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
贝多芬695、莫扎特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

2021-07-01 11:21,网友“鱼儿聊艺术”发表名为《【音乐家故事】为何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的文章。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牛顿》:小说名…)
文章内容: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欧几里得》:小说名…)
…
莫扎特之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

大家都熟知贝多芬的悲剧 而寄以极大的同情;而关心莫扎特的苦难的,却是音乐界中也为数不多。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界:见《欧几里得47》…
因为贝多芬的音乐 几乎每页都是与命运肉搏的历史,他的英勇 与顽强 对每个人都是直接的鼓励;
…历、史、历史:见《欧几里得111》…
…直、接、直接:见《欧几里得34》…
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tà),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 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 安慰自己,安慰别人。
…信、仰、信仰:见《欧几里得15》…
虽然他的书信中常有怨叹,也不比普通人对生活的怨叹有什么更尖锐 更沉痛 的口吻。
可是他的一生,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以外,比贝多芬的只有更艰苦。
《费加罗的婚礼》与《唐璜(huáng)》在布拉格所博得的荣名,并没给他任何物质的保障。
…物、质、物质:见《牛顿73》…
两次受雇于萨尔斯堡的两任大主教,结果受了一顿辱骂,被人连推带踢地逐出宫廷。
…结、果、结果:见《牛顿105》…
从25到31岁,6年中间没有固定的收入。
他热爱维也纳,维也纳只报以冷淡、轻视、嫉妒;音乐界还用种种卑鄙的手段打击他几出最优秀的歌剧的演出。
1787年,奥皇约瑟夫终于任命他为宫廷作曲家,年俸还不够他付房租 和仆役的工资。
为了婚姻,他和最敬爱的父亲几乎决裂,至死没有完全恢复感情。
…完、全、完全:见《欧几里得39》…
…感、情、感情:见《牛顿106》…
而婚后的生活又是无穷无尽的烦恼……
在这样悲惨的生活中,莫扎特还是终身不断地创作。
…生、活、生活:见《伽利略29》…
(…《伽利略》:小说名…)
…创、作、创作:见《伽利略20》…
贫穷、疾病、妒忌、倾轧,日常生活中一切琐琐碎碎的困扰都不能使他消沉;乐天的心情一丝一毫都没受到损害。
所以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 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
后世的人单听他的音乐,万万想象不出他的遭遇 而只能认识他的心灵——多么明智、多么高贵、多么纯洁的心灵!
…认、识、认识:见《欧几里得51》…
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
…史:见《欧几里得111》…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反、映、反映:见《欧几里得22》…
…生、活、生活:见《伽利略29》…
…灵、魂、灵魂:见《牛顿104》…
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 与天使般的温柔。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工、具、工具:见《欧几里得161、162》…
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
但最可欣幸的是 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
…精、神、精神:见《牛顿154》…
…创、造、创造:见《欧几里得152》…
甚至可以说 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
精神的健康,理智与感情的平衡,不是幸福的先决条件吗?不是每个时代的人都渴望的吗?
…感、情、感情:见《牛顿106》…
…条、件、条件:见《牛顿280》…
以不断的创造 征服不断的苦难,以永远乐观的心情 应付残酷的现实,不就是以光明消灭黑暗的具体实践吗?
…具、体、具体:见《牛顿123》…
…实、践、实践:见《欧几里得11》…
有了视患难如无物,超临于一切考验之上的积极的人生观,就有希望把艺术中美好的天地变为美好的现实。
假如贝多芬给我们的是战斗的勇气,那么莫扎特给我们的是无限的信心。
把他清明宁静的艺术 和抑郁不得志的一生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
…对、比、对比:见《牛顿122》…
莫扎特几次说过:“人生多美啊!”这句话就是了解他艺术的钥匙,也是他所以成为这样伟大的主要因素。
…因、素、因素:见《牛顿100》…
发布于2021-07-01 11:21
“在中世纪的前期,西方音乐呈现出基督教音乐一枝独秀的局面。
因此,这一时期的西方音乐,是以教堂仪式音乐为唯一表现形式的,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宗教音乐体裁形式,如经文歌、弥撒曲等。
请看下集《贝多芬696、什么是“西方音乐”?》”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