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都在说慈善的事,那我讲讲我自己的经历,一个放下仇恨的举手之劳

2023-04-11 13:21 作者:后藤一里_office  | 我要投稿

原批似乎是觉得自己举手之劳帮助别人是一件可以拿来炫耀的事情。那么我想问,一个人能够放下仇恨去帮助弱者那又到了什么一个程度呢?一个在米游社经常讲述自己不幸遭际的一个小孩,在春节过后不久肝功能异常住了院。之前就有和他沟通了一段时间的我,以完全陌生人的身份给他汇了1k块钱,而且至今还在持续不断地关注他的生活、学业和家庭问题。 事情的经过是几个月前的一个帖子。网页链接 讲真,如果仅仅因为我给一个陌生人捐了1k块钱我就可以希望他报答我的话,那么我希望他对我最大的报答就是别玩原神了。“我很少忘记事情,更不会忘记仇恨”——我与原批这个弱智群体单方面的积怨已久。所以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自己帮助的人永远不要是自己敌对的人。但是,我甚至也无法狠下心来横加干涉弱者的爱好,因为这或许是他们少有的慰藉。我现在只希望这孩子能够考个好大学,谋得一个好出路。他身体不好,又还只是个高三学生。跟他完全不一样,我是已经二十岁了,一直一帆风顺,我于是只希望他也能平安幸福地度过二十岁的节点,然后是下一个节点,再然后是比我活得更长久。 我在瞧不起那些所谓“名老死男女”的时候,总会精神胜利道:他是活不过我的。所以我希望我能对这个孩子说,我是活不过他的——因为生命的美好,可能只有在他这样的境遇下,才能够真正的体现。 这是当时我第一次知道这个人的事情然后去和他做了最初步的确认之后写的感想。很长的一段,劳烦各位看完吧。 我本以为我永远不会把米游社下回来以避免看到米哈游那堆破烂事的。但我偶然看到有人在孙笑川吧发帖,说他看到一个遭际不幸的小孩,家庭环境很不好,自身健康状况也不好…这种桥段在现实中发生给我的第一印象竟是“富有艺术性”,在有这种想法的那个一瞬间之后我立即只感到我自己冷酷、可恶、卑鄙。 于是我把那该死的米游社下了回来,联系了他。与他交谈过程中,我发现那个发帖者的描述绝无半句虚言,他确实是那种遭遇了很多困境的小孩 在知道我是从别处来专门过来了解和关心他情况的时候,他的回答比直截的哭诉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恸哭或者呜咽都要震撼我的灵魂。 “你能来看到我真的已经非常麻烦,你也非常感谢你了,雨楓已经很开心了,再去麻烦你什么的雨楓也不敢这么做了的,真的非常感谢你,现在也不早了,你也要早点睡觉,不要熬夜哦” 人如果在生活中缺乏爱,大概就可能会变成这种既渴望爱又觉得自己配不上被爱因而又害怕爱的游离的心理状态。他已经是一个很坚强(比我坚强得多的人,拖着病体硬抗着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疼痛。但我多么希望他能够认识到,被爱不是一种奢求,而是一种需求。同样的,我来到一个我已然断绝联系的论坛,仅仅为了向他传递一种关心和帮助的信号,并不出于任何其他功利的目的,而仅仅为了去表达我去爱别人需求,改善我虚无、虚伪而无人可爱的悲惨境遇。 我是希望这世上悲惨遭遇的人多一些,还是少一些呢?身边有人暂时生病了,我却戏谑地调笑他们,希望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远在天边的人遭遇了长久的难以挽回的不幸,我却希望自己能够帮上忙,甚至恨不得在这个因为意外而延长到两个月的寒假里,去到他那里看望他,尽我所能给到他帮助。 人的情感往往是具有欺骗感的。人会故意地认为自己的目的很高尚。人善于捏造能够感动自己的动机,而这种动机又在传播中诓骗了更多的人;在收到了旁人许多赞扬和赞叹这类很积极的反馈之后,人就仿佛被大众的肯定所说服了一样开始暗示自己自己自始至终都是高尚的了。这正是人的常态——更是我的常态。像我这种高傲、虚伪又刻薄的人,是不可能没有这种心态的。 但,这次,也可能只有这次了,我真正想要帮助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人可以不被任何人爱,但一定不能没有想要去爱的对象。”——很抱歉我又从某些理论的角度说些空话了——一言以蔽之:我想帮帮他。 我一定会帮他的

都在说慈善的事,那我讲讲我自己的经历,一个放下仇恨的举手之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