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神怪类文艺作品(一)——鬼狐“聊斋”

传统评书二十九部,分为:长枪袍带书、短打公案书、神怪书与鬼狐书。无论是分三类(没有“神怪书”),还是分四类,鬼狐书虽只有一部《聊斋志异》,但都可以独占一类。
“聊斋”又被称为文人书,民国评书大家陈士和先生,没有拜师,本不是评书门里人。他曾在庆王府膳房助厨,有机会听到落榜秀才张致兰在达官贵人的家里讲“聊斋”,听得入迷,常常私自揣摩领略,将文人版“聊斋”转化成老百姓也能爱听的版本,并在京城打响了名号,无门无派却站住了脚跟。

陈派评书的第三代传人刘立福先生“聊斋”说得好,“毛大福”、“田七郎”、“云萝公主”等名篇讲的惟妙惟肖。
其中田七郎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且发人深省:富家大户武承修,受先祖托梦,让其去结交“肝脑涂地的真朋友”猎户田七郎。
田家虽穷困,但田老太太深有见识,不为金钱所动,看穿了有钱人的“不怀好意”,劝儿子不要与之结交。
“富人报人以财,穷人报人以义”,有钱人交朋友只需要肯花银子,但穷苦人除了一条命外,无以为报。这哪是交朋友,分明是大户人家“购买”死士。

田七郎谨记母亲教诲,不越雷池半步。直到田七郎吃了人命官司,武承修托关系使银子上下打点,救他一命。此后,田老太太再也不拦着了,自己儿子这条命已经属于武家了,她只盼着武家风调雨顺,不需要儿子舍命报恩。又交代儿子“大恩不言谢”,自此七郎与武承修交往密切,却不拘小节。
武家仆人行为不轨,受到惩罚后,逃进当地御史弟弟之家。狗仗人势,反过来羞辱武家。七郎得知后,不语,悄然离去。若干日后,恶仆殒命。
御史弟弟勾结县令,捉拿武家,大堂上用刑打死了武承修的叔叔。田七郎将家眷安置妥当之后,杀死了御史之弟,自刎而亡。县令前来查看其尸体,七郎一跃而起将其斩杀,为武承修除去所有对头后,这才彻底亡故。

道尽人性的田七郎,仅是一角。落第书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讲鬼说狐,却入世三分。即体现出世态炎凉,人间百态,又满是文弱儒生的理想与抱负,幻想与意银。
他笔下“另类”的才子佳人:一方是善良漂亮贤惠的狐仙、花妖、女鬼等女性形象,另一方则是穷酸书生。或为了报恩,或爱慕人世间的情爱,女方放弃修行,与书生结成连理。
最后,书生或迂腐的家人,探知其真实身份,天机泄露,人妖(鬼)殊途,不得已带着遗憾与怨念离开。

蒲松龄将一切美好赋予这些女性角色身上,而男子一方则大多有愧,辜负了对方。
【影视作品】
聊斋先生——戏说蒲松龄
这部1998年的电视剧,另辟蹊径,讲述蒲松龄的人生与经历,屡试不中的落第书生,整理民间传说中的鬼狐故事,并将所遇到各式各样、有情有义的女子,化作自己笔下故事中的女性角色。
将聊斋中的女性角色,与蒲松龄生活中所遇的原型进行对比,一窥清代大文豪如何YY,成为了本剧一大看点。

内地88版聊斋——童年阴影、儿时启蒙
《聊斋电视系列片》又名《聊斋》,由福建电视台拍摄制作的,谢晋、王扶林、陈家林等导演,并由大量美女演员出演。这群16到24岁豆蔻年华的少女,日后皆成长为扛起内地影视圈的大明星。
1988年9月第一批剧集播出,然后边拍边播,到1990年10月才结束。以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为题材,荟萃了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50个左右生动故事。

这部剧堪称童年阴影,片头阴风阵阵的音乐响起,漆黑的夜晚一盏暗淡的灯笼,犹如鬼火晃晃悠悠。主题曲响起,开始播放片花,那时候尺度大,片花中有许多吓人的镜头,如一跃而起的无头田七郎等。
这部剧又是儿时的启蒙,妙龄女子轻衣罗衫,眉目传情,衣着暴漏,动作挑逗,让懵懂少年,捂着脸从指尖缝中偷看。又让多少大男孩,睡梦之中惊出一身冷汗。
TVB96版聊斋
本剧分六个单元,共35集。改编自《聊斋》中的“鲁公女”、“田七郎”、“小翠”、“伍秋月”等名篇。

