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如何确保生产流程正常开展6
响应型供应链模式的建立之如何确保生产流程正常开展6
在前一篇文章中,晓闲介绍了2种风险管理制度,分别是:运行风险管理制度,异常与事故处理制度。今天,晓闲会接着介绍其他的一些重大或重要的日常管理制度,这类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在日常运营工作中频繁使用,它们对于企业的安全运营甚至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生产流程
1.生产管理制度
A.管理制度
n.生产管理汇报制度
生产管理汇报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生产部及相关部门在产品生产管理的相关方面。
生产管理汇报制度的运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了企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生产优化等方方面面,对于整个企业而言,可以维系企业正常运转。
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流程和系统。
产品的生产制造环节涉及到了很多环节,比如原材料的领取与处理,生产环节存在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所产生的半成品的条件、状态、数量都不一样,物料的投料数量、投料条件、投料方式和投料环节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产品生产的包装也存在很大差异;此外,在产品生产环节中,涉及到非常多的设备,不同设备的运行条件和管理方法都不相同;最后,产品生产流程中还会涉及到很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因此,要想维系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的正常运转,就需要通过汇报制度来贯穿整个系统长期的稳定运行。
对于企业来说,每天产品生产环节中若干信息的正常传递和反馈确实并不能通过汇报制度来实现,比如在一批产品的生产环节中,生产车间负责人不应该随时问下面的人——生产是否正常,物料是否已经完成投料了,这样的工作沟通和衔接往往更多的是通过信息传递功能来实现。
日常交流并不能帮助复杂系统要想长期正常运转。车间负责人不应当每天都去一趟车间去问一遍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目前生产是否正常,而且这样的询问并不能帮助企业判断是否出现了某种异常变化,比如产品单位能耗突然增加了。
而应当通过汇报这样一种形式来确认工厂运行是否持续处于正常状态,工厂所出现的异常问题是否得到了处理,工厂生产环节中是否存在可以升级和改善的方面。
那么,下面晓闲来谈一谈企业的生产管理汇报制度。
首先,生产管理汇报制度汇报什么
生产管理汇报制度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汇报管理制度。
在这项制度中,相关部门要做到完成如下方面的内容汇报:
产品生产及相关环节有无异常:异常产生的范畴非常广,如所领取的原材料、包装材料等有无异常状态;在产品生产环节中,中间的半成品是否存在异常,半成品的形状有无异常,设备运行环节中有无异常问题出现,最终所产生的产品有无异常;
汇报与物料数量相关的信息:共生产了哪些产品和哪些规格,每个产品生产了哪些批次,每个批次所消耗的各种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数量,每个批次产品的产量数据和包装信息,产品生产的能耗、水耗、电耗、气耗等消耗,产生了多少废水量,废水量产出率有无变化;
汇报工厂和车间管理状态:相关部门要汇报目前工厂和车间的管理状态的进展和结果,比如:对于开展6S管理的生产工厂而言,应当定期汇报工厂的6S管理的状态,并及时汇报6S管理状态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对于设备安装的事项,相关部门需要定期汇报设备安装的进展和进度,以及应对潜在难题的解决方案;
工厂和车间管理升级汇报:在对工厂和车间进行管理时,企业可能会发现总是会存在某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解决潜在的困难或者对现在的资源和配置进行升级,这都需要相关方定期汇报相关困难解决以及资源升级的进展。
其次,生产管理汇报制度是如何汇报的
这项制度会介绍企业的汇报流程,汇报的具体步骤是什么,通过何种形式进行汇报,以及向何人以及什么部门进行汇报。
目前很多企业都在推行汇报信息化,因此,对于生产管理的汇报制度而言,某些信息可能会通过电子化的信息平台进行汇报,此外,企业可能还建立了LIMES系统,这样可以实现所有生产数据的同步传输。
比如:设备使用记录、物料称量记录,等等,可能不再需要专人进行最终结果的汇报,而是相关数据会自动传输到工厂的数据中心,管理者可以直接从数据平台获取所需的设备相关数据。
企业所需汇报的内容和细节很多,汇报的层次和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比如:对于产量数据,在进行汇报时,基层操作工人可能需要针对每个批次的生产量、物料消耗量进行汇报;而汇总到整个工厂的管理,相关生产经理在汇报生产产量时,将不再需要汇报具体每个批次的生产量以及物料消耗量,而是针对整个车间的综合数据进行汇报,比如汇报上个月的每种产品的产量、每个规格的产量、总的原料消耗量以及每种原料的消耗量,以及单位产品的原料消耗量,等等。
