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田丸》第三十五集——犬伏

2018-05-21 20:57 作者:历史独角兽  | 我要投稿

作者:戯鬼君

终于到了“犬伏之别”,在播出前,官网采取一日一图的方式进行倒计时,许多日本观众都在推上发言说“神回预定”。播出之后的剧情,尽管跟想象中有点不大一样,但确实也写出了自己的独到之处!所用绘图均来自推上丸绘,文中如有写错的地方,还望小伙伴们批评指正!

旧语:

这一回中有着两个历代关于关原题材的大河剧或者时代剧中基本不缺少的两个经典素材——细川伽罗奢之死与大谷吉继加入西军,还有与真田家息息相关的“犬伏之别”。生书熟戏,这期旧语就来盘点一下以往相似题材的演绎。由于篇幅所限,鬼君这基本也就是择要而言了。

按照事件时间顺序,鬼君先来说说大谷吉继加入西军的素材,所选的版本是TBS的新春大型时代剧《关原》以及《葵德川三代》。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时代剧《关原》,这部剧改编自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关原》,从演员阵容上来看,可以说是一时之选,三船敏郎、三国连太郎、松坂庆子、栗原小卷等等。在这部剧中,饰演大谷吉继的则是高桥幸治。

说起高桥幸治,作为大河剧的爱好者们,大家必然会知道他是大河剧第一代信长的扮演者,其冷峻孤傲的气质也与信长贴合。在这版大谷吉继参加西军的演绎中,首先,在三成劝说吉继时,大谷对三成进行规劝,终究无果而归。接着,在回去的途中,大谷寻思与三成之间的种种,镜头则转场至当年茶会上三成饮下大谷饮过之茶的场景。之后,大谷就立即下令回到三成处,最后,大谷以一句“我瞎了,你也瞎了,同是瞎眼人,把我的命给你了”正式加入西军。

这一段的塑造点主要突出在一个“义”字,这也是众多相关影视或者文学作品中所抓住的核心点。另一点则侧重表现大谷的病态,无论是从大谷的扮相、高桥幸治的表演都在呈现出一个重度麻风患者,也为二者之间的对话增加感染力。比如,在大谷劝说三成的台词中,有一句“你的眼睛也看不见了吗?”最后,也是以“同是瞎眼人”这样的语句,将热血的场面烘托至一个高潮!(此一场景出现在《关原之战》第二集的末尾。)

在《葵德川三代》中,在“义”字的前提下,又突出了大谷豪情的一面。这里就不得不提《葵德川三代》中大谷的饰演者——细川俊之。与村上新悟一样,细川俊之也是典型的“美声男”,巧的是,两位美声男都演过直江兼续和大谷吉继。在剧中,细川俊之的美声式道白,听着确有几分病态。

“大谷加入西军”的情景,由三成与吉继的握手开始,也由二者的握手而结束。对于大谷形象的刻画,有一点细节十分值得玩味,那便是大谷的笑。在三成与大谷寒暄的场景中,短短的几次对话,每当话到兴头之时,大谷总会一笑。从这个细节中,鬼君个人觉得一方面体现大谷与三成等人关系亲近,另一方面也展现大谷对于自身状态及生命的达观态度。

尽管剧中一笔带过了三成劝说大谷的场景,也没有拍摄大谷思考要不要加入西军的场景,但是当大谷归来时,说完“我愿意和你共赴黄泉,你蠢,不过我更蠢”之后,所发出的那几声之前场景中不曾听过的大笑,并伴随着细川俊之富有特色的发声,余音久绕,也将剧中大谷豪迈重情的形象烘托了出来!虽然他的大谷戏份不多,但令人印象十分深刻。

相比“大谷吉继参加西军”来说,细川伽罗奢之死的演绎频率则相对要高出很多,或许也是乱世红颜的悲惨命运,会给关原前后的故事增加一抹不一样的色彩。由于版本众多且基本是赴死说和细川忠兴逼死说两种故事模式,那么我们就针对两种故事模式各选一版来简单提提。

