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技术整理】2021年新版技术规则整理(1)

2020-01-17 23:54 作者:临渊_Aslinger  | 我要投稿

    开篇前先道个歉,今天量有点少,因为家里的某位老年人摔断了自己的腰,今天回她那边去探病去了……明天加量(应该吧)(在此也提醒各位,千万别让自家的老年人逞强东跑西跑这也想干那也想干,出问题了就麻烦大了☹)

    首先,正如我昨天所说,2021年的技术规则目前仅仅是一个框架性的东西,很多方面都没有进行细致的规定,前两天在贴吧说我懒得开CAD,实际上就算开了CAD也很难画出个正常的F1外形的“车子”,太宽泛了……就连文件里自己都有如下表示:“这些地方在安全标准确定后再细致规定”,“仍待讨论”……还有几乎每章都可见的TBD和TBC,实在是有点难搞,大概先照着文件搞了一部分,大家先凑合着看看:

2020技术规则的第一章,尤其是在大量细节还没有讨论清楚的情况下,主要对车身的几个参考平面进行了细致定义,剩下的部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依次进行描述)

 

第二章中叙述了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并对坐标系及几个参考平面进行了定义

手动拿画图画的,有点丑,将就一下~

 

第三章:气动套件

         1.明确了后视镜和轮毂不算在车体部件(bodywork)内,

         2.新车轴距被规定在3600mm以内(火车变短了,好),车宽要求维持2000不变,长度仍不作限制

         3.鼻锥尖端与前轮中心线间距离不得超过950mm(这一点不是很清楚和2020规则有多大出入,因为现行版本的2020技术规则要求的是前翼尖端与前轮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225mm,但按目前给出的2021版赛车的灰模和渲染图来看这一块应该是缩短了不少的,具体如下图所示,鼻锥尖端与前翼尖端已经几乎齐平了)


从概念图上来讲新的前翼要好看得多


         4.从驾驶舱前挡板到鼻锥尖端这一区域内的Y平面上只允许出现单一截面,即仍然只允许单一鼻锥(双鼻锥设计彻底死亡),鼻锥仍然允许开孔(表面积不得大于1500mm²,开孔内部只允许出现单一截面)(迈凯伦当年的猪鼻子设计也就被干掉了)

         *5.侧箱下方以及后轮前沿的底板上的翼片的要求:

            1)不得开孔,单一卷面

            2)X平面的截面上的截面积不大于2000mm²

            3)若需要在翼片与底板之间加入支撑件或连接件,每一侧最多添加4个支撑(连接)构件,且必须位于底板边缘30mm范围内,厚度不超过5mm,若与其他构件连接,则圆角半径不超过R2,尺寸不超过60mm

    (因为不知道这条到底做了多少改变所以我把一整条都搬过来了…)

         6.木板(就是磨损层)长度规定为1310mm,厚度由10mm(±1mm)改为7mm(±0.2mm),每场比赛磨损后厚度不低于6mm(在预留的孔位周边测定,其中有四个用于安装逃生舱螺丝)(总算知道那条板子上的那么多孔是拿来干啥的了)

        7.后视镜尺寸规定为160×80mm,并规定后视镜要么连接到车身中段要么连接到侧箱,若连接到侧箱,则连接点位置不得位于前轮中心线1300mm之后

         8.在新规中暂时没有看到关于破风板(bargeboard)的描述

         9.前翼的Y方向截面上不允许出现四个及以上封闭区域(要么是三片式前翼,要么是两片+扰流板,不过按官图来看应该是单纯的三片式)

         10.strake(边条翼)被取消了,这证明前翼和鼻锥区域确实简化了不少

边条翼示例

         11.前翼的slot gap separator brackets这个玩意儿的数量由一边16个下降到了6个,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个玩意儿应该是和分流板(扰流板)相近的东西,本质上仍然是减少前车对气流的破坏,当然更简单的前翼不仅会使前胎表面的高压区情况以及前悬周围的乱流进一步恶化,相对“柔和”的气流也让后车能够跟容易的跟车,从这一点来看本次技术规则改革还是很按照最初的设想路线在走的(即加强跟车,缠斗与超车)。

    但是后车到底能不能跟上,跟上了能不能超过去,新的气动套件到底对尾流会有多大程度上的影响,等我明天啃完尾翼,扩散器那块之后再分析分析。

    大噶晚安……顺便祝大家节日快乐(今儿个是小年,不知道你们过不过这个)


【技术整理】2021年新版技术规则整理(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