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食品厂食品安全突击检查标准如何有效合法应对?食品中有哪些致病菌不得检出?

2023-08-18 16:57 作者:bili_402679761  | 我要投稿



食品致病菌是与食品有关食用后引起人食物中毒的致病性微生物,食品致病菌降低了食品的卫生质量,同时面对食用人群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身体危害。食品致病菌主要是因为二次污染,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通过水、空气、人、动物、机械设备及用具等而使食品发生微生物污染。


由于食品致病菌对消费者有着极大的危害,根据我国《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要求规定,食品包括: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11类食品中不得检出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埃希氏菌。


1、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是全球和我国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沙门菌可污染各种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各国普遍提出该致病菌限量要求。起草组梳理我国现行食品标准中沙门氏菌规定,参考CAC、ICMSF、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即食食品中沙门氏菌限量标准及规定,按照二级采样方案对所有11类食品设置沙门氏菌限量规定,具体为n=5,c=0,m=0(即在被检的5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样品检出沙门氏菌)。


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副溶血弧菌广泛存在于近岸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鱼、贝类等海产品中,故海产品是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另外,在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如咸菜、腌肉等也可检出副溶血弧菌。

我国标准从保护公众健康角度出发,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风险评估报告和CAC、欧盟、ICMSF等国际组织和地区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限量标准,按二级采样方案设置了高风险的即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限量规定,具体为n=5,c=0,m=0(即在被检的5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样品检出单增李斯特菌)。


3、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美国、日本等相关国家曾发生牛肉和蔬菜引起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食源性疾病。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起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食源性感染,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我国按二级采样方案设置熟牛肉制品和生食牛肉制品、生食果蔬制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限量规定,具体为n=5,c=0,m=0(即在被检的5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样品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如何杀灭食品中的致病菌?


专家建议:食品企业生产加工消毒灭菌工作,可使用过氧化氢复配银离子消毒灭菌产品,特点是作用快而强,能杀死所有病原微生物,绿色无污染,是一种新型的安全、高效、广谱消毒剂,无“三致效应”,是联合国卫生组织A级消毒产品,以润联旗下的(诺福)为代表。

诺福可应用于食品车间、设备的灭菌。罐装车间的无菌维护,食品包装,管道的CIP清理,生产用水,车间空气到人员的消毒灭菌等等,可有效杀灭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各种致病菌,杜绝二次污染。


诺福在使用时:

  1. 无味,无色,不起泡沫;

  2. 其残留只有水和氧气,因此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3. 诺福在对食品车间,完全环保,完全生物可分解,对人、畜无害,无腐蚀性,无残留。 

  4. 光谱杀菌效果,可快速杀灭有害致病菌菌以及有害微生物种类包括:霉菌、酵母菌、大肠杆菌、粪链球菌、嗜热菌等130 多种。

  5. 产品应用简单,无需特殊装置。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掌握太多的技术就可以应用。

诺福高端食品灭菌产品,广泛应用于欧洲、美国。目前已经进入中国十年时间,针对国内复杂的食品行业有着丰富的消毒灭菌经验,可为企业量身打造灭菌服务。



食品厂食品安全突击检查标准如何有效合法应对?食品中有哪些致病菌不得检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