首先是《葵德川三代》中的细川伽罗奢之死,这一段是由铃木京香客串出演,无论从台本还是从表演所突出的就是细川伽罗奢刚烈的个性。最后,烈火中的十字架的意象也比以往烈火中的桔梗花要更突出其刚烈的一面,而非生命的凄美。对于细川伽罗奢赴死的阐述,除了场景中的直接呈现外,台本由岛左近“武士之妻也是有尊严”和细川忠兴“由于是明智光秀的女儿,一直感到无地自容,因此才会珍惜名誉,以死来保护细川家的光荣。”的话语来进行补全。

下面我来说说《黄金的日子》中的细川伽罗奢之死。作为《黄金的日子》中颇为重要的女性角色之一,细川伽罗奢之死可以说是剧中一个重点刻画的场景。这里采取的是细川忠兴逼死说。当细川家老禀告要被作为人质的时候,细川伽罗奢一言应允。之后,细川家老便向伽罗奢传递了细川忠兴的命令,伽罗奢惊觉竟要自己自尽。此时,伽罗奢回望身后的十字架,岛田阳子的表演也较好地表达了伽罗奢此时复杂的心情。

之前,鬼君也讲过《黄金的日子》中天主教传入日本的浮沉经历是一条比较重要的支线,而在剧集末段,细川伽罗奢、高山右近、小西行长三位天主教徒也都用各自的行为来表达作为天主教徒的信仰与追求。伽罗奢之死的场景则充满了一种殉教的庄严感。当侍女不敢对伽罗奢下手时,伽罗奢想出刺鹿易于刺人的方法,也诚为这一场景的点睛之笔。一刀刺下,人鹿俱亡。

关于犬伏之别的场景,鬼君会在侃剧中再做罗列,最后,分享一下在《战国鬼才传》中“大谷参加西军”和“细川伽罗奢之死”的场景!其中“细川伽罗奢之死”的场景可能会让一些小伙伴倍感意外!(笑)

侃剧:

作为关于真田家最哀伤,最动人的一则故事——“犬伏之别”,自然是剧中最为重要的几个情节之一。这一回,我们也看到一些独具一格,甚至可以说是颠覆的解读或者演绎。然而,这并没有辜负日本观众在放送前所说“神回预定”的期待,而此一集的话题性也在近几集的《真田丸》中达到了一个最高值,即使放送结束了两个多小时,话题榜前二十里依旧能看到信幸、韩信、背水之阵等一系列相关内容。下面依旧一图流来看看关原之战前的动向,另外图中也显示出在《真田丸》中真田家与德川家之间的因缘。

别大坂

“山雨欲来风满楼”,本集一开场便是剧中真田一族最后的共聚时刻(姐姐、姐夫在岩柜城),这一场景中重点的塑造放在了真田家的女人们。当信幸宣布要跟随上杉一方,昌幸言道要表返(回归正途)时,镜头中分别给了薰夫人不解、阿春疑惑、稻姬思索,这也给三位接下来的表现做了一个铺垫。

在昌幸说明今后的行动后,薰夫人再次头晕。这一刻似乎又回到了第一回“船出”的那个状态。这一回从各种细节的演绎上来看,算是再现第一回“船出”与第二回“决断”的某些情节或者是一些伏笔的回收。阿春与昌幸之间的问答,一来直接表明了大谷与家康的亲近关系,二来也算是象征性地说明了当时的政局混乱,敌友难辨的状况。之后,也有类似情节同样是一些象征性的描述。

之后,则是兄弟之妻的不同表现,说来这里的身份设定上不知是不是有意为之。兄弟二人刚好是一位正室,外加一位侍女身份的女性。在信繁拜托阿桐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信繁对于阿桐也逐渐倚重,这也对应了前几回阿桐出色的谍报或者参谋工作。从二女争竞的场面上来看,阿春必然也是知道了一些关于阿桐与信繁之前的事情,这也为之后阿春与信繁在九度山的感情发展做好铺垫。

跟弟弟这边较为混乱的环境不同,哥哥这边则是一派祥和的景象,不知之后小野於通的登场会给这边带来怎样的发展(笑)。从29回“异变”后,稻姬逐渐融入了真田家,从这一段的表现来看,稻姬则已经彻底成为了真田家的女人。这一情节应该与下一集中稻姬最英武的情节息息相关,尤其昌幸的那句“真田家的好媳妇”十分引人注意。

