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写的,我当年真能写出来这种吗?!
关于逻辑、智商、情商三概念的关系。 先从智商开始吧。 首先,我要直说一点,智商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现代社会没有能相对客观地标定智商的概念——测试对于部分人来讲是不公平的,用答题来测试,只会让那些答题劣势的人显得智商低下。也就是说,任何人都有自己擅长与不擅长的领域,用任何方式来标定智商的高低都是不够客观的。 就现代人接受的思想来分析,人们往往认为智商是天生的、不可进步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智商是被人定义的,在当今社会,被学校筛选的人往往被认为是高智商的,然而实际上在这之前人们就已经预设了“人与人的智商差距向来巨大”的前提。 其次,对“如果人的智商没有太大差异,那么人们的成绩为何差距巨大”这一问题,其实不单单是擅长或不擅长这一点可以影响;这牵扯到主体性,对此不再赘述。这种被固定的、无法进步的智商是被人规定的,是有欺骗性的,也可能是有目的性的。 第二,逻辑。 逻辑是什么呢?说实话,逻辑的定义远不止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就像在理论上,逻辑的重要性远不止人们想的那么狭小。 逻辑可以被理解为对事物的表达/整理/梳理能力、对语言的排序能力等等。如果认为这很难理解,那通俗来讲就是人的脑子是否能转过来弯儿。 逻辑重要吗?也许重要,也许不重要。逻辑是支撑我们思考、行动、发言(发言也可以归类于行动)的重要概念,如果一个人逻辑能力差,那么他甚至可能不能理解因果。 举一个例子,有句话说“小说需要逻辑,但现实不需要”,这句话用于调侃现实的荒诞性。但是,从客观上讲,这句话并不正确,难道现实真的没有逻辑吗?荒诞的背后就没有因果联系吗?答案是否定的。举个例子,一个罪犯杀了路上的一位素不相识的行人,最后罪犯解释道“我只是心情差,就杀了他/她。”也许人们会感叹行人运气差,并且调侃道:“小说需要逻辑,但现实不需要。”就这样忽略了背后的逻辑。 这其实很简单,罪犯为何心情差?路人为何走上这条路?这些都是因果之中的一部分。只要对此事件进行补充,因果就可以更明显。 路人要买菜,所以走上了xx街道xxx铺的路上,与此同时,罪犯长时间心情差,而刚刚又遇上了一些问题,这让他一直积攒着的负面情绪爆发了出来,所以走到街上伤了人,警方制服罪犯并审问原因,罪犯直说:“我只是心情差,就杀了他/她。”这样的话,逻辑显而易见。路人需要买菜,需要买菜就是因(实际上需要买菜也有原因……套娃挺没意思的,略过。),这导致了他/她走上某街道某铺的路上,这就是果;罪犯因方方面面的事物导致其负面情绪滋生,方方面面的事物是因,负面情绪滋生是果;也因此,罪犯走向了和路人同样的街道,因此路人遇害。 因此,我想表达的是,因果一直存在,只是有时无法被预测。 理论上讲逻辑还跟其他方面有关,我也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点,情商,关于情商这一概念,是我在这三类中研究得最少的,但是就我能观察和搜集到的信息而言,我可以得出一个简略的定义。 在我看来,情商也是一个伪命题,然而我仍然要说明当今社会对情商的定义。当今社会定义的情商与为人处事息息相关,不存在天生的高情商,所谓天生的高情商只不过是有意识、无意识的影响。一个人的情商的早期体现与外界有很大的关联,父母是最大的、但不是唯一的的有意识、无意识的输送者。理论上讲,在人进入社会后,人的情商走向就已经变得不可控了(理论上讲,任何人与人的环境都可以组成社会,极端情况下,即使只有两个人也可以组成一个社会。)理论上讲,情商是这三者里最容易提升的,然而也仅限于理论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人是具有差异性的,人身为人自然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性。差异性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情商的走向,而且,虽然是很大程度,但是差异性并不是唯一影响了情商走向的因素。经历(与环境息息相关)、主体性(个人的能动性)、逻辑、智商都可以影响情商,同时情商又是反作用于逻辑、智商两者最少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情商,其次是智商,最后是逻辑。(我会在总结中详细说明我对这三者排序的依据。) 也许人们会有一种疑惑:“你说现代社会情商于三者中最重要是错的,难道古代社会就没有么?”首先,我没有说过情商于三者占比最大是错的,就算真是错的我也不会直接说,其次,实际上古代社会就是一个情商重于大多数的时代,其程度比现代要高,但是我只论现代社会。 接下来总结一下对其三者的联系和三者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排序。 首先,智商(这里的智商的定义直接取自世俗定义)可以直接影响到逻辑思维,人的智商的提升可以提升逻辑思维,因为智商某种程度关系到人的反应速度和人的记忆力(当今社会的人都面临着短期记忆差的问题,这并非智商所致,而是快节奏时代的产物,而快餐化视频也在快节奏时代有着一席之地,他们共同影响着人的短期记忆力。)智商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情商的发展,往往一个人的智商高的人情商是不会低的,但是会有一种特殊情况,智商高的人也可能对情商有着一种鄙视,这种鄙视来自于他们的自傲(尽管确实有名人说过,有能力的人是不会自大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厉害的人都自大是事实,比如韩信、教员等,实际上,对普通人来讲确实叫自大,但是对于他们来讲,其实刚刚好。他们对自己的能力认识的十分清晰,他们有着很强的主体性。)韩信的人际关系并不能算好,因为他本身实有一股傲气;教员的人际关系不算差,但是这首先是因为他和他身边的人都算有着生死之交的战友,有很多还是和他一样有傲气的文化人,其次是教员对人民群众的理解太过透彻,第三是这也能证明高智商的人是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韩信的人际关系虽然一般;可能都称不上一般了,但是韩信的能力让他根本不用担心人际关系,实际上也确实如此,因为有能力的人才有资格不看重人际关系,往往普通人最后都要搞好人际关系的。) 逻辑与记忆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实际上,人的想象力就来自于逻辑,想象反而与智商高低的关系微小,而与逻辑、经历、欲望等息息相关(在此也不对其关联做赘述)。 逻辑和情商有着较小的关联,在此略过。 情商对其两者的回馈影响是最小的,所以在此略过。 就此可以得出结论:情商对其他两者的回馈是最小的,但是为何在现实中情商如此重要呢? 情商在现实中的作用最大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其原因就是情商直接关系到了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形式化的,但是对此我也不多赘述。),人与人的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因为如果两者的关系断裂,就象征着两者失去了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利益上的,也可以是单纯的情感联系)。 而智商(这里的智商是特殊定义的、非通俗意义的智商,其定义来源于前者对世俗定义的否定)在这个社会上是一个不必太多的东西,因为人的智商本身就是“偏科”的,正所谓术业有专攻。 最后是三者中于现实世界作用最小的逻辑,理论上讲,逻辑对处理事物的能力应该有很大的帮助,但谁让这是快节奏时代呢?快节奏时代的特征和影响让逻辑的作用变得更小了,取代它的是同样可以提升处理事物的能力的智商。 总结一下,这其实是一个对逻辑不太友好的时代,智商的重要性自古以来可以成为情商的替补,甚至超越情商的重要性,然而自古少有人能超越(至于少有人能超越为什么,我只能说,略过,就一个词儿,教育资源,聪明人从来不是天生聪明)。情商重要吗?重要,但是自古也有智商不顶级、情商低的人存在,其中有不接触社会的人,这在现代社会已经很难做到了,所以略过! 最后,我强调的是,这三者都可以被人为提升,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动的。(在此也不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