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章
子安是个没人敢收养的孩子,也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听村民说,似乎几年前曾有一妇人在照料他,后来因病去世就无人再管了。
村民们都说这孩子性格孤僻,和谁都难以亲近,但那么小的孩子又不能丢下不管。所幸这孩子骨子里是想活命的,虽然不说话,但是这饭是一顿没落下。也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如今也长大了。
白珊珊依然记得当初发现他也染了瘟疫时,他虽然身体上十分抗拒,但他知道喝了药病就会好。吃饭喝药很主动,但除此之外,他就一个人在一处角落里,就只是坐在那里,什么话也不说,什么事也不做。
他似乎很难信任一个人。
白珊珊也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让子安对他没那么疏离。近来授课,她总会为孩子们准备一些点心和一些新奇的物件。孩子们除了书本学习以外,还有机会亲身实践。子安对此也难得有兴趣,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孩子们都很佩服他。
从前孩子们是有些怕他,他不与人亲近,孩子们也不敢找他玩。现在倒是好了许多。
因着在家中授课,孩子们也会经常看到煦清和清晏。两个小家伙对谁都是笑眯眯的,一点也不怕生,更不会哭闹。孩子们对他们两个都十分好奇,可到底年纪小,难免会失了分寸。在此时,子安就像一个大哥哥一样轻哄着,将孩子们都赶走。或者,做出噤声的手势,示意他们不要打扰到两个小家伙。
有子安护着,孩子们渐渐地都不在像之前那样没轻重,变得十分规矩。
偶尔孩子们不在,子安就会偷偷来看他们。他伸出一根手指,小心翼翼的触碰他们圆鼓鼓的脸颊。看到他们在冲自己笑,他也会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白珊珊看得出来,子安很喜欢煦清和清晏。
于是,她便试着问他;“你愿意留下来帮我照看弟弟妹妹吗?”
子安愕然,有些局促的挠了挠头,而后以询问的眼神看向白珊珊,“我,可以吗?”
白珊珊读懂了他的意思,她轻轻地拍了拍子安的肩膀,“那就拜托你啦!”
子安的眼眸瞬间变得明亮起来,他扬起嘴角,淡淡的笑着,两颊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看上去十分可爱。虽然他并没有太多的肢体动作,也没有笑的很欢快,但她知道他心里一定很高兴,毕竟之前他从未笑过。
就这样,子安从原来寄宿的村民家中正式住进了溪边小院。
家里多了一个孩子,也着实热闹了很多。子安也在白珊珊的细心关怀下变得越来越开朗,对周边的人也不再那么抗拒。虽然他依旧不说话,但看到他有今天的变化,白珊珊很欣慰。
这日,白珊珊正在里屋撰写书稿,红秀抱着煦清和清晏和子安一起在院子里晒太阳。不知从哪爬出来一条蛇,红秀没注意。子安眼疾手快地将蛇逮住,但是不小心被咬了一口。红秀吓得大惊失色,啊的一声,引起了白珊珊的注意。
白珊珊一跑出去就看到红秀抱着煦清和清晏,吓得脸色苍白。不远处的子安正死死的盯着地上那条被石头砸死的蛇。
白珊珊看了眼孩子,他们两个倒是十分淡定,还咿呀咿呀的说着话,显然是没有被吓到。红秀已经被吓得两腿发软了。
白珊珊拍了拍红秀的后背,安抚道:“没事了,别怕,你先抱着煦儿和晏晏回屋去吧。”
红秀惊魂未定,看了眼白珊珊,又看了眼子安,感激道:“方才幸好有子安在,不然两个孩子差一点就出事了。”说完便抱着孩子赶紧进屋了。
白珊珊赶到子安身边,一把将他抱在怀里,又将那蛇踢出老远。白珊珊一边摸着头安抚,一边着急的问道:“子安,你有没有哪里受伤?”说罢,还上下仔细地检查,这才发现他手腕上被咬了一口,被他用衣袖遮盖住了。
白珊珊心疼的看了眼子安,随手抽出手帕系在了他的手腕上。她拉着子安的手到里屋给他上药,又仔细地检查看看还有没有别的伤口,幸好那蛇没毒。
“子安,对不起让你受伤了。谢谢你,保护了煦儿和晏晏。”白珊珊将子安搂在怀里,轻柔的说道。
“弟...弟,妹妹...没事...就好。”
白珊珊惊讶地看着子安,“子安,你刚说什么?你再说一遍给我听好不好?”白珊珊简直不敢相信,子安竟然说话了。
子安张了张唇,又缓慢地说道:“他们...没事就好,子...安,没事。”
白珊珊紧紧地抱着子安,激动地说:“太好了!你愿意再说话,真是太好了!”