之后信繁别离大坂的情节中,腐根桃树再次出场。从这一场景中,腐根桃树的象征意象比原有的个人所想的要复杂得多,或许每个人对于腐根桃树的意象都有着不一样的解读。鬼君试举两个例子,桃树可以视为西军的象征,那么这个虫可以指代板部冈江雪斋、小早川等等。如果从片桐细心关照桃树的情节来看,桃树象征丰臣天下,那么这个虫也可以象征着大藏卿局,甚至茶茶等人。

在上一回末尾,剧情向我们展示了茶茶对于会津征伐的态度,而这一回开场,宁宁的出场则展现了她对于会津征伐的态度,对于战火重燃的忧虑与担心也符合之前宁宁为了守护秀吉之世的一些做法。十五载繁华如烟,信繁再次仰望大坂城天守阁以及回想的镜头,对这座城的感觉也已从当年的惊诧变得饱含深情。

天下二分

首先来看看江的出场,算是《真田丸》中唯一一个第一次出场就将人物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角色,尽管只是一个短短几分钟的场景,但是透过演员的表演,阿江的热血劲以及比秀忠大上几岁的成熟感,以及夫妻间的关系与生活地位都体现了出来。

在剧组刚成立时的讨论会上,制片人屋敷阳太郎、三谷,印象里也有几位历史考证达成一个共识,也是在采访中反复提及的一点,这便是当信繁刚离开九度山,加入丰臣方时,并没有怀着尽忠一死的想法,信繁有着久困之后领到工作的喜悦,也相信在战争中能够获胜。这一点我们从信繁在冬之阵前后所留下的书信言辞中也可窥见。《真田丸》中,对于大谷加入西军的塑造,也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大谷加入西军的情节,脱离了以往赴死说的框架。大谷以沉疴之体加入西军,并对三成提出讨伐德川的策略确实十分令人感动。

然而,这里有一点的塑造,鬼君觉得可以商榷一下,那便是三成之泪。其实,从情节上来看,上一回的三成之泪是一种合理且合情的表现。秀吉死后,三成情绪上的崩溃从第29回“异变”就开始做铺垫。上一回中,三成被剥夺了政治生命,对前路的迷惘、丰臣之世的担忧与秀吉之托的愧疚,三成之泪合情合理。这一回中,三成之泪合情但似乎有点不合理,或者说应该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在大谷加入西军的情节之后,剧情表现了一下上田城的动态。或许,大家觉得这一段情节可有可无,但其实也是极具有象征性的。首先,昌幸与高梨内记的对话象征着诸多野心派大名对于乱世重临的喜悦、振奋与感佩。其次,堀田作兵卫与与八的对话看似平淡无奇,但其实也象征着民众对于战争的一种态度。

上周,好友玛丽酱曾言道对剧中没有阿春照顾大谷的戏份甚是遗憾,不想这一回中便出现了如此情节。这个情节的塑造点是在于突出父女之情,并从言辞中透露一些细节。炎炎夏日,阿春为父亲打扇,之后从阿春的言辞中,我们可以发现阿春对于时局的变化是一种懵懂且不安的状态。当大谷说出保护真田家眷的话语时,阿春面露喜悦,然而大谷已经病重到看不清的地步。此时,阿春放下扇子,双手执父亲之手并宽慰父亲的情节着实令人心头暖暖。

由父女言谈的内容,情节顺利过渡到了大坂城的人质风波。《真田丸》中的细川伽罗奢之死算是对于细川忠兴逼死说和赴死说的一种折中说法。这一段情节并没有像以前的大河剧一样脱节成一个单独欣赏的小片段,而是连缀起诸多事态的发展,比如稻姬返回信浓、佐助传信等情节。然而,这也让剧中关于切支丹的情节在结构起承转合的作用上十分明显,至于人物塑造方面似乎影响并不大,也看日后的阿桐变化再做详析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个细节,便是大谷的面布。在岛左近汇报情况时,大谷并未带上,而在去见阿桐和佐助前,大谷则带上了面布。这一点细节一方面体现出大谷与三成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对上了大谷在第31回“终焉”时的不想让旁人看到自己憔悴的面容。

剧组在准备写书信的场景中,丸岛和洋先生和道具组的诸位准备了许多不一样的书信,但也是很可惜镜头只给了寄给大友义统的那一封,但是,大谷盖黑印的细节展现也让丸岛先生十分兴奋。一夜奋战,从天明时是三成盖印的细节可以看出大谷体力燃烧到极限,这里三成抱住大谷的处理比之前三成之泪那段要顺,如果有台词,反而会搅了这场戏的情绪。不知下一集中是否还会有二人谋划的场面,但仅此一回的表现,日推上又见到了各种西军必胜的口号!(笑)