98版聊斋2
两年后,又制作了续集,分八个单元,共40集。这一次改编了“辛十四娘”、“莲香”、“陆判”、“花姑子”、“阿英”、“湘裙”、“王六郎”、“锦瑟”八个故事。

新世纪合拍剧
唐人公司2005版聊斋志异
本剧由六个故事单元组成,分别为:“画皮”、“小翠”、“阿宝”、“陆判”、“小谢”、“小倩”。
唐人的剧吗?你懂得!典型的偶像剧,原聊斋故事则被修改的面目全非。

07版聊斋志异2
上海的某家公司很突兀的制作了聊斋2,完全不知道它是谁的续集?本剧由“莲香”、“胭脂”、“婴宁”、“粉蝶”、“义犬”和“罗刹海市”六个故事组成。依旧是两岸三地的合拍片。

2011年同一家公司又制作播出了《聊斋志异3》,依旧六个单元,分别对应“画壁”、“梅女”、“庚娘”、“公孙九娘”、“白秋练”、“江城”。

重点篇章之“聂小倩”
原著故事为:书生宁采臣到金华赶考,入驻郊外幽静的荒庙,以备科考。同住此庙的,还有一位陕西书生燕赤霞。
宁采臣刚要入睡,一妙龄女子入屋,宁采臣品行端正,不肯做苟且之事,将其赶走。女鬼聂小倩佩服其人品,便将实情相告,并叮嘱其要时刻不离燕赤霞,才能保住性命。

第二夜宁采臣与燕生同住一屋,深夜果然妖魔来袭,被燕生的飞剑所伤。宁采臣按小倩所托,将其尸骨迁走,助其脱离魔掌。
宁采臣考试完毕返回家乡,燕生送他一宝物,以防邪魔纠缠于他。宁采臣回家后,将小倩尸骨葬于书房之外。谁知,聂小倩再次现身,并嫁给他,还为其生下一名男孩。而纠缠小倩的妖魔来到宁家,被燕生所赠法宝击毙。宁采臣还考中了进士,一家人其乐融融。
【影视作品】
李翰祥版倩女幽魂
1960年邵氏公司制作了“倩女幽魂”,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一文,由李翰祥导演,乐蒂、赵雷主演。

本片塑造了清晰脱俗的女鬼聂小倩与呆头书生宁采臣,以及恐怖的千年树妖姥姥,以及豪放剑客燕赤霞的形象,奠定了“倩女幽魂”的主要故事框架,后面各种翻拍都基于此,而非聊斋原著。
徐克版倩女幽魂
1987年徐克翻拍老版“倩女幽魂”,由张国荣出演宁采臣,王祖贤饰演聂小倩,午马则扮演大胡子剑客燕赤霞。

王祖贤版不沾人间烟火气的聂小倩,成为许多80后、90后心中的经典形象。本片也是徐克的代表作品之一,深受80后、90后等几代人的喜欢。
倩女幽魂Ⅲ:道道道
1990年徐克翻拍了自己,主角由落魄书生宁采臣改成了梁朝伟出演的小和尚十方,王祖贤出演的女鬼则改名为小卓,性格上也与小倩不同,更活泼俏皮。张学友出演燕赤霞同名的赏金侠客,是片中的搞笑担当。

翻拍后,整体故事偏喜剧风格,不再有过多的“人鬼恋”这种爱情元素,面对强大的树妖姥姥以及黑山老妖,主角团更显弱小无阻。搞笑版燕赤霞,不像午马版那样,法术高强,一出场就能解决问题。因金佛被毁,没了法宝,老和尚也不敌,最终用血染遍十方全身,借用晨辉的光芒,化为金身,这才击败了黑山老妖。
小倩
1997年徐克又监制了一部动画版倩女幽魂,可见徐老怪对这个故事有多喜爱。这一次宁采臣再次成为主角,他冒险的路上既有以降妖除魔为己任禅师白云与徒弟十方,又有道士燕赤霞,正义这方可谓是史诗级加强。

重点篇章之“画皮”
原著故事为:王生路遇一从夫家逃跑的美女,得知其凄惨遭遇后,便将其带回家中藏匿起来,背着妻子,与其厮混在一起。

谁知美女实为披着画皮的厉鬼,王生被一道长提点后,见其真身,吓得魂不附体。道长送其一把蝇拂,悬于门上以避祸。谁知女鬼张狂,法力高强,不惧蝇拂,吃点了王生的心。道长大怒,用法宝将厉鬼击毙。
救夫心切的妻子陈氏,在道士的指点下找到一名乞丐,忍受食痰之辱,最终咳吐出丈夫的心,王生因而得救。
【影视作品】
老版画皮
1966年香港的凤凰影业公司出品,由鲍方导演,由朱虹、高远、陈娟娟、翁午等主演。电影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画皮”一文。
书生王崇文因功利心切,错把女鬼梅娘当考官女儿收留,将其带回家中,受其迷惑后,赶走了发妻陈氏。
妻弟发现梅娘的真实身份后,请师父出山相助,可惜晚了一步,王生已被其杀害。老师父法术高超,消灭了害人的梅娘。

