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偶像失格》:我家的爱豆塌了房,好难过好崩溃好无助!

是人嘛,总有人的弱点。
崇拜偶像与宗教膜拜差不离。

【1】“我家的爱豆出了事”
《偶像失格》只有6万多字,属于挑个周末的午后或睡前,花上2个小时就能轻松阅读完毕的书。
其实书的主线极为简单,主人公明里是一位高中女生,平凡无奇,甚至有些卑微,她有轻度注意力缺陷,学习成绩很差,经常被拿来和姐姐比较——好吧,常见的弱势女主,内心有缺失。
原生家庭的影响,让这个不能得到家人认可的少女,在校园生活和打工也屡遭顺心,放在过去,会向神灵(宗教)寻求寄托,而到了今天,无数年轻人的心灵寄托就是偶像——人造的新神。
少女明里追逐偶像的一切,她的生活被象征应援偶像的蓝色层层包裹——本书封面选用的就是“应援蓝”。
可是有一天,偶像爆出了负面新闻,他殴打了粉丝。
天哪,爱豆出了事,塌房了,明里的神界陨落了。
明里的世界陷入了混乱,好难过好崩溃好无助,而这种混乱还伴随着退学求职、外婆去世等主客观变动,让主角开始审视“追星”这个概念。
然而,作为一部“反鸡汤”,故事的最后(似乎)并没有强调什么“历经沧桑的普通JK洗心革面,从此看到了人生的曙光”,主角文末呈现的一种状态,不是反思或者是与过往的自己和解,而是一种待清醒的缓冲期。
至于主角的未来会走向积极还是消极,小说的收尾感觉很模糊。

总的来说,这本《偶像失格》带着一股子浓重的日本轻小说味儿,通篇几乎都是强调“我”的所见所闻、心路历程。
诚然,作为一本讲述“粉丝追星”的书,这种第一视角的描述的确很能让有同样追星过往的读者有感同身受之感,而女性作家对各种细碎的详细描述,更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于是,本质上更像是一篇“碎碎念”的中篇小说能在日本大热,一方面,是《偶像失格》是难得一本将新生代追星的全貌进行的还原,在文坛属于“新鲜空气”——好似吃腻了煎饼油条,突然来了碗胡辣汤,你会觉得很nice;另一方面,是《偶像失格》故事背后牵扯到的日本家庭关系、社会人际关系、校园成长、手机时代都与现实“步调一致”。
日本传统家庭结构中,父母育有三两个孩子很正常,那么,父母对长幼的偏爱程度势必会影响孩童的成长;再加上长辈与晚辈间的代沟,故事中呈现的家庭矛盾,也就是日本当代家庭矛盾的缩影。
社会人际关系,这里就牵扯到东亚文化中较为极端的学历学业,虽然日本很多高中生毕业后会求职,并且也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名利双收,但日本的传统思想还是“士大夫”——读高等学府,进入顶级公司,让人生迈上更高阶段。关于这个概念,可以看一些日剧,如《龙樱》《Legal High》中凸显的日本社会观念。
校园成长和手机时代,那就牵扯到全世界都会遇见的成绩好、长相好和校园霸凌、自甘堕落,手机世界中的亚文化、精神家园等。
另外,考虑到作者生于1999年,属于典型的新生代,她能写出《偶像失格》,不难猜测就是以自己的追星经历为原型的“半自传”,人们写自己的真实生活,自然能手到擒来,也更能获得别人的认同——“啊,这说的就是我曾经做的和内心想的啊!”

【2】扯点日本的偶像文化
《偶像失格》在日本的大热,很重要的一点是日本相当繁盛的偶像文化(产业)。
这里的偶像,不仅是三次元世界中的各种男孩女孩,也包括二次元世界中的各种角色——可以关注每个季度有多少“偶像类番剧”(像什么《Love Live!》),如果说三次元偶像主要是给人们一个精神寄托,二次元偶像则是给大众一个娱乐消遣目标。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高税收高福利+老龄化少子化的共同作用,会表现在缺少奋斗激情的新生代陷入“娱乐化”,娱乐化的表现无非是合法的声色犬马和不合法的各种灰色产业,偶像产业和二次元产业一样,是刺激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它让民众的生活不至于过于无聊,也能通过税收吸纳社会沉淀资金用于他处。
其实偶像崇拜与宗教崇拜相似,让大众有一个可以具形化的东西时常端详,崇拜的程度与民众的认知能力(心智成熟度)息息相关,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闲暇时间和金钱的年轻女生往往会迷恋各种偶像。
而这些资深粉丝有不少都是在现实世界中遭遇到各种“不能和解”,只好将内心的期待进行投射——这与某些宗教强调“身带原罪,本世吃苦,来世得福”的自我麻痹极为相似。
偶像文化(产业)的繁盛,与受众基数关系密切,在中日韩三国中,中国的明星产业最“保守”也最“畸形”,这是因为中国人口直接上14亿,哪怕“十万中挑一”,某个偶像的粉丝基数也是相当唬人的——对比日本人口是约1.3亿,韩国人口约5200万。
自然,韩国偶像间的竞争压力最激烈,日本偶像次之,中国的偶像由于可以“赢家通吃”,有足够的底气可以胡作非为。
像《偶像失格》中的明星打人,可能这个爱豆的未来就被直接断送了。中国么,只要公关得力、金钱运作到位,偶像蛰伏一段日子,挑个好日子复出,依旧有一堆粉丝急吼吼地要给偶像打钱——各位可以搜罗下最近几年爆出事情的偶像,有几个是被时代彻底遗忘的,又有多少是在各个平台大肆捞金的?

平心而论,这本《偶像失格》对于我这样一位没有明星崇拜情结的男性而言,是读不出“啊,我也曾这样”的慨叹。
我自以为明白的是,如今的偶像文化,与曾经因为在某个领域有建树而成为大咖的逻辑完全不同,现在的偶像运作,就是花钱买曝光,偶像只要有一副好皮囊,是否会跳舞会唱歌都不重要——因为即使这样,还有粉丝愿意大把送钱。
偶像,本质上是造神,而且,这种神不是唯一的,是众神,神坛的雕像可以轻松推倒,然后再立一个新的就可以。
偶像崇拜,就是宗教崇拜,鬼迷心窍的人可以供奉金钱、肉体和生命——古代的各种农民起义有太多是借助宗教之名由小做大的。于是,限制偶像文化(产业)的畸形发展,与积极引导宗教有序发展都极为重要。
如果个人能看透宗教的本质,也就能争取看待偶像文化,如果你将其视为娱乐品,那么,对三次元、二次元偶像的喜欢,就是纯粹图个开心;至于避免因偶像“塌房”而带来的情绪失落,那最好认清一个现实,三次元偶像私生活混乱也很正常,因为他们是人,同时,还是能轻松获得 资源的人——诱惑免费送到面前,有多少人愿意回避人性?
说到底,不要对看不到摸不着的概念产生迷恋,管他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无欲则刚,也就没那么多烦恼了。

简言之,《偶像失格》作为一本反映日本当代年轻人某种生活状态的“日常笔记”,挺适合追过偶像和正在追偶像的女性读者一读,同时,希望学习少女作者细腻笔法的“造字人”也可以一读。
值得一说的是,《偶像失格》中的简笔插图,一开始我以为是原版自带的,那种清新的哀怨实在是太对日式小说那种“做作感”了,后来才知道这是浦睿自己添加的,可谓是“锦上添花”——青春真是美好的东西啊,哪怕是带着各种无奈和消极,都一幅备注着凋零的仕女画。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精彩: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www.bilibili.com/read/readlist/rl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