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五CS全奖博士背后:双非本,无GRE,零实习

申请背景:
上海海事大学三年 Overall GPA:3.78/4.0;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Overall GPA:4.0/4.0
科研:两段(UCR一段,UIUC暑研一段)
TOEFL:108
无GRE
无实习
申请结果:UIUC CS PhD(只申请了UIUC)
申请前准备:
我是在大一的时候就确定了以后想要出国留学,所以我在本科阶段非常注重绩点,毕竟绩点是可以直接影响到申请的结果的。在本科期间,除了一些通识类课程,我几乎都拿了满绩。但是现在想起来觉得有些遗憾的是,当时我把我几乎所有的的时间主要放在刷绩点,加上对申请没有很全面的认识和信息,并没有意识到本科科研的重要性,所以最终结果是我在国内的3年本科期间是没有什么科研经历的,这一点一直是我申请路上的一个比较后悔的地方。
我在大三时候通过和同年级的高校朋友交流,发现他们都或多或少至少有一段科研经历,于是我开始思考怎么去弥补我这一短板。我的最终解决方法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海外交流项目,并且交流期间加入实验组来以此提高自己的软背景。于是我在大四时期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并且拿到了满绩点,与此同时参与了我的第一个科研。意识到科研是我的短板,同时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打造一个更好的申请背景,我并没有在大四上学期直接申请,而是选择了GAP一年。
GAP的这一年我在世毕盟的指导小组的帮助和指导下陶瓷到了UIUC的教授并且顺利留组PhD。关于暑研,我认为这是申请中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你可以增加一段科研经历同时如果表现的很好可以获得海外教授的推荐信,其次可以丰富自己的CV,最后如果暑研过程中表现优异而教授有phd的名额的话,则可以直接和教授商量留组。我就是在十月份的时候和教授表明了自己的意愿,并顺利留组。
暑研的申请过程是先去各个学校网站上浏览和你的科研方向接近的教授,然后准备好自己的简历,发邮件给这些教授表达一下你想加入他们的科研组的想法,以及说上你可以开始工作的时间。暑研联系过程可能不会很顺利,刚开始的时候投的简历和套磁信收到的回复很少。但是一定要坚持不断的发下去,基本上最后能拿到暑研的offer的。暑研的过程中也有面试,面试按照老师们发的面试指导来准备就行了。有的面试也很随意,可能用不到PPT,只要能把你之前做的东西口头流利的叙述出来也就可以了。
申请材料准备:
(1)英语成绩:两个标化成绩应该越早考出越好,而不是拖到最后。否则很影响申请的心态。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大多数学校申请CS PhD并不需要GRE。我是在7月份的时候考出托福成绩,当时也是耽误了我一个月的暑研时间(本来定好6月进组)。我认为大一大二是准备英语的最好时间段,而且应该抱着一锤定音的态度去考。大三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又要花时间刷绩点做科研,如果在这么关键的时候占用了很多的时间去准备英语。是非常浪费的。
(2)推荐信:推荐信是我认为的申请PhD中最重要的申请材料,一封牛教授的强推可以直接改变你的申请结果。由于美国教授并不熟悉国内高校教授,所以国内教授的推荐信很多时候并没有很大的帮助,海外教授的推荐信尤为重要。就我个人经历而言,如果有机会申请国外交流项目,不妨参与进去,通过交流项目不仅可以提前了解美国的学习,生活,更是可以在交流期间联系科研实验室,好好做项目拿推荐信,进组科研甚至留组。
(3)CV和SOP:CV我主要是按照世毕盟的模板+老师/mentor的修改来定的,我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SOP上。按照我老板的话来说:“我只会看SOP和推荐信来决定发不发offer”,由此可见SOP的重要性。关于SOP,世毕盟的申请课程也有很详细的讲解。我这里想说的就是SOP一定要凸显你的个性,你的科研想法。切记切记不要写成了流水账(i.e.按照从小到大时间线叙述历史)。我的写法是通过SOP,让教授明白我是如何爱上科研,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这个科研领域之中并且为什么要申请该项目。
说在最后:
以前我也自卑本科学校的劣势,总觉得名校与我无缘,更别说PhD。但是回顾这一路的申请我发现,只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软硬背景实力,本科院校对于申请的影响微乎其微。我很感谢自己当初选择了海外交流项目并且GAP暑研一年。还很感谢选择了世毕盟,感谢刘老师以及我的mentor在我这一整年之中对我的申请规划,申请文书材料修改润色以及方面申请材料的帮助!最后祝新一届的学弟学妹都能申请顺利,offer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