此版堪称彻头彻尾的恐怖片,尤其是女鬼褪去画皮露出真容,在那个年代看来,极其吓人。
画皮之阴阳法王
1993年出品,由胡金铨执导,王祖贤、郑少秋、洪金宝、午马、林正英、刘洵等人主演。
本片则另辟蹊径,以画皮女鬼为主角,王生却被其主人阴阳法王附身。女鬼千方百计的想要摆脱控制,转世投胎。
在一众道士的帮助下,最终在桃木林里消灭了法王,获得自由。

古装片中郑少秋饰演坏人,真的很少见。女鬼褪下画皮那段,即使是王祖贤出演,依旧很吓人。
画皮系列——新世纪东方魔幻主义大片
2008年合拍片画皮,由陈嘉上导演,周迅、陈坤、赵薇、甄子丹、孙俪主演的东方魔幻主义大片。
本片一时成为了社会讨论的热点,针对男主人、女主、小三的三角关系,延伸讨论到办公室中的人际关系。电影引发的讨论度已经超过影片本身。
四年后,乌尔善导演带领原版主角拍摄了画皮2。这一次的话题度与口碑远不如第一部。

因为内地公开放映的特殊需要,画皮中女鬼的设定,被修改为狐妖。
狐狸修炼成人形后的称呼,是狐仙、狐狸精,还是狐妖,完全看其所作所为。聊斋故事中的狐女,大部分都是正面形象,被称为狐仙。而那些魅惑、残害人类的,则被称为狐妖、狐狸精。
人分好坏,鬼怪精灵亦分善恶,善则百姓尊敬,称之为大仙,恶者众人厌恶,视其为妖魔。正邪善恶,皆在一念之间。

其他改编而来的经典影视作品
聊斋故事大都是中短篇,特别适合拍成电影。上个世纪60,70年代,香港国泰(前身电懋)、邵氏等影视公司,以及内地电影制片厂就出产过一大批聊斋改编电影,也曾风靡一时。

不过大都时间比较久远,看过的观众不多。下文中会摘出知名度高的经典影片,着重进行介绍。
精变
1980年上映,改编自《聊斋志异》,由魏慧丽、徐少华主演,有关狐仙为书生救母之恩,化为女子嫁于其子,又多次助夫婿家拜托劫难。最终身份暴漏,遭到公婆嫌弃,不得已只能离开。

本片中的狐女还扮演过西游记中高老庄的高小姐,而男主角则是唐僧的扮演者之一。后来观看此片时,总摆脱不了西游记的影响,感觉有些别扭。
鬼妹
1985年上映,改编自《聊斋志异》,讲述了清贫而正直、仗义的书生陶生和二个鬼妹之间的故事。

狐缘
1986年上映,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辛十四娘》,讲述了书生冯生和狐女十四娘的爱情故事。

碧水双魂
1986年上映,根据《聊斋志异》中《晚霞》改编,由何晴主演。

敦煌夜谭
1991年上映,改编自《聊斋志异》,由李翰祥导演执导,王霄出演敦煌画室,王小凤出演狐仙莲香,周洁出演女鬼李燕儿,上演了一处人鬼狐三角恋。最终,狐女退出,成全了一对佳人。

古墓荒斋
1991年上映,并以《连琐》为主线,串联起四个不同的聊斋故事,由邢岷山出演男主角,傅艺伟出演连锁,胡天鸽出演聂小倩,周迅出演娇娜,陈莎莎出演画皮少妇。

狐仙
1992年,由吕小龙导演,胡慧中出演。最成功的李小龙模仿者,自导自演(出演道长),又请来打女霸王花,拍摄了这部武侠感十足的狐仙片。
书生放生,银狐报恩,无奈人妖殊途,又有邪魔从中作祟,最终道长出手,斩妖除魔。可惜,为救书生,狐女以命相换,此情永驻书生心间。

痴男狂女两世情
1993年上映,根据《聊斋志异》中《鲁公女》改编。讲述儒生张于旦与鲁公之女飞飞的两世情缘。

花姑子——电视剧
2004年播出,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花姑子”,由张庭、沈晓海、陈敏轩、邱心志、王艳等联袂主演。
讲述了心地善良的穷书生,与香獐子修炼成精的花姑子,之间人妖之恋的故事。

