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格局,制度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群体与个人命运(1)

2023-09-06 22:32 作者:天空飞翔荷兰人  | 我要投稿

历史格局变化如何影响具体之群体,具体之个人?试举古今三例阐发。

第一例,魏晋入隋唐,其变化剧烈者莫过于传统家族门阀之衰落。当然衰落是多方因素所致,此前拾人牙慧从陈鹤寿先生视角阐述文化-生活方式衰颓。今天则从格局变化之制度变迁角度思考衰落。汉魏以来,秦制尚有古风熏染,例如州郡县之椽属皆为守令自辟,即自行选择,所以汉代郡守自言譬喻与下属有君臣之义,此一制度自汉魏以来实则为门阀崛起之关键,征辟椽属之权利乃是培养后继政治入仕后继者,建立政治庇护网络重要工具。汉代袁绍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便是如此。北朝发展至隋,征辟椽属之权利收归朝廷,则门阀传统进身之阶,出仕之道路即告断绝,魏晋模式门阀繁盛之政治根基即被隋文帝从制度层面扫灭,此为隋唐新格局异常重要变革。此后山东门阀则沦为婚姻旧家,只能在民间之中享有誉望,而终究无政治之根基,唐太宗修订氏族志除了提高北朝功勋新贵之地位,其本心未必无有隋文帝之意,借此朝廷官修中正品评标准以打击山东门阀之势力。所以很多人论及门阀衰落,只谈及李唐氏族志以及武则天大杀关陇门阀,李唐宗室云云,实则是疏忽最为关键者,甚为可惜。

 制度变革,引起政治利益分配,社会资源分配之变革,最终影响到群体兴衰,个体命运选择可见一斑。而此种制度变化以及制度变化带来的社会结构重大变化,也是秦汉帝国与隋唐帝国,我个人看法中前后相继两文明差异的最为重要特征之一。

  从政治权利分配上讲,椽属制度重大变革意味着隋唐帝国集权程度大大增强,相较秦汉帝国深入地方治理之中,过去主宰魏晋政治,在魏晋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门阀家族失去建立广泛政治庇护网络,关系网络的政治通道,在朝廷与地方影响中大为削弱,其建立地方割据势力对抗朝廷或是通过朝廷家族政治威胁皇权的能力大为降低,例如司马氏以来魏晋门阀在皇权更替中占据异常重要角色,而例如王敦桓温类在地方以门阀家族网络为纽带建立幕府政治,以陶侃分陕之任类型,王敦王导兄弟,桓温门阀类型的角色遥制朝廷,甚至扮演伊尹霍光角色,要么废立君主,要么以权臣角色九锡篡位,而隋唐后由于椽属制度变革这类可能性急剧降低。从另一个方面讲也扩大了统治根基,为过去门阀时代寒门人士打开了更多的出仕渠道,过去被门阀所轻视的小地主寒门子弟,被门阀君子目为小人的南朝权臣茹法亮这类人物也慢慢失去了政治歧视,得到逐渐平等之机会。

  从社会结构,社会群体兴衰来看,椽属制度之废除,导致传统门阀衰落,他们在社会结构中位置则不可避免落入新兴科举士大夫手中,所以谈隋文帝开创之科举制度,实则需要同时考虑椽属制度变革。而李唐时期唐太宗修氏族志,武则天时期新兴地主与门阀博弈,乃至中晚唐门阀余晖之山东经学旧族与科举士大夫争斗,所谓中晚唐牛李党争,若思考其历史脉络,隋文帝时期变革为其异常重要发端。

  从家族演变来看,周代宗法制下城邦大共同体,经历春秋战国最后走入周秦之变,从大家族走入小家庭,又从汉魏以来小家庭走入门阀大家庭,而后又从魏晋门阀大家族走入隋唐小家庭。其中脉络也是论者极多,例如汉代家庭制度一书,所以共同体规模大小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思考视角。

 从文明变革角度,也就是陈鹤寿先生所谓隋唐空前格局,我个人受陈先生启发的观点,从三代文明到隋唐开启第二文明,此中社会文化,族群,制度变革便可从椽属制度废除中略见一斑。当然是我个人浅薄脑补。从个人命运而言,可以去思考山东婚姻门阀在隋唐间的沉浮。

 总的来说,郡守征辟椽属制度废除,实则为三代以降,秦汉魏晋与隋唐变革最为关键处,中国政治史,社会结构最为关键之一,甚至可以目为前后两社会宪政层次巨大变革(英国宪政史一书视角)。实则是周秦之变,编户齐民秦制重大变革,朝廷与地方政治结构,社会群体结构,整个社会治理模式变化。隋唐开启新格局,新文明实则与之前有深刻之不同。

第二例,晚清科举制废除,论者极多,省略

第三例,关于全球化下农民工产业链附属群体命运思考,三十年来由于全球化产业链缘故,产生出适应冷战后全球体系,全球化产业链之社会结构,社会群体。此一群体附属于农民工产业链,此一群体依赖全球化如同汉魏,魏晋门阀依赖椽属出仕一般,一旦全球化出现变革,则落入同样根基消失困境,由于其产生根基如此,受到教育亦是适应全球化所致,一旦全球化变革则失去繁盛根基,乃至生存根基,其大者积累金钱多者尚且可以避居海外,其小者则是惶惶不可终日,举目四望毫无未来毫无前途可言,要么以技术为傍身之阶远离桑梓,在异文化下生活,要么汲汲“科举正途”从容街道社区,历史格局之变化影响社会群体,乃至个人之命运路径

历史格局,制度变化如何影响社会群体与个人命运(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