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的北洋大将张勋为什么一直都在谋划清朝皇帝复辟?
众所周知,让清朝灭亡的最后一击来自于北洋军阀的老大袁世凯。因此北洋军阀对清廷的泰迪虽然不如革命党激进,但对清朝皇帝复辟也完全没有兴趣。不过北洋军阀中有一个例外,他就是导演了“丁巳复辟(张勋复辟)”闹剧的张勋。那么张勋为什么要谋划清帝复辟呢?

袁世凯时期的北洋军内部在清末就已经存在多个派系了。从袁世凯的角度讲,北洋军大体上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亲自在天津小站编练出来的北洋六镇,是“嫡系中的嫡系”,另一派是北洋六镇成军后才划入袁世凯麾下的部队,是“嫡系中的杂牌”。

张勋本是淮军出身,曾经参加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张勋的第一号靠山李鸿章因为战败而失势出国,第二号靠山苏元春也因为贪污而被革职。人脉毁于一旦并且年过四旬的张勋只得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加入了袁世凯的麾下,出任新建陆军工程营管带。

与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人相比,张勋是在北洋六镇成军后才进入袁世凯麾下的,属于袁世凯的“嫡系中的杂牌”。北洋军对张勋来说更像是“人生中转站”,对北洋军的归属感远远比不上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等人的,对袁世凯的忠诚度也是大打折扣的,不会马首是瞻。

袁世凯也知道张勋这个人在关键时刻靠不住,自然就不特别重视和拉拢他。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张勋被调到北京担任紫禁城的宿卫端门御前护卫,袁世凯几乎没有任何挽留就放人了。调到紫禁城当差的张勋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侍从,和太监一起御前行走。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张勋在保护慈禧和光绪帝西逃的途中表现得忠顺异常,引起了慈禧的注意。慈禧这辈子最喜欢的奴才类型就是没文化而又忠顺的武夫,张勋恰恰就是这种人。慈禧返回北京立刻加倍恩宠张勋,张勋也就一跃成为“老佛爷”面前的“红人”,可谓风头无量。

等到慈禧病死的时候,张勋已经是从一品提督、赏赐头品顶戴加黄马褂、赐号“壮勇巴图鲁”。慈禧给张勋的荣誉称号上已经能与袁世凯比肩了,确实算是“皇恩浩荡”。凭借慈禧给的待遇,袁世凯及其北洋嫡系虽然不亲近张勋,但也要给张勋个面子,不好把他踢出北洋军。

正因如此,张勋觉得自己出人头地是二成靠“李中堂”,八成靠“大清老佛爷”,袁世凯和北洋军只是“耗子尾巴上的疙瘩”。再加上只接受过几年私塾教育的张勋满脑子都是封建愚忠的思想,他在辛亥革命之后一直都在谋划清朝皇帝复辟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