犬伏之别

下面先来简单说说之前的两个犬伏之别的版本,首先是《关原》中的犬伏之别,“关原”中的犬伏之别算是一个纯粹的过场戏,也无甚可夸赞的地方,最后是以昌幸决定分家的策略而告终。而相比于《关原》中的犬伏之别,《真田太平记》的犬伏之别则要激烈得多。

由于没有主题创作的框架,《真田太平记》在创作时要远比《真田丸》自由得多,看池波**郎的原著,我们也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他几乎是想写啥就写啥,时不时穿插一点人物介绍,结构十分松散。然而,也基于这种创作上的自由度,人物情感的发展也可以不用受到太多的掣肘。

从“小田原征伐”前后开始,池波**郎就在描写信幸与昌幸、幸村(信繁)之间的区别,到了名护屋回军之时,信幸已经与父亲、弟弟实质上地分离了,而在此之后信幸也再没有和父弟见过一面,直至“犬伏之别”。电视剧《真田太平记》也基本照搬了小说中的发展,在情节上有一些改动。

关于“犬伏之别”的描写,小说中前半部分有点味同嚼蜡,后半部分则要出彩许多;电视剧版的呈现则刚好相反,主要原因也是电视剧版中基本将幸村(信繁)沦为看客,重心放在了昌幸与信幸的争执上。小说中设定了一个雷雨夜的情境,电视剧版中则将情境与昌幸信幸的谈话融在一处,是值得称道的一处改编。当信幸质问昌幸是想让天下再陷战乱,父子齐怒,药师堂外的一棵大树被雷霆击倒。之后的情节将小说中幸村(信繁)打圆场时所提议的分家想法,改为昌幸的放手。

整体而言,相较于原小说叙事上的平淡(可能也有翻译的问题),电视剧版的“犬伏之别”要更具感染力,也是基于将景与情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最后,伴随着《真田太平记》的主题曲,雨夜之下,幸村(信繁)与信幸相执而别,这暗夜之雨,何尝又不是兄弟心中的难泣之泪?

相比较《真田太平记》小说创作时的自由,《真田丸》的创作则需要一直紧扣着几个主题来创作。这种主题创作其实也是行业逐步规范化的一种体现,似乎新世纪以来的大河剧,每一部都有一个主题的基调,比如《新选组!》主题是青春、《军师官兵卫》主题是生存等等。

《真田丸》的主题中有一点是“家族爱”,这一点我们在《真田丸》开播前的海报上便可获悉。另外,则是三谷在创作剧本中所定下的两个立足点“父与子”与“灭亡”。与“犬伏之别”相关的主题则是“家族爱”和“父与子”。如何在这段有名且伤感的逸话中写出“家族爱”与“父与子”,也是个人对三谷剧本的期待。

《真田丸》的犬伏之别由佐助送信而来的情节而正式开始,这里也不禁让人联想到第一回“船出“佐助寄信而去”的场景。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已经听出来佐助的风声从第一回的微风已经慢慢进化到如今的疾风。十数年的修炼与打磨,佐助也已经从下忍逐渐成长为一个上忍。另外,根据平山优先生的一些著作中所提,在得知石田举兵的消息后,昌幸的表现是又惊又怒。剧中解释昌幸当时惊怒的情绪也算是合情合理了。

从场景上来看,《真田丸》的“犬伏之别”是由三个室内景和两个室外景构成,通过室内景与室外景的不断交叉且每一个场景中台本都有个明确的塑造点,也通过这样交叉与递进的形式,将整段剧情的层次感都展现得十分明确且到位,下面将每个场景逐一分析一下。

首先是药师堂内的第一个场景,这一段场景中的主要人物是昌幸与信繁。一开场,父子三人的对话内容以及草刈桑、雅人叔与卷毛的举止状态都保持着之前父子对谈的状态。昌幸对时局的分析,应该是借鉴应仁之乱的经验。之后,则是信繁展现其对于战局态势发展的敏锐,最终也将老爹的武田梦打破,但是对于最终的选择,父子三人并不能明确,此时可以注意一下卷毛的表情,在父子三人中显得最为纠结与焦虑。