从那之后,子安说话的频率越来越高,和孩子们也相处的越来越好。
直到有一天,子安拿着一枚玉佩交给白珊珊。
玉佩通体圆润透亮,辅以蓝色的流苏,玉佩上刻着“泊明”二字。在玉佩的背面还刻着一个类似于松柏祥云的纹样,白珊珊觉得很是眼熟。
她问子安:“泊明,是你的名字吗?”
子安点了点头,“泊明,陆泊明。”
陆?子安姓陆...那这玉佩...
白珊珊终于记起,她的父亲白武麾下有五名得力干将,皆出自于世家。其中有一位叫陆桓之。据说陆家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块雕刻着他们名字的玉佩,而玉佩的背面是陆家惯用的松柏祥云纹。
没想到,子安竟是陆家的人!
可他为何会沦落至此?
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正当白珊珊犹豫着该如何开口时,子安又拿出一件衣服。这衣服看上去像是四五岁孩子穿的,衣服已经有些泛黄,但很干净,一看就被保存的很仔细。
子安掀开衣服内侧,指着一个地方。白珊珊这才发现里面有一个夹层,夹层里有一封信。
白珊珊征求子安的意思,“我可以打开看看吗?”
子安笑了笑,重重的点了点头。
白珊珊打开信,信纸已经有些泛黄。
有缘人亲启:
看到这封信的人,那你一定是子安非常信任的人。我乃是守边将军白武麾下之将陆桓之,因受屠龙会追杀,被迫逃亡。桓之不惧死,但我儿子安实不忍与之同去。桓之命数将尽,心中惟愿子安安好。
若有一日子安将此信交付出去,拜托您照顾子安,护他周全。桓之叩首拜谢。
楚万历元年春。
竟然就在天佑哥复国的那一年,只差一点...只差一点就不会遭到这样的悲剧了......
陆将军,我会替您照顾好子安的。
白珊珊叹息一声,她轻抚着子安的脑袋,心里既心疼又感动。心疼他小小年纪就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感动他与自己相识不过一年有余,就愿意相信自己,她一定会将子安照顾好的。
“子安,谢谢你信任我,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子安有些害羞地低了低头,随后主动上前紧紧地抱住了白珊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一转眼,煦清和清晏已经一岁多了。两个孩子已经可以独立行走了,性格也很鲜明。
兄妹俩都很好动,对什么事情都喜欢探索。子安就会跟在他们身后,若有不合适的举动,就会及时制止,并十分温柔地教导他们。
但哥哥相对沉稳,妹妹却很欢脱。哥哥像极了司马玉龙,妹妹则像极了白珊珊。
白珊珊看着三个孩子一天天健康快乐的长大,很是欣慰。但她心里,一直牵挂着远方的家人和朋友。
元祈说过,距离他们相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她一直都在期盼着。
这日,白珊珊正在院子里和孩子们玩。红秀急匆匆的赶过来,上气不接下气的,“夫,夫人...城里出大事了!”
子安贴心的为红秀倒了一杯水,红秀微笑接过,咕咚咕咚一口下肚,抬手擦了一把嘴边的水渍,这才将将缓过气来。
白珊珊无奈地看着她这火急火燎的样子,“你别着急,有什么事慢慢说。”
红秀急道:“夫人,不得了了!薛大人要娶青楼女子为妻呢!您快去看看吧!”
白珊珊却没有想象的惊讶,只是轻轻一笑,仿佛早就知道一般,“想不到他竟然拖了这么久才办,也不知道人家姑娘愿不愿意嫁给他。”
红秀一脸震惊,“夫人,您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