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通史|片头片尾文案】第五十六集 王安石变法

2021-12-30 20:49 作者:思琦的独家记忆  | 我要投稿

这幅清明上河图生动的记录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繁荣景象以及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虽然大宋的疆域不如汉唐辽阔,军事上也不如韩唐王朝那么强盛,可是宋代发达的都市文明却是居中国历朝历代之首。此时的东京汴梁行人如织,摩肩接踵,勾栏瓦肆之内,客商云集,歌女们吟唱着苏东坡、柳永的名句。如此花团锦簇的文明昌盛让历史学家陈寅恪不禁赞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然而就在这个时期,北宋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与49岁的王安石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如此繁花似锦的大宋帝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它背后难道隐藏着什么秘密吗。这位南方弱冠的君主,为什么不顾重臣的阻拦,支持王安石的变法主张?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王安石和他的亲密好友司马光最后为什么会形同水火,发生决裂?纵观历史,人们对王安石本人及其变法的评价截然相反,他到底是不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他们个人的品质用当时的道德标准来衡量都是非常杰出的。王安石质朴节俭,博学多才,很可能是历史上唯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为了推行新政,王安石打压排斥反对派是理所当然,但也仅仅是将其降职,从不编造罪名陷害对手,甚至罢相之后,对于身陷乌台诗案,处境危殆的政敌苏东坡依旧挺身上书皇帝,直言“圣明的天子哪有杀才俊的道理”。

司马光也有着政治家的大度和正派人的品格,虽然他极力反对王安石的政策,但反倒说“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王安石去世后,卧病再床的司马光更建议朝廷厚加赠恤,王安石没什么不好,就是有点执拗。王安石去世时旧党得势,苏东坡为在朝廷拟写的制词中能够秉承良知,对王安石作出了公允而崇高的评价“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糠百家之陈迹,作新斯人;明高一时,学贯千载;智足以达其道,辩足以行其言;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

敌对的双方如此相处,不仅仅是道德的高尚,而且是政治的文明。东汉的党锢之祸、唐朝的牛李党争,都是刀光剑影,似乎只有宋朝才能做到这一点,但终究道德的高尚并不意味着行动的正确,他们似乎太忠实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以致由政见分歧而引发的纷争便无可挽回地再次陷入君子、小人之争的历史魔咒,于是无论是政治宽容还是必要的妥协全都消失了。历史是复杂的,对历史的评价也是经常变化的,当我们今天再次回望九百多年以来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价,究竟应该得到一个怎样的启示呢。

【中国通史|片头片尾文案】第五十六集 王安石变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