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年份计算个人理解
2022.3.29日,我在B站看一位老师的课程,在老师讲到天干地支年份的时候,心生兴趣,记录下来

具体过程大概是这样的:老师说,天干地支为古代天文纪年历法,
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
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个)
比如1901年是辛丑年(签订《辛丑条约》的年份),1900年就是天干地支各退一个的庚子年
60年一个轮回(天干地支相差2个,10个天干得跑12/2个算一个轮回->10x12/2=60)
图片右下角是老师列出的已知具体年份计算天干地支的方法:
天干=(已知年份-3)/10的余数;地支=(已知年份-3)/12的余数
这里写一下个人见解:
这就像是在考验我们同样时间内能多跑多少一样
1⃣️这里之所以除以3是因为通过年份倒推,我们可以知道公元4年是最接近0年的甲子年(我是按甲午1894倒推,1864为甲子,除以60余4),所以我们必须减掉多余的4年(可以理解为你在跑道上跑圈,你站在了4这个起跑线,所以得减掉),至于为什么是减3而不是减4,这是因为减4的话甲子年最后会变成从零开始计算,而我们习惯从1开始计算累积值(算苹果,0、1、2…这不像话呀),所以要少减1点。
2⃣️除以10 or 12就更简单理解了,前面我们已经把数减好了,多跑几圈我们是不看的,毕竟几圈都是在同一个点上,我们看的是余数,就是你跑不动停下来的点与起点的间隔,这样就可以把天干地支都计算出来了
就拿1894(甲午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为例子:
天干=(1894-3)/10的余数=1=甲;地支=(1894-3)/12的余数=7=午,甲午年,没问题

其实我在看老师这条公式之前,自己推理了一条公式,比较粗糙,这里也记录一下,
天干地支=(已知年份-3)/60的余数,是的,天干地支就只有这一条公式
1⃣️这里为什么减3前面已经说了,就不再赘述
2⃣️除以60前面也说了,一个轮回是60,无论天干还是地支都是如此,所以可以把两条公式合二为一的原因就在这里,最后是余数,看似比老师的简单了一点,但是也有缺点,比如这里的余数会比较大,所以需要多跑几轮(当然也可以再各自除去对应的数(10 or 12),但这样的话就丧失了一个公式带来的优势)
还是拿1894(甲午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为例子:
天干地支=(1894-3)/60的余数=31,拿31去跑天干和地支各得甲和午,甲午年,没问题

对于这个知识点,还是要以理解为先,我个人是先通过自己去理解推导,通过知悉它背后这样设计的原因,吃透它也就轻而易举了。如有疑问/存疑/错误/缺失等各方面的问题,请大家不吝赐教,多多踊跃发言,有空我会一一解答。
BV1dZ4y1F7YG p6 26:45(底端弹幕也是我发的,有问题也可以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