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价值投资

2023-07-30 22:54 作者:嗜学的Garron  | 我要投稿
  • 深度价值投资的理念是寻找错误定价的机会,在较强的安全边际下等待均值回归。深度价值投资策略源于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出的投资思想——安全边际学说。安全边际学说认为股票会出现不合理的市场价格,极度乐观时,贪婪使股票价格高于其内在价值,极度悲观时,惧怕又使股票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但市场价格总会回归内在价值,所以理性的投资者根据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投资,而不是根据市场的波动来进行投资,即股市从短期来看是“投票机”,从长期来看则是“称重机”。投资者通过估算公司的内在价值,比较其内在价值与公司股票价格之间的差价,当两者之间的差价达到某一程度时,就可选择该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内在价值与买入价之间的价格差即“安全边际”,安全边际越大,投资的风险越低,预期收益越大。

  • 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的资产、收入、利润以及任何未来预期收益等因素决定,可分为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在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中,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数量因素而非质量因素,因为第一,质量很好、看上去很有前途的股票价格相应很高,股价已经包含甚至超过了预期收益,第二,公司的快速增长不可能永久持续下去,对未来的乐观判断可能是错的,所以基于质量因素的投资风险是不确定的。如果公司的内在价值大部分来源于经营能力、企业性质和乐观的成长率,那么就几乎没有安全边际可言,因此深度价值投资策略认为股票估值比公司质量更重要,市场价格对内在价值的贴现率(安全边际)比盈利增长率、投资资本回报率更重要,同样低估值的个股,高质量的反而比不上低质量的长期收益高。

  • 格雷厄姆对内在价值的估计非常保守,使用清算价值作为标准,即使破产清算,把资产卖掉也能有盈余,该方法涉及多种指标,包括有形资产净值、净流动资产、净净营运资本、净资产等。

  • 投资者要拥有安全边际,需要在企业内在价值基础上再打折扣,这样哪怕这些资产账面值和实际值有误差,比如存在隐性债务,投资者也可以承受股价一定的跌幅。预期的安全边际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预期收益率来选择,决定了投资者的买入价。格雷厄姆曾把股票买入价定为公司净流动资产的66%以下,对应预期收益率50%。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之间的比例越低,安全边际越大,这个比例可以运用相对估值法的指标,深度价值投资者倾向于选取低市净率、低市现率、低市盈率、低市销率等的股票。

  • 分散化投资是深度价值策略的重要特征,持有股票的数量一般是两位数甚至达到三位数。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写道:“投资者即使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个别证券还是有可能出现不好的结果。因为安全边际只能保证盈利的机会大于亏损的机会,并不能保证不会出现亏损。但是,当能购买的具有安全边际的证券种类越来越多时,总体利润超过总体亏损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这是保险业务的基本思想。”

本杰明·格雷厄姆经典价值投资法在A股市场的历史回测业绩
  • 深度价值投资是要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尽可能好的、能够长期持续经营的公司。深度价值投资基本的世界观是对商业世界和资本市场的复杂性和随机性的充分认识,不轻易相信线性外推式预测。在这两个基本支柱的基础上,构造出用逆向思考做多情景假设,给不利的局面付出对价来构造安全边际的方法论体系。它的优势在于,基于已有的财务报告就能做出投资判断,无需花费时间深入理解公司,无需准确判断未来公司的成长性。

  • 理解格雷厄姆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在当时市场很不成熟、投机盛行、方式方法十分混乱的情况下,1929年大萧条背景下股灾持续了几年的时间,资产价格和风险偏好极低,格雷厄姆在遭受巨大损失后,把风险放在第一位,用极度保守的估值方式(保守到清算价值还要大打折扣),开创了一条实现稳赢的投资之路,在1936年到1956年,在长达20年的时间,年化收益率为14.7%。

  • 深度价值投资的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就是符合标准的股票不多,该策略需要尽可能分散化的投资,然而当市场估值在高位时,不太可能找到足够多的符合多样化需求的股票。1976年,格雷厄姆发现,可以完全满足“价值五法”“安全五法”这十项准则的公司越来越少了。另外,虽然市场价格最后会回归内在价值,但你并不知要等多久。

  • 更重要的是,深度价值投资策略要求投资者具有极强的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出其中的猫腻,否则投资者在执行该策略时容易陷入“价值陷阱”,即“财务指标呈现的低估值”不代表“折价”,有些股票在数字上看起来便宜但实际却不然,这是因为它们存在经营上的不足,或者因为支持这些估值的销售额和盈利在未来无法被复制。查理·芒格认为格雷厄姆方法在20世纪30年代适用,现在而言,如果一家企业陷入危机,资产负债表上的东西也会随之消失,而且你无法完全撇开员工,将公司营运资本打包带走。

  • 巴菲特在1989年致股东的信里评价道:“除非你是清算专家,否则投资这类公司实在非常愚蠢。第一,原来看起来非常便宜的价格到最后可能一文不名。在陷入困境的公司中,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正如厨房里的蟑螂绝对不会只有你看到的那一只。第二,你最初买入时的低价优势很快就会被公司不佳的绩效所侵蚀”,“与其以超低价格购买平庸公司的股票,不如以合理价格购买优质公司的股票。”

  •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之父”,菲利普·费雪则被称为“成长股投资策略之父”,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在1959年一经出版就成为有史以来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部投资方面的著作。深度价值投资策略和成长型投资策略都注重安全边际,但对安全边际的理解不同,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来自于历史的数据,那么费雪的安全边际则看向未来。

