从第一拍的四分之三处开始,第三个从第一拍的一半处开始,第四个音从第三拍的四分之一处开始,也就是说唯独这个四连音的每个音发出声音的时机和其他地方带来的节奏感不同
但这个四连音同样就起到了平分其他三拍集体的效果。
虽然这两处二连音和四连音用连音符或者附点音符来写拍数是一样的
但从上述两个例子反映出:二连音、四连音的标记更多起一种强调作用,突出某个地方的特别,换成连音符或附点音符就不能直观体现出这种刻意在三拍集体中打破稳定感的效果了
而对于四三拍来说,二四连音这种记谱方式,原则上似乎也可以像83拍那样把每三拍当作一个集体,但通常会写成下图第二排这种常见的普通音符加附点,加延音线的形式,而不会使用第1排二连音,四连音的标记;

这是因为四三拍的一小节当做三份来看待比较好,写成第2排的常用形式,更方便用三个V字去打拍子,如下图:

而八三拍通常是把一小节当做一份来看待,虽然这一份其实是三拍,但还是习惯把八三拍的每一小节视为一份,因此它更便于用三角形打法去打拍子,如下图:

43拍与83拍打拍子的区别如下:

四三拍更倾向于每小节是相对独立的三拍;八三拍则是每小节一个集体,且这个集体包含三拍
正式是由于打拍子的差异问题,才导致了四三拍和八三拍,在二、四连音的记谱上有所区别
二连音,四连音打拍子练习
二连音练习一

其他地方用三角形打比较方便,二连音这里用V字打更方便嘴与手的配合
四连音练习一


与上面二连音类似,其他地方用三角形打法,四连音这里用V字更方便嘴与手配合
上图的V字示意图中,蓝点对应的是嘴里出声的时机,这个图是表面上看是“四十六”,实际上不是,因为这个V字对应的是3拍,即节拍器响三次,红点标记的是这个四连音打的过程中,节拍器这三次出声对应的点
二连音与四连音的节奏听上去与之前四几拍里的三连音不同,三连音可以带来一定的音乐在使劲,在提高情绪的感觉,而二连音和四连音的这种感觉相对不高,因此二连音四连音的使用频率较少,绝大多数人可能很少遇到,因此普通人对二连音四连音可以只做了解。
课后习题
算一算下面这些二连音和四连音的总拍数,以及它们内部各个音符具体的拍数

以下图第2个为例,它在二连音的框架下是一个4分音符加两个八分音符

它在二连音的框架下是一个4分音符加两个八分音符,要算他的总拍数,就要想到二四带三这句话,二、四连音的总拍数代表其下方三个常规音符的总拍数
,首先要想这个二连音的原型是什么,它的常规音符到底是几分音符,以几分音符为一份,可以使这个整体是两份,那这个几分音符就是常规音符。
答案是以四分音符为一份,这个整体就是两份,即1+0.5+0.5=2,那它的原型就是两个4分音符的二连音,如下图:

即四分音符是这个形式中的常规音符;再回到二代三这句话,这个二连音的总拍数代表三个常规4分音符的总拍数,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时,三个常规四分音符就是6拍
所以这个二连音的总拍数和它的原型一样是6拍,再具体到每个音符的拍数如下图

四分音符是三拍,八分音符就是1.5拍。
答案:总拍数是6拍,内部是3+1.5+1.5

同理,再举一个四连音的例子如下图:

这个四连音的总拍数就代表三个常规16分音符的总拍数,以8分音符为1拍时,三个常规16分音符就是1.5拍,所以这个4连音的总拍数和他的原型一样是1.5拍;

再具体到每个音符,一个16分音符的拍数是1.5÷4=0.375,32分音符是16分音符的一半即0.1875,8分音符是16分音符的两倍即0.75拍。
因此题目的答案 总拍数是1.5拍,具体的每一个音符是0.1875+0.1875+0.75+0.375
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