接着是药师堂外的场景,这一段场景是明写众家臣,暗写信幸。对于决定真田家未来的会议,真田家的众家臣也十分焦急。从众家臣拜托佐助,而佐助十分纠结的情节,可以看出佐助对于主君之命的恪守,也同样为真田家的前路而焦急。河原纲家这则逸闻的改写则是由昌幸砸木屐变成信幸砸竹筒。作为父子三人中表现一向最为理性的信幸做出如此之举,也从另一个角度反应出信幸此时心中的焦虑与苦恼。

然后,场景又回到了药师堂中。这一段的主要人物无疑是信幸。之前一段展现了信繁原有的敏锐之处,这一段则再次将信繁的丰臣视角展现出来。另外,这一段我觉得草刈昌幸的表演上可以再突出一点细节,比如当信繁说到有可能成为甲斐、信浓的大名时,昌幸可以有一个短暂静止的状态,这样也能与之后抽签时两根红色的线条联系起来。

联系到第二回“决断”中的场景,不得不说这一笔写得十分巧妙。演员表演上所体现的变化、镜头运用和台本的相似,对于信幸提出分家之策的设计,鬼君也是由衷叹服。尽管《真田丸》中对于信幸的成长着墨不多,但是鬼君之前也讲过剧本上其实通过各种行为方式的前后来突出信幸的变化。另一方面,剧中父子三人中最为真田家着想的也是信幸,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设计也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或许三谷在列剧本大纲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个想法。

药师堂外的第二场,主要所想呈现的则是兄弟之情,木村隆文导演从场景的布置上也是颇为用心。大家可以注意真田兄弟的背后六文钱,镜头围绕着真田兄弟的移动,也随着兄弟间的台词内容,一个六文钱的场景逐渐变为两个六文钱的场景,之后当信幸宽慰信繁的时候,场景又变回了一个六文钱的家纹。另一方面,昌幸独饮的镜头也很值得玩味,草刈桑的表演很恰到地表现出昌幸武田梦破碎的伤感与对儿子终成大器的喜悦,终于“源三郎与源次郎合二为一”。

最后父子三人的韩信之论,让韩信直接上了当时日推话题榜的前十位(笑),算是意味深长的一笔。首先,从表面上来看算是兄弟二人一起捧着父亲,而信幸对昌幸是日本韩信的评价,其实也是三谷本人对于昌幸的评价,早年之坎坷,军略之过人,晚期之不遇。无独有偶,好友阿窝窝之前也曾在微博上发表过一段昌幸与韩信的言论,鬼君这里也分享一下。

在我心目中昌幸和韩信很像,两个人都是爱恨分明、恩仇必报的类型,性格中都有一抹市井,一种背离于君子的锱铢必较,都对君主有高期望和求功欲,他们生来是没有忠诚二字的,所谓的忠诚是情义的堆积,是对利益的渴望。可叹国士之愿注定落空,刘邦或家康驾驭不了这么傲慢的诉求。枉然聪明,却看不透。

杂言:

1、本集MVP及下集展望

本集MVP算是大谷吉继与真田信幸并列了。一人半集的精彩演绎,这一回可能是大谷吉继最后一次有重点描写的一回,片冈爱之助的发挥也十分精彩,尽可能体现出作为朋友、参谋、父亲的多个层面,为三成谋划时的坚定果决、父女言谈时的温情款款、以笔作战时的热血喷张都十分令人动容。

卷毛的信幸,作为《真田丸》版“犬伏之别”的主轴人物,起初的焦虑与纠结、提出对策时的诚恳真挚、宽慰弟弟时的成熟与哀伤,最后韩信之论时的谈笑风生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一路看来信幸的成长,三谷对此用笔之深,虽然不及对信繁的描写,但是明面上的对比可能让观众感觉更为直接,信幸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超越了弟弟,也超越了父亲。(想想至今我仍对当时没有察觉三谷对信繁成长的用心之深,深悔不已)

下集的重心应该是第二次上田合战了,另外,下一回秀忠的塑造也会非常的重要。相比较第36回“胜负”,鬼君反倒更期待第37回“信之”。最后,用三张“犬伏”丸绘结束本期剧评吧。


《真田丸》第三十五集——犬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