  • 选股和买点。成长型投资策略倾向于高盈利增长、高净利润率、高资本收益率(ROE)的股票,但这些指标还只是初步筛选,公司的质量才是关键,只有优质的公司才能保持高增长的势头。费雪非常强调公司的管理,找到现在被市场忽视、但是未来几年内每股盈余将有大幅度成长的少数优质股票。于是,当前股票是否被极度低估并不重要,只要价格不太高就行,最佳买入点应该是在“盈余即将大幅度改善,但盈余增加的展望还没有推升该公司的股票价格时”。抓住最佳买入点的基础就在于,能够正确判断目标公司相对于整体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另外,由于市场的原因导致的股价大幅下跌,也是买进优质股的好时机。

  • 持仓与卖点。费雪认为,投资者如果过分强调分散投资,那么将可能对手中持有的大量股票无暇顾及,最终效果反而不好,所以费雪持有的股票数量往往是个位数,费雪在1987年《福布斯》专栏采访表示,从30年代到现在,我总共只发现了14只核心股票。自己持仓最短一只时长是8~9年,最长的一只时长有30年。对于卖出持股,费雪认为只能基于三个理由:首先是原始买进时就犯下了错误;其次是公司出现了重大问题,管理出现退步,或者是增长潜力消耗殆尽,难于继续拥有突出的表现。第三个理由是投资者又发现了比手中持有的股票更优秀的品种。

  • 评价。成长型投资策略寻找投资估值较低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股票,并长期坚定持有股票,度过股市的波动期,让复利起作用,获得巨大投资收益。不同于格雷厄姆关注的当期价值与市场价格的比较,费雪关注的成长股是不同时期之间价值的比较,内部价值的变化是焦点。费雪认为,靠买入真正的便宜货(严重低估,深度价值投资)等待数年价值回归赚到的收益远远不如买入管理优异的成长股所获得的收益。费雪在14只核心股票中获得了最少的7倍的投资回报,最多的收益甚至能达到几千倍,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20%。

    成长型投资策略的局限性:投资者执行该策略偏好高盈利增长、高净利润率、高资本收益率的股票,但公司这样的高景气可能是昙花一现。确定公司真的是高质量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费雪“闲聊法”鼓励投资者通过和行业内专业人士、公司管理层、行业管理部门、各种行业协会等闲聊,了解行业发展情况、了解行业内最优秀的公司的情况,各个竞争对手的情况,从而获得重要的信息,但是所谓“闲聊”对普通投资者的门槛比较高。

  • GARP投资策略,全称“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中文翻译为“价值成长投资策略”,是一套比较成熟的将价值和成长结合起来的方法论。该方法论被现代投资者广泛应用,包括在金融工程和量化策略中。彼得·林奇是GARP策略的典型代表。

  • 选股策略。深度价值投资策略偏好低成长甚至不成长的公司,成长型投资策略偏好高成长的公司,而GARP策略则偏好稳定成长的公司,追求成长和估值的平衡,因此GARP策略的收益可以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没有考虑成长潜力下,价值回归带来的投资收益,二是成长潜力释放过程中带来的价值增长。GARP投资策略与深度价值投资一样希望股票具有较低的市盈率、市净率,同时与成长型投资一样希望公司拥有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然而,GARP策略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是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PEG)。PEG这一指标因90年代以来彼得林奇的大力推崇而闻名于世,但其最早的使用者应该是英国投资大师吉姆斯莱特,在他的几本著作中(《祖鲁法则》、《超越祖鲁法则》等)也有较详细的分析。

  • PEG是用公司的市盈率(PE)除以公司未来3或5年的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弥补了市盈率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比如一只股票当前的市盈率为20倍,其未来5年的预期每股收益复合增长率为20%,那么这只股票的PEG就是1。当PEG等于1时,表明市场赋予这只股票的估值可以充分反映其未来业绩的成长性。

  • 持仓。GARP策略选取标的股票涉及多个行业、具有不同的市值规模和风格,突显了分散化投资的理念,避免了局部市场剧烈波动对投资收益的侵蚀。《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一书中写到:“我最多的时候持有1400多只股票,因为我的基金规模太过庞大,并且法规使其在一只股票上不能超过基金总规模的5%的限制。”

  • 评价。GARP策略是同时考量价值因素与成长因素的一种混合型投资策略,试图寻找某种程度上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同时又有较强的持续稳定增长的潜力股。一方面利用股票的成长属性分享高成长收益机会,另一方面,利用价值型投资标准筛选低估值股票,有效控制市场波动时的风险。彼得林奇利用该方法在1977 至1990 的十三年间创造了年平均收益率高达29%的传奇业绩,实现基金投资业绩同业排名第一。

    GARP策略既然兼具价值和成长的优点,那么也相应拥有两者的一些缺点,比如需要等待市场修复估值,对公司业务需要具有比较高的理解。这里重点指出彼得林奇的核心指标PEG的局限性——PEG指标的使用前提是持续盈利、稳定增长(可预测性),即能用DCF估值的公司,才能算PEG,这就意味着增长持续性不确定或者周期性的公司,不能用PEG来衡量价值。另外,“PEG等于1”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而是基于上世纪90年代高利率环境的一个经验法则,即受到不同利率环境的影响,合理PE不同,那么合理的PEG也就自然不同。


价值投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