前者侧重于微观层面的汇报,而后者侧重于宏观层面的汇报。
比如:对于企业所遇到产品质量事故,其汇报形式和汇报对象可能会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这类事项,其汇报可能会分为两种汇报形式:
形式一:生产部内部汇报
对于生产部内部汇报的形式,可能需要经过两轮专门汇报。
首先,将需要责任岗位先对上一级管理者进行整件事的全面汇报,让上级清楚地知道事情地来龙去脉,也会让管理者对工作状态进行评估,确认问题地解决是否已经解决;
其次,在生产部内部还会进行进一步对上汇报,由相关责任部门的负责人向整个生产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汇报,其汇报的侧重点在于事情的结果,而非事情的来龙去脉。
形式二:企业内汇报
对于质量事故的汇报,可能会要上升至整个公司层面,其中涉及到生产部、质量部、研发部等部门,销售部门、工程部门、采购部门等部门可能也需要参与其中,此时,可能是由质量部或者生产部门的负责人或管理者对其他部门进行汇报。
以上是关于汇报制度的相关介绍。
o.工厂管理奖惩制度
工厂管理奖惩制度是一种通过奖励和惩罚相结合来保持和提升工厂管理质量的制度。
单独通过惩罚,确实可以起到很好地避免一些由于员工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风险,但惩罚并不能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产品生产。
企业以惩罚员工这样一种方式来推行管理制度,推行一种强权文化,往往只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规避失误的损失,将只能要求员工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履行责任,但是,这样的文化和管理风格并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质量。
在以惩罚为主要制度的企业中,员工发现了其他人的违法行为或者不安全的行为,如果判断不会危及自身利益,比如如果员工判断这样的行为不至于导致重大安全事故,或者判断这个不举报或者汇报这个违规行为,并不会导致自己被公司处罚,那么,这名员工可能会对这样的行为视而不见。
而如果与此同时,企业还设立了激励制度,那么,此时,将可以充分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心等,进而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管理质量。
在员工发现其他人的不安全行为时,由于激励制度的存在,该员工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应当对这样的行为进行制止或者举报,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此外,员工可能也会意识到目前的管理工作中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方面,此时,对方提出改进的提议,一旦该提议得到落实,企业的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
在工厂管理奖惩制度中,最核心的方面是如下几个方面:
激励和惩罚的要求和标准:
比如:员工的一个好的行为要达到什么程度后,企业或者部门可以给予员工奖励;员工的一个坏的行为要达到什么效果后,企业或者部门就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惩罚,以及不同级别的行为需要达到什么等级后可以采取对应的标准进行处罚;
这里更加侧重于设定行为的标准和规范;
比如:员工未洗手就进入洁净区,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判定为较严重的负面行为;员工未携带门禁卡在厂区内行走,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被判定为初级的负面行为;
激励和惩罚的认定流程:
企业如何才能将某一个行为判定为符合被奖励的标准,或者如何将一个行为判定为符合被惩罚的标准;
这里侧重于谈论相关的评审流程:企业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步骤以及证据进行行为定性判定;
比如某名员工向公司提出了某个建议,员工的上级管理者对该建议进行评估,或者由另外一个部门对该建议进行评估,相关人员或者部门判断这个建议值得实施,后续,企业试图推行该建议,最终发现该建议非常有效,建议实施成功。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认定流程,其中建议实施成功就是建议实施的结果以及评价的依据。
激励和惩罚的公示方式:
企业对已经判定了符合激励或者惩罚的行为的结果,要通过怎样的方式对部门内部、企业内部或者企业官网对外通告;
比如:某某员工因为重大过错,被企业开除,企业可能会选择在自己官网上对外公开表示改名员工已离开公司,不再属于公司员工。
激励性提案和建议汇报方式:
企业如何获得员工的提议和建议,员工如何向公司或者部门汇报自己的建议和方案。
奖励和惩罚的标准、方法和途径:对于企业所判定的一个符合奖励或者惩罚的行为,会采取哪些形式的奖励或惩罚呢?