画壁——乌尔善“画”字系列第二部
2011年乌尔善又拍摄了画壁,由一众女明星出演,改编自聊斋同名原著。故事性尚可,主要靠女明星的颜值与身段作为卖点。

画壁原著:朱举人到寺庙中游玩,被墙壁上“天女散花图”所吸引,竟然进入画中,与一名少女厮混数日,使之怀有身孕。而看守仙女们的金甲神,不准仙女们私藏凡人。朱举人吓得躲了起来,惶惶不可终日。
最终,被寺庙里的老僧从画中引了出来。朱举人很是迷茫,老僧却道“幻由心生”。
猎奇艳谭
聊斋志异中本就有众多书生与美女的故事,因此特别适合拍一些美女众多,展现情与欲题材的影片。

港片就有个艳谭系列,其中第一部三个修炼中的狐女;第三部故事类似画壁,又杂糅了清代某艳情小说中会法术的和尚;第四部王母的宠物三只玉兔思凡下界,与世间男子相亲相爱的故事;第十部则是改编自聊斋的“陆判”一文。这几部皆为精品,值得一看。其他的,不过尔尔。
清代鬼狐文学志怪小说
除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外,清代袁枚的《子不语》、风流才子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也都善写鬼狐故事。
魅变
这部2000年播出的电视剧,就改编自“阅微草堂笔记”,本剧由14个故事单元组成,分别为:“如意”、“倩女还魂”、“误”、“罗生怨”、“二姑娘”、“真假鬼”、“杏花”、“孤妻”、“黑蛋”、“木魅”、“凤儿”、“姜三莽”、“圈套”、“南行奇遇”所组成。

【拓展】港式鬼片
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等将市井田间的鬼狐传说升入文学殿堂,从而为鬼故事的大众化普及,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有着东方好莱坞之称香港电影,各种商业类型片极其发达,必然涉及这个领域。港式鬼片大体可分为几个方向:
港产恐怖片
上个世纪,欧美恐怖片为银幕主流,日式恐怖片二度崛起,泰式恐怖异军突起之前,港式恐怖片在华语地区也是有一号的。
港恐从欧美、日式恐怖片中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民族特色发展出多种多样的类型:鬼怪邪灵、港式僵尸、南洋降头、苗疆蛊毒、科幻恐怖、残暴罪案、瘟疫病毒等。

港式鬼片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制作上比较简陋,但还是能拍摄出颇具本民族色彩的恐怖氛围。
它一方面充满着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将民间传说融入其中,如:中元节(盂兰盆节、鬼节)禁忌、鬼娶新、鬼打墙、结阴婚、水鬼找替身等,以及道士画符、开坛做法、捉鬼除妖等。而电影《僵尸先生》中就有段“鬼新娘”的故事。

另一方面吸收外来恐怖片的先进经验,学习“日恐”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设恐怖情节,比如电影《Office有鬼》。学习“欧美恐怖片”深度结合圣经等神学名著,引经据典,推测出要达到最终目的所必须的步骤,从而预测下一步行动,比如电影《双瞳》。

港产爱情片——主要为轻喜剧
除了吓人的恐怖片之外,还有能让人轻松愉快的轻喜剧片。此类影片中鬼狐的设定,更多的是为了解释其“超能力”的来源,从而达到喜剧效果,为对方排忧解难。当然,也为最终人鬼殊途,爱而不得,奠定了悲剧基调。

当然也有些许从头到尾充斥着悲剧色彩的爱情类鬼片,比如《胭脂扣》。相约为爱殉情的青楼头牌如花,在黄泉久候不见十二少,便回到阳间四处寻找,最终见到了“苟且偷生”的老年十二少。
相见不如不见,知道不如不知。对昔日爱人已心灰意冷、放下执念的如花,漠然的回归地府,去转世投胎,对过往,不再有一丝留恋。

【寄语】其实港产爱情才是“闷声发大财”的典范,这类影片不需要较大的投入,只需要请有号召力的明星即可。而且常年在港片票房TOP10中,占据一席之地,可谓是投资少收益大,观众还爱看。
虽然能让人铭记的经典作品不多,商业类型也不远如武侠、功夫、警匪、无厘头喜剧等名气大,但即使“二周一成”霸榜的年代,依旧有一两部跻身TOP10,赚得朋满钵盈。
鬼狐聊斋讲完了,下一篇则向大家介绍传统评书中神怪书。