比如:授予总经理勋章,给予物质奖励和金钱奖励,给予升级加薪,给予警告、记过处理或者对员工进行辞退或者劝退。
p.生产记录管理制度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是一种对与生产活动相关的记录、单据等进行管理的制度。
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与生产相关的记录是非常关键的,其常见用途如下:
确保生产活动符合法规的要求:
很多行业要求企业的生产活动符合相应的管理要求,会要求企业的生产活动应当符合相应的法规,自然而然地,产品生产环节中的相关记录也应当按照对应要求执行;
以制药行业为例,制药企业主要受GMP法规要求管理,GMP法规最核心的要求是:记录不可被修改,因此,企业要想确保自身的管理符合GMP法规的要求,则应当按照法规的要求进行生产相关记录的管理。
确保生产活动是规范的,可以规避相关风险:
如果生产相关的记录不规范,企业将很难确保自身的管理不会出现问题。
以物料领用为例,如果生产部门领用物料100吨,仓储部门记录领料100吨,生产部门在产品生产中投料80吨,最终生产部门记录剩余物料15吨,并将剩余物料15吨退回仓储部门,在仓储部门的退料记录上记录为15吨。
这样的生产相关记录就是有问题的。
因为企业的记录中丢失了5吨货物,此时,企业将很难相信和判定自身的生产管理活动是规范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可能的风险是自动化设备计量出错,或者员工投料量出错,其后果可能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投料量出错,可能的影响是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确保生产质量可以得到客户认可以及行业监管机构认可:
很多行业的企业都会对其供应商进行现场审计,与此同时,很多政府监管机构会对被监管的企业进行现场审查,监管机构可以判断企业的生产活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重大风险,而企业通过对供应商进行审计,可以判断该供应商是否存在供应方面的重大风险。
而客户审计以及监管机构审计的重心之一是评估企业的生产环节,其中,生产相关记录同样是审计的重点,相关机构和企业可以从生产相关记录中发现风险的迹象。
便于企业进行管理复盘和管理提升:
生产相关记录是生产活动的原始记录,可以帮助企业回顾历史生产活动的很多细节,并帮助企业发展。
企业会遇到诸如产品质量异常、设备故障、安全事故、能耗异常增加等问题,企业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详细情况,调用历史数据就可以很好地帮助企业发现问题真相,并最终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此外,企业可能还会考虑提升管理水平,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回顾历史数据就很重要。
生产记录管理制度会规定如下多个方面:
生产相关记录的范畴:
主要规定需要管理的生产相关记录种类。
比如:生产批记录、领料单记录、投料单记录、物料清洗与消毒记录、物料标签领取与张贴记录、物料标签扫码记录、生产车间与厂房温湿度记录、设备的开关机和操作条件设置记录、检测取样记录、产品在线监测记录、生产环节异常记录、车间和厂房消毒、杀菌、除湿、干燥、通风和打扫记录、物料称量记录、物料投料记录、物料配方记录、原料入厂检测放行记录、产品入库检测放行记录、成品出入车间记录、成品入库记录,等等记录。
生产相关记录的记录要求:
这里会列出生产相关记录的记录要求,比如大家记录的样式、记录的形式(电子记录还是纸质记录)等等,记录是否需要进行审核和审批,审批的形式和流程是怎样的,记录如何签字,签字日期的要求是什么,签名和记录能否涂改,纸质记录是否要扫描备份,等等。
以晓闲曾经所服务的某个制药行业的经验为例进行说明,相关要求如下:
需采用纸质记录为主,应加盖相应印章;
记录需要由专人记录,且必需经过复核和审核;
签字应当清晰,中国人不得使用英文名签字;
签字的日期有固定格式,不得随意使用日期格式;
生产相关记录的保存要求和保存流程:
主要介绍如何保存记录,比如保存文字记录的文件柜需要使用何种材质以及保存文件记录的房间需要如何管理,生产相关记录需要保存多久,生产相关记录应当何时存档,生产相关记录的存档流程和步骤是怎样的,比如在存档时是否需要进行签字确认,以及要依此经过哪些人签字。
生产相关记录的领取流程:
这里主要规定了企业相关人员领取生产相关记录的具体流程,比如需要获得何种批准,以及批准步骤是怎样的。
责任部门的主要职责:
这里主要规定了在生产记录管理中各个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职责。
比如:生产部门负责如实记录相关数据,并负责数据的校验,对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签字正确的记录才是有效的记录;而档案室则承担了安全存档记录的责任,防止存档后的记录丢失或被篡改,承担了在合理合规流程下借出记录的责任;
当然,其他部门也会承担对应的责任,这里也不再列举。
生产相关记录的监管要求:
这里主要介绍了企业如何开展生产相关记录管理的监察活动,比如抽查企业的生产批记录是否存在记录缺失,抽查是否存在记录不合规或无效的问题;抽查生产相关记录是否正常归档和保存;抽查生产相关记录的领取和归档流程是否合规。
生产相关记录管理中的违规行为和禁止行为以及相应的惩罚等级:
这里主要规定了生产相关记录管理中存在风险的行为和不得出现的行为,比如:制度规定生产批记录不得使用黑笔记录,那么,使用黑笔进行批次记录就属于违规行为;制度规定禁止涂改生产批次记录或者冒充他人笔记签字,等等,这些行为都是违规行为。
对于上述行为,企业还会对违规行为定级,并规定违反制度之后可能面临的惩罚等级。
以上内容为企业在生产管理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些制度,在下篇文章中,晓闲会继续介绍其他的管理制度,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